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国学与高考】2017年高考山东语文卷“古文”相关试题分析(附:相关试题的参考答案与解析)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语文刚考完,各地试题甚至答案就都上网了。很多同学都感觉,语文的难点在古文,不在现代文。攻克了古文,也就攻克了语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今年山东卷是怎样考古文的。

一、古文(文言文)一共考了多少分?

古代汉语相关试题,共45分,其中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共21分。

u348为基本言语能力题。

u9101112为文言文阅读题。

第二卷,客观题部分,共24分。

u文言文句子翻译,两道,共10分。第一道6分,第二道4分。

u唐诗《早上五盘岭》(岑参)阅读8分。共两问,每问4分。

u古诗文填空6分。3小题,每小题2分。

语文满分150,古文占比已经将近三分之一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古文,文言文,国学,传统文化,必须要好好学了。不懂国学,没法参加高考了。

二、简要分析

(一)基本言语能力

这份卷不简单。如果考生把这份试卷答好了,那么他的汉言语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单看其中古文相关部分,如果没有深厚的言语功力,就连开头第3题的诗句填空也搞不定。

3题是诗句填空。一般考生都没有读过所调查的原诗。想做出这道题,就看考生的言语基本功了。考生根据前后文的言语环境,读懂前半句,思考后半句,选出合适的一句诗,填入文中,让文章前后贯通,语义流畅。这道题的考法,就和英语考试中的完型填空一样。

(二)文言文阅读

1.材料来源

言语材料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孝行》。谢贞传是其中一部分,试题所取的又是谢贞传的一部分。所以说有删改。改的不多,删的多。大概删了三分之一。

《陈书》,二十四史中一部比较偏门的历史书。学生可能通读过《史记》,也可能通读过《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甚至通读过《明史》,但通读过《陈书》的可能性很小,读到这篇传记的可能性更小。要想读懂这篇文章,答好这道题,只能靠本人言语能力,不能指望以前读过。猜题押题的代价太大了,因为读到这篇传记的人,基本上已经通读二十四史了。这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

2.价值观的角度

中国有两千余年“以孝治天下”的传统,它的理论文献就是《孝经》。本题虽然没有直接考《孝经》,却通过孝行传中的模范人物,传达了这一价值观念。如果没有读过《孝经》,对于“忧毁灭性”这样的说法,“丁父艰”、“居母阮氏忧”这样的事情,便不知所云了。

丁父艰,就是丁父忧。居忧,即居丧。丁忧和居丧是一回事,只是礼制规定上略有不同。丁忧,或居丧,又叫守丧,即在服丧期满之前禁止文娱活动,表示哀悼。清宫戏里,李光地丁忧期间逛青楼,就因“不孝”之罪被弹劾了。

关于丧期,一说25个月,一说36个月。我老家山东临沂按36个月守丧,丧期为三整年,其间生活应素淡,不可佚游淫乐,贪图享受,以与丧亲之情相应。当然,这对一个孝子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古诗文填空

《论语》这道题,按说是大路边上的题。《论语》这本书,中学生该当熟读,其中的部分章节,该当懂大意,会默写。如果达到这样的水平,《论语》怎样考,都没问题。与《论语》同类的书,至多还有《诗经》《孟子》吧,这都是四书五经中的重要经典。语文就是这样考国学的。

曹操的诗该当在学生备考范围之内,苏轼的词就是课本上的内容。该当说,从全体上看,今年的古诗文阅读不算太难。

————————————

附相关试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悄悄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______________。”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中只能无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配角,“桃花嫣然出篱笑,______________”,然而她们却无法跟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A. 逢草逢花报发生   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    只恨春归我未归

C. 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无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    似开未开最无情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他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滋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运筹帷幄,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    B.揠苗滋长    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

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节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要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本人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抽象中的自我情感。

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本人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而就妩媚起来。此时主题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髦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珠链而获罪

D. 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11.下列对稳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谢贞的父亲谢蔺,在母亲去世后,非常悲痛,不吃饭,流泪痛哭,以致泪水流尽流出血水,不久也去世了。家人和朋友怕谢贞也这样,悲痛至死,于是谢贞的叔(伯)父洽和堂兄暠一起到华严寺,去请长爪禅师来给谢贞讲道理。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 谢贞非常孝敬,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解释一下:谢贞奉养母亲,间断过很长时间。太清之乱期间,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谢贞近二十近未能奉养母亲。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

翻译:谢贞推测叔陵已有犯上作乱的心意,于是他和阮卓自动与叔陵疏远,每次(叔陵)有宴会游乐(的邀请),(谢贞和阮卓)就以疾病为由推辞,没有参与其中。叔陵非常钦佩敬重他(谢贞),而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

翻译: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关系很好,谢贞病危时,姚察前去探望他(谢贞),问他后事(如何安排)。

14.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斗、攒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意为争斗对峙。江流回转曲折,两岸相互交错,山崖遥望对峙。斗字将山崖人格化,写出了山崖挺拔遥望对峙的特点。②攒字意为聚集。太阳未出时群峰聚集。攒将山峰人格化,写出了群峰密集的特点。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①全诗中诗人笔下的五盘岭,江流回转,层峦叠翠松疏花密,景色优美。诗人沿途欣赏,心情舒畅,如此优美的景色给诗人以慰藉,所以不觉蜀道难。

②诗人访友心切,思念知己,迫切地渴望与友人相见,所以也忘记蜀道艰难。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的绚丽景色。

答: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