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诗
师/言/诗/语
太阳娃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错过学习的同学戳这里补课啦☞学古诗|6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0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正、二月间。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
字斟词酌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好,方好。
⑤空濛:描述细雨迷茫的样子。
⑥亦:也。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相宜:十分合适美丽。
古诗今译
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湖水波光粼粼,晴天的西湖多么美好;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四周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西子,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诗人名片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苏洵长子。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他做官期间关怀人民疾苦,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过激措施,因而屡次被贬。苏轼博学多才,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于诗、词、散文、书、画诸领域成就很高。文纵横恣肆,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自创新意,为“宋四家”之一;提倡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世称苏东坡、苏仙。
诗文品鉴
这首诗赞誉了西湖美丽恼人的风景。诗的前两句写景,晴天水波闪动,阳光在水波上腾跃,雨天山色迷茫,一切都是那么诱人。诗中对西湖的水光、山色忽晴忽雨的奇丽多变的景象,作了抽象的描绘。以点带面,突出西湖的“好”与“奇”。后两句采用比喻,诗人把西湖比作西施,一个是天然美景,一个是绝代佳人,天生丽质是共同的特色,而名字也仅仅相差一字,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诗人顺手拈来,涉笔成趣,竟成绝世之作。这个比喻新颖奇妙,别开生面。贴切自然,西湖也由此有了“西子湖”的美名。正如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所说:“多少西湖诗被二语扫尽,何处着一毫脂粉颜色!”清人陈善也称赞说:“此两句已道尽西湖好处,”“要识西子,但看西湖;要识西湖,便看此诗。”
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朴实平易之感。
诗外功夫
妙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妙用:诗人用古代美女西施来比喻西湖,更显出西湖的美,说明真正的美用任何一种方式去表现都适宜。描述某地风景秀丽、美丽宜人时,或想表达某人的天生丽质时,都可运用此两句为你的作文减色。
[上期答案: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 梅;2.雨前 雨后 时间;3.桃花 杏花 梅]
诗花朵朵
苏东坡改对联
苏东坡从小聪明过人,但十分骄傲,读了几本书就觉得了不起了。在自家门上题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位老人见了,便拿一本书前来请教。小东坡翻了几页便傻眼了,因为有很多字,都不认识。老人家指着他家门口的对联说:“你不是十遍天下字吗?”小东坡认识到本人错了,便当着老人的面,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太妙了!苏东坡的聪明就在于能认识并改正错误。
诗词拓展
一杯当属水仙王。
此意自佳君不会,
晚雨留人入醉乡。
朝曦迎客艳重冈,
北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往
期
回
放
学古诗|《江南》
学古诗|《长歌行》
学古诗|《七步诗》
学古诗|《敕勒歌》
学古诗|《咏鹅》
学古诗|《风》
学古诗|07《回乡偶书》
学古诗|08《咏柳》
学古诗|09《凉州词》
学古诗|10《登鹳雀楼》
学古诗|11《春晓》
学古诗|12《宿建德江》
学古诗|13《凉州词》
学古诗|14《出塞》
学古诗|15《从军行》
学古诗|16《芙蓉楼送辛渐》
学古诗|17《鹿柴》
学古诗|18《竹里馆》
学古诗|19《送元二使安西》
学古诗|2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古诗|21《静夜思》
学古诗|22《古朗月行》
学古诗|23《望庐山瀑布》
学古诗|24《赠汪伦》
学古诗|25《独坐敬亭山》
学古诗|2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古诗|27《早发白帝城》
学古诗|28《秋浦歌》
学古诗|29《望天门山》
学古诗|30《别董大》
学古诗|3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古诗|32《绝句》
学古诗|33《赠花卿》
学古诗|34《江南逢李龟年》
学古诗|35《春夜喜雨》
学古诗|36《绝句》
学古诗|37《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学古诗|38《江畔独步寻花》(六)
学古诗|39《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学古诗|40《游子吟》
学古诗|41《江雪》
学古诗|42《寻隐者不遇》
学古诗|43《枫桥夜泊》
学古诗|44《渔歌子》
学古诗|45《塞下曲》其二
学古诗|46《塞下曲》其三
学古诗|47《竹枝词》
学古诗|48《乌衣巷》
学古诗|49《望洞庭》
学古诗|50《浪淘沙》
学古诗|51《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古诗|52《池上》
学古诗|53《忆江南》
学古诗|54《悯农》
学古诗|55《悯农》二
学古诗|56《山行》
学古诗|57《清明》
学古诗|58《江南春》
学古诗|59《秋夕》
学古诗|60《乐游原》
学古诗|61《商山早行》
学古诗|62《蜂》
学古诗|63《小儿垂钓》
学古诗|64《江上渔者》
学古诗|65《元日》
学古诗|66《泊船瓜洲》
学古诗|67《梅花》
学古诗|68《书湖阴先生壁》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请联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