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大雅·灵台 l 诗经讲演录 51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书名:《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

作者:姜广辉,邱梦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大    雅

原文

灵  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译文

开始谋划造灵台,运营设计善安排。

百姓出力来建造,没用多久便剪彩。

兴修时候不催赶,百姓全是自愿来。

王到苑囿来游赏,母鹿出没在林间。

母鹿光耀似锦缎,白鸟成群毛羽鲜。

君王游赏到灵沼,满池鱼儿跃得欢。

木架横板崇牙耸,挂着大鼓和大钟。

奏鼓击钟声和鸣,辟雍一片乐融融。

奏鼓击钟声和鸣,辟雍一片乐融融。

鼍皮大鼓声蓬蓬,乐师演奏告成功。

解说

先解释几个字词:

1.“经始”,创建。

2.“灵台”,文王时所造。

3.“亟”,音义同急。

4.“子来”,俞樾《群经平议》:“子者,滋也。……言文王宽假之,而庶民益来也。”

5.“麀”,音优,母鹿。

6.“濯”,音卓,濯濯,肥泽貌。

7.“翯翯”,音鹤,洁白貌。

8.“沼”,池。

9.“於”,音乌,叹词,表示赞誉

10.“牣”,音刃,满也。

11.“虡”,音句,挂钟鼓的木架。

12.“业”,木架上方横着的大板,刻之如锯齿。

13:“枞”,音匆,业上挂钟磬处,以彩色为崇牙。

14.“贲”,读焚,大。

15.“镛”,青铜乐器,外形与铜钟相类。

16.“论”,伦,和。

17.“辟雍”,天子之学,大射行礼之处。

18.“鼍”,音驮,鳄鱼。

19.“逢逢”,音蓬蓬,鼓声。

20.“矇瞍”,音矇叟,朱熹《诗集传》:“有眸子而无见曰矇,无眸子曰瞍。古者乐师皆以盲人为之,以其善听而审于音也。”

21.“公”,通“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奏厥成功,此王所谓功成作乐也。”

这是记述周文王建灵台并与民同乐的诗。《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郑玄《笺》说:“民者,冥也,其见仁道迟,故于是乃附也。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关于灵台的用处,自汉代郑玄说其为观天象、察妖祥之后,学者多以为它是文王与上天沟通的建筑,将它与政治联系起来。但无论是诗,还是先秦时期有关灵台的记载,都看不出郑玄所说的功能。我们以为,此诗中的灵台,就是观览游乐之台,而且“灵”字,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诗首章说建立灵台的过程。“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在建造之前,先细心考虑,怎样建,何时建,逐个谋划好之后,再开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工程开始之后,百姓都来参与劳作,工程很快就完成了。“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这么快完成,并不是公家催赶的结果,是百姓自愿前来做义工,而且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第二章描写文王在灵台玩耍,以动物们的闲暇自得来透视文王的圣德。“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王来苑囿玩耍观赏,母鹿在那安然休憩。“麀鹿濯濯,白鸟翯翯。”母鹿毛色如锦,白鸟羽毛鲜亮,可见生活环境的适意。“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游赏到池沼,满池的鱼儿都腾跃起来。

第三、四章写文王在灵台之辟雍与民同乐的场景。“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钟鼓和鸣,场面十分欢乐热闹。“鼍鼓逢逢,矇瞍奏公”,欢乐之际,更有“矇瞍”唱颂。“矇瞍”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当时人们认为他们能“知天道”,“矇瞍奏公”,便有了天命的意味。此诗从“经始灵台”讲起,到最初“矇瞍奏公”,实际上是处处表现文王的圣德,所以它最终目的还是歌颂文王。

周文王像

然而,从春秋开始,《灵台》一诗有了另外一种解释意向。《左传·昭公九年》记载:鲁国这年冬天想要建造“郎囿”。本来在冬天行修建之事,没有耽搁农时,是比较合理的。然而,当政的季平子想要快点完成。叔孙昭子就进谏:“《诗》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焉用速成?其以剿民也。无囿犹可,无民其可乎?”说文王建灵台的时候,百姓都自愿来助力,哪里有什么速成之说?速成的话,就会劳扰百姓。一个国家没有苑囿的话,还是能够存在的,要是国家没有百姓的话,能行吗?《灵台》由赞誉文王之诗转成了爱惜民力之诗。

而在战国孟子那里,《灵台》一诗还包含了王与民同乐的理想。《孟子·梁惠王上》载: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说:“贤者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对曰:“贤者将此乐放在最初,不贤者虽然拥有此乐,也不会快乐。”然后吟诵了《灵台》,并以文王同夏桀作对比:“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来说明文王与民同乐与夏桀独乐的不同结果。

章华台

楚灵王筑章华之台,非常壮美。建成后,楚灵王带着伍举参观,感叹道:“美啊!”伍举说:“我只听说国君以安民为乐,没听过以建亭台楼阁,歌舞其上为乐。先王建匏居之台,简易狭小,仅能够观望而已,建设的时候,不烦官府,不废民时,然而在其上宴请的都是各国国君,相礼的都是有名的卿大夫。可是先君却能与诸侯交好,除乱克敌。现在君王您建这章华之台,百姓疲惫,财物耗尽,粮食歉收,官吏都感到头痛,一国上下皆停滞在这里,数年才建成。您想在此宴飨诸侯,可是诸侯们没一个情愿来。只要鲁侯怕引起和平,才勉强来此宴乐。相礼的人只要外貌美,而没有贤德。这样下来,只能使国内百姓离心,国外诸侯离德。我不晓得有什么可美之处。建设台榭应该不占耕田,不过于浪费国家财物,开工期间不耽搁其他事情。所以《周诗》有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国家建设台榭,是使民得利,而不是让人民匮乏。如果君王您以为这个台子真美,那楚国就面临危亡了。”(《国语·楚语上》)

伍举这一段说出了建台榭为民和不为民的区别,并表明建设游观的台榭不应耽搁闲事。如果统治者建造只供本人游乐的场所,人民是不会反对他的。南宋时真德秀作《大学衍义》也特别强调:“若秦之阿房、汉之长杨、五柞,则是劳民以奉己也。民安得而不仇恨之哉?民怨则国不安,危亡之兆也。”(《大学衍义补》卷十五)

更多《经典阅读计划》内容

-大雅·皇矣 | 诗经讲演录 ㊿

-大雅·绵 | 诗经讲演录 ㊾

-大雅· 大明| 诗经讲演录 ㊽

-大雅·文王 l 诗经讲演录 ㊼

-小雅·无将大车 | 诗经讲演录 ㊻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萝卜

特约编辑:高擎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