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上承魏晋南朝诗,下开宋诗。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对外交往频繁,思想自在奔放,近体诗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和典范。
唐诗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唐代以后,唐诗的选本、选集不断涌现,清朝的《全唐诗》整理收录了五万多首唐诗,流传最广的是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兔
[唐] 李峤
上蔡应初击,平风远不稀。目随槐叶长,形逐桂条飞。
汉月澄秋色,梁园映雪辉。唯当感纯孝,郛郭引兵威。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
兔丝
[唐]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田野狐兔行
[唐]元稹
种豆耘锄,种禾沟甽。禾苗豆甲,狐榾兔翦。割鹄喂鹰,
烹麟啖犬。鹰怕兔毫,犬被狐引。狐兔相须,帮凶相尽。日暗天寒,禾稀豆损。帮凶就烹,狐兔俱哂。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诗作号为“元和体”。代表作有《莺莺传》《菊花》等。
御箭连中双兔
[唐]苏颋
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
狡兔初迷窟,纤骊讵著鞭。
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
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
驩声动寒木,喜气满晴天。
那似陈王意,空随乐府篇。
咏死兔
[唐]苏颋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苏頲(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玄宗宰相,封许国公。善于文学,与燕国公张说齐名,时称燕许大手笔。
题鹰猎兔画
[唐]和凝
虽是丹青物,沈吟亦可伤。
君夸鹰眼疾,我悯兔心忙。岂动骚人兴,惟增猎客狂。
鲛绡百余尺,争及制衣裳。和凝,五代时东平著名词人,后唐间参中进士考试,发榜名列十三。《旧五代史·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狡兔行
[唐]苏拯
秋来无骨肥,帮凶遍田野。
草中三穴无处藏,何况平田无穴者。雉兔者
[唐]苏拯
所猎一何酷,终年耗林麓。
飞走如未空,贪残岂知足。尝闻猎书史,可以鉴荣辱。
尝闻猎贤良,可以霸邦国。
如何纵网罗,空成肥骨肉。
和济俱不闻,曷所禳颠覆。
谁能为扣天地炉,铸此伤生其可乎。苏拯,晚唐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