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正文】
西山:首阳山
薇:野豌豆,嫩苗可食
以暴易暴:意为周武王以暴虐替代了商纣王的暴虐。
于嗟:叹词
徂:往也,死也
【译文】
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野豌豆聊以充饥。用凶暴取代凶暴啊,伐纣的武王分不清是和非。神农虞夏古代圣君转眼即逝啊,我要去的乐土又在哪里?多么可悲啊,即将身赴黄泉,看来是命途多舛啊,这似乎是注定的!
【赏析】
先秦。传说是由叔齐、伯夷饿死前所做的一首先秦古歌,这首歌谣的一、二句写二人在首阳山采薇充饥,字句看似平淡,却包含了“不食周粟”的坚决态度。三、四句说明不食周粟的缘由。五、六句写个人遭遇,表达生不逢时的感慨。最初两句表达了他们宁赴黄泉,决不妥协的态度。
这首歌谣一、二句直陈登上首阳山的高处采薇充饥。这两句用赋体,字句平浅,感情也似乎平淡,其中却包含有决不与周王朝合作这一态度鲜明的抉择。三、四句以议论出之,说明不合作的缘由。认为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而非以仁义王天下,是不可取的,而武王却并不以此为非。以上四句是伯夷、叔齐表明本人政治上的立场、态度,以“以暴易暴”四字对新建立的周王朝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以下转入全诗的另一个层次,写个人的历史性的悲剧。其意图在于反衬本人的生不逢时,由于找不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立足点而充满了失落感。
这是一首袒露心迹、毫不矫饰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爱憎分明、议论风发的政治诗。
上一篇:归来——《诗经·采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