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两首描写幽居的古诗,闲适恬静,读完就想餐松饮涧,高卧东山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活中充满悲欢离合,没有谁可以不断生活在虚幻的温柔乡;人世间随处可见生离死别,也不能总是被人呵护而无法长大。可是成长就要付出代价,于是有人畏缩不前,有人却愈挫愈勇,也有人经历了多舛的人生,开始厌倦尘世的你争我夺和尔虞我诈。

若能在红尘深处隐居,把盏临风,静听花语,在幽静清澈的溪水边闻着野花的清香,然后挥袖低吟,悠闲地在风尘中来去,将是多么惬意的生活。下面引见两首描写幽居的古诗,闲适恬静,读完就想餐松饮涧,高卧东山。

  幽居唐代: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独树一帜之体,诗人从15岁到54岁,在官场上度过了40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要两次短暂的闲居。这首五言古诗大约作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自乐的心情。诗人在宦途多年摸爬滚打,见惯了各种人情冷暖,于是闲居时便开始回首往事。他经常与底层百姓交朋友,感觉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奔走营谋。这种生活总让人觉得很累,而退休后的生活却“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心情愉悦,自然就可以多体验大自然中的无穷乐趣。细雨下了一夜,不知繁殖了多少春草;青山仿佛霎时迎来曙色,鸟雀们也盘绕着房舍欢鸣。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图画,不只景色秾鲜,也表现出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

如此诗情画意的春景自然不可孤负,于是诗人“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清幽淡漠、平静悠闲之意表现到了极致。最初他感叹,我本来就笨拙愚劣,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谁说我鄙薄荣华富贵、附庸高雅之士?诗人喜欢幽居独处、独善其身,也对别人的其他追求并不鄙弃。好一位 淡泊的韦应物,“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将其幽居的乐趣写到了极致。

题东溪公幽居唐代:李白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要水晶盐。

天宝二年春,李白多次奉诏侍从游宴,这期间创作了很多应制诗文。这首诗即作于该年春天,作品中描写了一位杜陵贤士清正廉洁、东溪卜筑终老的淡泊人生。李白喜欢交朋友,也尊崇那些不贪慕虚荣的高士,虽然本人也有归隐的念头,但当时李白作为皇帝身边的翰林,可不是随便就可以脱身离开。于是诗人通过展示这位隐士的生活,委婉地表达本人对人生的思考。

杜陵贤人在东溪旁建造居所,几年来不断不改其志,决意再次过一种俭朴闲适的生活。这位贤者的住宅如南朝谢脁一样靠近青山,门前碧柳低垂又像东晋的陶潜。李白如此描写,意在借古人的高尚品格,比喻隐者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接下来诗人通过展示隐者四周的环境,进一步表现他的幽居生活。“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颈联描绘出一幅鸟儿飞翔高歌、飞花落絮送酒的艳丽画卷。愈加突出了幽居的主题。尾联意境深远,隐者热情好客,当贵客到来,他就开怀一醉,盘中虽然只要本人栽种的果蔬茶点,却非常开心。

纵观这两首古诗,韦应物致仕后退隐山林,生活闲适简单,耳中不闻朝堂之事,心中不慕虚名浮利,与渔樵为伍,过耕读生活,自安蹇劣,也自甘清贫。而李白笔下的贤士,其实只是心中理想隐者的化身,作者真假结合地描写,凸显了贤人的清正高雅和淡泊恬静,更抒发了心中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