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二刷《狂飙》才懂:这两对兄弟不简单,李响和高启盛的死另有隐情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刷《狂飙》后,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剧没有赢家,作为黑社会头目的高启强,他在乎的人都死了,可是作为警察的安欣,他在乎的人也离开了他。

并且,我在深究后发现,特别是他们最亲最爱的兄弟,其实都是被他们亲身害死的,安欣的偏执,高启强的溺爱,才是形成李响与高启盛高楼坠命这一惨剧的根本缘由

  今天,就跟着柴叔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对兄弟之间还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01

  李响拿安欣当兄弟,安欣却不是

李响跟安欣摊牌的那个夜晚,安欣怒气冲冲质问他为什么跟赵立冬去套近乎拉关系,李响平静地反问他:“你真了解我吗?”语气里满是悲凉。

剧中安欣和李响是工作中的搭档,一起办案,一起出任务,好同事就能成为好兄弟吗?不见得。但是,安欣和李响确实是实打实处出来的好兄弟。

  既然如此,安欣为什么还不够了解李响这个人?

安欣看到李响跟赵立冬喝酒吃饭应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响卖友求荣,对本人是一种欺骗,更对警察身份是一种背叛。这是他生气的缘由所在。

  安欣的脑子里没有第二种逻辑判断。他认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一旦在别人身上嗅出黑的气味儿,他立马远离,摆出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当初,因为徐雷电击案,他想看到高启强自动坦白亲身自首,那晚高启强没有这么做,安欣立即黑着脸走掉,划清界限。

  而李响呢?

在调查徐江时,有次公安局楼梯上,有其他同事讽刺李响,又陪着太子爷读书呢?当时安长林是公安局副局长,安欣又是他一手养大的。大家都因为安长林的权力和身份,对安欣另眼相看。

  李响怎样做的呢?

  他叫住那个同事,纠正他说的不对,他和安欣是战友关系。还说了一句“朋友交心,战友过命”。警告他少说风凉话,会有的。

李响以刑警的职责身份,拿安欣当战友,从未变过。直到去世,留给安欣的手写信,都是以“战友”来称呼安欣。

  这是他的身份认同感,也是他自我认知里在关系方面不变的内在统一性。

  他是看得到人性里,每个普通人心底深处跳动的在意的那些情感部分。

李青拿刀挟持高启强儿子晓晨的时候,李响就是从幼年跟李青的关系切入,带他回到当年的内心感受,重新拾回温暖的记忆。安欣却不这样,安欣只会拿法规跟李青摆道理。

  维护公权与私人感情之间,李响更看重后者,哪怕付出生命代价。

在夹缝中艰难求生,考虑到公安职责,也考虑到为了师父身后名声,隐瞒曹闯去世的真相,更为了保护安欣。他如果不上赵立冬的船,取得对方信任,安欣就会在寻找真相过程中处处受难。

战友过命,他到死都践行这样的信条,与安欣是可以过命的交情。

  兄弟,义气担当,两肋插刀,某些情况下情义是可以超越绝对权威的。这是李响之于安欣,最特别最重要的存在。这份情义,比命都贵。

  02

  安欣的偏执,逼死了李响

在安欣的观念里,跟黑势力反派待在一起的人里,就不会有正派的人。

  那么,近墨者一定黑吗?

  安欣对于公平正义过于理想化的固执追求,充满执念,这构成他自我很重要的一部分,与生命同等重要。所以他忽略了对身边人情感方面的觉察和了解,当然包括李响。

安欣缉拿疯驴子不小心右手骨折时,赵立冬来警局看他,那是第一次与赵立冬见面,安欣内心怀疑他,就不顾安长林和孟德海的劝告,当着众多记者的面说一些话警告赵立冬,醉翁之意不在酒,让赵立冬一下子就看穿了他的心思。马上引火上身。

  安欣不止一次,因为过于追求当警察的光明伟岸正义,不顾个人安危,也疏忽掉考虑身边人安全,无形之中给别人带去麻烦。安长林、孟德海、猛钰,乃至师父曹闯……

嫉恶如仇是对的,当警察恪尽职守也是对的,但在人际关系中,情感系统里重要的是共情对方,看见对方,感受对方,而不是将对公安权力正义的绝对维护凌驾于私人感情之上。

在与李响的兄弟情中,安欣以绝对公正的姿势严于律己,维系权力远远高于个人私情,同时也不盲目用这样的标准要求李响。

  他在李响面前有心理认同上的绝对优势,这优势不是兄弟情义本身给他的,而是他刑警的身份和特权加持给他的理想化追求公平正义人间光明使者的信心

  他似乎并没有最基本的人性。

所以他不了解李响。当在他眼里的公平正义遭到要挟时,与昔日兄弟都可以正面叫板,认为李响也被收买,被贿赂。战友谊立马就让渡给公平正义的信条。

安欣非得偏执于本人的理想使命,师父曹闯去世后,一连数年都追查李响,查问真相,步步紧逼,还偷偷给李响录音,这直接将李响推向万难之境,非得让本人的好兄弟绳之以法,他才安心。是安欣的执拗,让李响不得不为了战友也是兄弟,铤而走险,以身赴死,去黑势力身边做卧底。

真正把李响逼死的人,其实是安欣啊!

  同样的,你觉得高启强和高启盛兄弟俩之间的情义就是对等的吗?

  不是的。高启强和高启盛之间的兄弟情,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亲。

  03

  高启盛的狠毒坏

  罪魁祸首就是高启强那碗猪脚面

猪脚面的事,被拿出来一次又一次反复提起。高启强一碗猪脚面,给小兰妹妹吃猪脚,启盛弟弟吃面条,本人就只喝汤。

  剧里总在强调高启强的自我割舍,过分渲染,对弟妹的牺牲,本质上却是一种缺失。

人在艰难的处境下,同吃一碗面,同啃一个馒头,这是穷困年代常有的事。

  但是,人的自我认知不同会导致做出的决定悬殊。同一碗面,人与人的分配方法也有不同。

  资源无限的情况下,有的人会像高启强那样分配。

也有人会相对公平的分配,三人都尝尝猪脚,三人均分面条,三人都喝口面汤。如果有的人不喜欢吃,那也可以自主选择不吃。爱吃的人呢,就多吃一些。

  前提是只需协商达成一致即可。只需把道理讲明白,六岁小孩子都能懂得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不就是发生在这个年纪吗?

然而,高启强一次又一次把他认为最好吃的猪脚和面条分给弟弟妹妹,本人只是喝口汤。也就是说,他并没从小事中,真正教会弟弟对人谦让或者对人对事忍一忍,多些宽容。

  从此,高启强还因为分配不均给本人心里留下了遗憾。

我们普通老百姓家庭里,好像总是这样的。

  父母不在,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过度牺牲,成全弟妹成为理所该当

高启强甚至为了弟妹选择不恋爱不结婚,那个年代,就算是最底层的鱼贩子,生活条件总好过在家种地务农靠天吃饭的庄稼汉吧?只要情愿找,肯定是能找到老婆的。

  高启强没有这么做。是因为他自大

  一碗面可以出让肉和面条,窥一斑而见全貌,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他都会出让本人很多的权利给弟妹,这就是牺牲自我。

过分牺牲的人,就会带来心理上的匮乏。进而导致人有较低自我价值感,走向自大

  毕竟他不是完全心甘情愿的,只是趋于大哥的身份认同,不得不做出来的妥协、退让和牺牲。

高启强不断想着记着念着的那碗猪脚面,幼年的缺失,会留在心底里,时辰回光返照。

  04

  高启强的溺爱,害死了高启盛

  因为做大哥的界限不明,牺牲过度,所以高启盛大四没毕业就焦急筹钱开小灵通店,需要两万块钱,高启强就剑走偏锋,去揍人,他明确晓得这样做是伤害本人的行为。

  可他还是做了。

原著中,高启强与徐雷发生了争论,徐雷不幸被电死。

  也就是说,徐雷遇害,不是电视剧里呈现的那样,他的死是与高启强有关系的。

  关键时辰,伤害本人,成全弟妹,是高启强心理上的自我认同。

高启盛贩毒,用冻鱼干打死李雄伟,高启强首先就是让弟弟逃离京海,涉及人命的事儿,他都一人独自想办法。

  这样没有边界的纵容,让高启盛学不会承担后果。

所以,从最开始提前停学开店,到本人买零件偷偷组装手枪,后来又去贩卖毒品。高启盛越陷越深,越玩儿越险。

  因为他晓得,他无论再怎样做恶,总有大哥给他托底,从小到大,他的哥哥都是溺爱他的,总会有办法帮他。他也总能化险为夷。

从高启盛的角度看,哥哥吃面都是只喝汤,挣钱供他上学。哥哥不断在成全他们,他心天性的习以为常。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就是你四周人际关系的总和。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影响你的认知,进而让你做出不同的判断和选择。

多种选择累加,就成为命运本身。

  这哥俩儿的命运就这样交错在一起,成为共生关系,谁都离不开谁。

所以,徐雷死后,徐江报复,唐小龙在他们家吃晚饭,一起商量对策。饭桌上高启盛对高启强说过这么一句话:“家里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

  因为高启强的牺牲要有高启盛的霸道为依托,有了高启盛的阴险相逼,才能让高启强有存在价值感。

  他俩就是这么共生共存在一起的。

具体牺牲特质的人都甘愿付出,而接受好处的那一方习惯了占便宜,不怀感恩之心的往往就锱铢必较、斤斤计较、霸道蛮横。

  最初,贩毒被查的高启盛穷途末路,为保全本人的大哥,选择以高启强的名义报警。

临别时,俩人来到面馆,还是点了那碗猪脚面,通过高启盛的口说出高启强只喝汤的事实,还解释说以为大哥只爱喝汤,原来他最爱吃的就是猪脚面。

  这就是一种隐喻,死到临头,才恍然大悟,大哥一味的牺牲像是一剂慢性毒药,推着他不断在法律的边缘试探,直至堕入深渊。

所以,高启盛的死,高启强是脱不了干系的,他有极大的责任。

  我们身边不是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吗?

  你是老大,在家里,过分牺牲本人,让渡本人的喜好,边界把握不好,让弟妹无节制放纵,什么需求都要你来满足,满足不了你就得退让。

于是,我们也总是看到老大节俭舍不得花钱买衣服,老小总是欺负老大,对买来的昂贵新衣服挑剔不休。

  老大更宽容更懂事,老实本分,低调不张扬,做事善于为别人着想;老小却有明显的性情特质,更无私一些,做事只考虑本人

  ……

《狂飙》里两对儿兄弟,完全不同的命运走向。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在乎的东西不一样,对同一件事的想法不一样,做出来的选择就不一样。

  写在最初

  人的自我认知里,什么最重要,最终就会败倒在什么之下。

李响的“战友谊”最重要,所以他为战友奉献生命。

  安欣的“正义”最重要,所以他为坚守正义孑然一身。

  高启强的“牺牲感”最重要,所以他不断都溺爱弟弟,助纣为虐。

  高启盛的“霸道”胜过一切,所以他有仇必报,贪婪阴险,欲求不满。

从这两对兄弟平时相处的细节,我们仿佛就可以捕捉到其中心理规律,晓得这一切的后果,其实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