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历史,上古时期离我们十分久远。正是因为久远,所以显得格外奥秘。夏商周,中国历史上有朝代纪年,那个时期的文化仍然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周朝,便是在神话的衬托中显得高贵而奥秘。究竟周朝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发展壮大?翻开《诗经》,有一首史诗对此有详细记录,这便是《大雅·生民》。录原文如下: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竟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这首诗很长,次要记述了周的始祖诞生的过程,以及他对周民族不可替代的贡献。诗文共分为八章。前三章讲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的历程与奇异,这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神话。相传后稷的母亲姜媛有一天外出,见有一个巨人的脚印。寻常人看这个脚印十分普通,唯独姜媛一见,这个脚印非同一般,熠熠生光,她十分猎奇,便顺着这个巨人的脚印踩下去,登时感觉一股气流迎面而来,窜入他的体内。姜媛回家后不久,便发现本人怀有身孕。姜媛欣喜若狂,暗自祈祷,上天保佑我的孩子平安降临。到了临盆之时,孩子生产十分顺利,可怎样见这个孩子不同寻常?原来,姜媛生了一个大“肉蛋”。姜媛犯愁了,虽说本人骨肉,可这个肉蛋恐怕不吉利。再想起本人踩了脚印就怀孕的事情,细思极恐。
“这个孩子不能要”姜媛想。
于是她下定决心抛弃这个孩子。
打定主见,姜媛开始举动。抱着这个孩子,趁夜深人静,悄然把他丢弃在一个偏远幽静的巷子。心里祷告:“儿呀,对不住了,咱母子没有缘分,来世再做母子吧。”
孩子扔了,可姜媛总是放心不下。第二天,她又悄然的回了小巷,看看孩子到底怎样样了?是不是冻死了?被狼叼走了?可她回到小巷的时候,却看见一群牛羊,其中一只母羊,将这个小婴儿暖在身边,小婴儿安祥的睡在羊妈妈的怀里。
姜媛想,孽子不能留。于是从羊群中抱起孩子,来到森林里,心想:“喂狼算了”。
可原来森林里却热闹异常,很多人在树林里干活。
姜媛又抱起婴儿,想把他放在冰河里冻死。可刚放在冰块上,就飞来一只大鸟,将小婴儿覆盖在羽毛之下,给他温暖。
姜媛犯愁了。她想:“也许这个孩子命不该绝,说不准是福相呢。我决定好好养育他”于是将婴儿又抱回来家里。
“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姜媛想:“这个孩子命大,弃了这么多地儿都没死,那就叫他‘弃’吧。”
从此这个叫“弃”的小孩儿活了下来,并慢慢长大。他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后稷”,也是周的祖先。
相传后稷母亲履巨人脚印而生之,这个小孩儿十分了得。长大后,他跟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当别的小孩儿还在玩泥巴的时候,后稷便蹲在田野里,揣摩着野草的种子,他想:“如果把这些种子收集起来,春天种在地里,会不会发芽?”在那个采集野果生存的年代,这种想法无疑是一种进步。于是在后稷的实验下,农业稼穑产生了。
农业的发明,对周部落有重要贡献,直接促成了周民族的强大。周的后代,每年秋收之后,便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祭祀上天与先祖,以保佑民族蕃昌。
《诗经》这首诗是一首神话诗,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同时,他有着重要的历史史料价值。其意义在于:
首先,记录了周民族的诞生历程,讴歌了后稷的伟大贡献,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周人民对先祖的崇拜。对于祖先的崇拜,这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培养人们对本民族的决心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宗法时代加强宗族力量的无效手段。
其次,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从姜媛的生育历程来看,反映了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实,这是母系社会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