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古文今译《战国策-西周策》韩魏易地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原文:韩、魏易地,西周弗利。樊余谓楚王曰:“周必亡矣。韩、魏之易地,韩得二县,魏亡二县,所以为之者,尽包二周,多于二县,九鼎存焉。且魏有南阳、郑地、三川而包二周,则楚方城之外危;韩兼两上党以临赵,即赵羊肠以上危。故易成之日,楚、赵皆轻。”楚王恐,因赵以止易也。译文:韩、魏两国谋划交换土地,西周感到这对本人不利。周臣樊余对楚王说:“西周必定要亡国了。韩国、魏国交换土地这件事,韩国将获得两县,魏国将失掉两县,两国之所以同意交换,是因为这样一来魏国可以将西周、东周两国尽数包围起来,如此魏国所换得的土地囊括东周、西周全部国土,得失相较,所得的地方比两县还大,而且传国重宝九鼎就存放在那里。再者魏国已有南阳、郑地和三川三地,如果再包围两周,那么楚国以北的地方就处境危险了;韩国兼有两个上党,以此进逼赵国,就会要挟到赵国的羊肠要塞。因而韩、魏易地成功之日,楚、赵两国也就都变得无足轻重了。”楚王听后不免惊恐,就同赵国一道阻止韩、魏进行交换国土的活动。评点:韩、魏易地无疑对西周的要挟首当其冲,正如樊余所说:“周必亡矣”,可见此事对西周的震动有多大。但仅凭西周的实力是完全不可能阻止这笔易地买卖的,但西周又不想受这个欺负,因而西周派出樊余去跟楚王说韩、魏易地对楚国和赵国的影响。樊余一番说辞下来,好像真正遭到要挟的不是西周,而是楚、赵两国。这番说辞充分利用了战国各大诸侯之间的矛盾,最终成功阻止了韩、魏易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