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想必是所有学生的启蒙用书,因而从小就开始背诵一些古诗文,这也是家长在打“提前量”,毕竟提前背了以后就能轻松不少。
但是现在的孩子都有本人的“小九九”,不只能够流利地背诵古诗文,还可以自创一些“打油诗”,将本人的奇思妙想都放在了打油诗里面,很多老师看了都得直呼有才。
小学生自创《班长之歌》走红,班长看了追着打,老师看了笑哈哈
小学生因为心智尚未成熟,说话做事经常“不走脑子”,有时候是天真的直言不讳,但有时候就能揭了别人的短,从而闹出了不少的笑话来。
比如有学生创作出了《班长之歌》,一句“班长天天谈恋爱”就将班长隐藏的小秘密公之于众了,班长看后都要吐血了,追着屁股后面打,反倒是老师看了乐开了花,给单调的教学生活带来了些不一样的乐趣。
其实小学生自创“打油诗”不是凭空出现的,一般都是从“魔改”古诗开始的,将那些耳熟能详的古诗拿来改一改,变成一段顺口溜。
一名学生就“魔改”了古诗《春晓》,一句“春眠不洗脚,处处熏人倒”让人隔着屏幕都闻到味了,不得不说明明是很美的一首古诗,硬生生变成了“有味道”的古诗,不过这想法和创作思路也着实清奇。
有些学生写打油诗是在调侃他人,一般都是同学或者是老师,但也有同学写着写着就把本人绕了进去,读诗的人也顺利掉到了“圈套”里面。
比如下面这首《卧春》,光是题目就和“我蠢”谐音,下面的内容更是让人不敢继续读下去,到最初那两句“岸似透绿”更是和“俺是头驴”读音相近,想必老师读着读着脸都绿了吧!这岂不是变相骂人吗?不过谁让你大声读了出来呢!
小学生思想比较单纯,他们看待事物的观点也愈加犀利且直观,平时学习的时候就不断吐槽老师和课本里的内容,写打油诗的时候又怎能放过这些吐槽的点呢?
一名学生就写下了《数学书》这样的打油诗,将让人无法理解的“鸡兔同笼”、忘带书包、背道而驰等一些常见问题都写了进去,别说这还真是平时课本里面总能出现却也总能被人吐槽的内容,不得不说这名学生观察得还挺细心,说出了不少学生的心声。
打油诗看似学生的玩闹之作,但也能展示学生的灵活思维
在很多大人的眼里,这些打油诗都是学生的玩闹之作,而且很多家长更是觉得有着精神都放在学习上好不好,没必要在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情上耗费精力。
但实际上虽然看似不正派的打油诗,实际上也能展示出学生灵活的创作思维,毕竟没有点本事和想法,想写打油诗也是写不出来的。
而且本身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阶段,学生和家长之间就会产生代沟和隔阂,很多时候心里话都是不会自动说出来的,反而是这种打油诗或者是作文,能够不经意间流显露孩子内心的想法。
所以在看到这种好像“恶搞”的打油诗后,家长和老师也不要当没看到,更要去细细品尝,同时根据这些作品去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才是最好的呢?
遇到学生写得另类“打油诗”,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家长和老师在看到这种作品后,不要急于否定和批评学生,而是要先稳定好本人的情绪,耐住性子去多看几遍,从而找出优缺点,方便后面进行引导。
然后,就可以将学生叫到本人面前,先肯定他的奇思妙想,让孩子放下戒备心理,这样更能接受接下来的教导,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提出存在的问题,循循善诱地让孩子接受你的说教。
最初,如果学生的作品中存在一些不正确或者是不健康的想法,家长和老师也要及时纠正,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写作方向,当然这个过程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太过严苛,以免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笔者寄语】小学生正处于猎奇心重、创作愿望强烈的阶段,写出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也是很正常的,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理性看待,给予相应的肯定和理解,然后慢慢引导学生将这种创作精神用在真正的学习上面,这样既能够保护孩子的童真和创作愿望,还可以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话题:你小时候写过这种“打油诗”吗?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