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画
--清•吴绮
茅屋净无尘,溪树青疑雨。
中有卷书人,坐与春山语。
这首诗写得神韵悠远,耐人寻味,生动抽象,如在目前。画中人恬淡无欲,独守茅屋,却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远树苍翠欲滴,真是一个绝佳的隐居之所。
画中人不慕名利,整日诗书为伴,他独坐春山,与青山对话。如此,画中人乃至作者的精神面貌历历在目。此诗可与“相看两不厌,只要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句媲美。
2、长信草
--清•宋徵舆
青青长信草,无意学逢迎。
不厌凄凉地,春来还自生。
明末,作者和陈子龙、李舒章均为“几社”明士,忠于前明,心系旧国。有此背景,这首五绝才更有意味。
长信宫是汉朝宫苑之一,诗人多以此为题写宫怨愁思,深宫寂寞。而此诗却反其道而行之。此草虽然长在长信宫,却耿介自傲,绝不趋炎附势,即便此地凄凉无人,也招摇自生,既无谄媚之意,也有自得之旷。
3、夜坐天游峰得月
--清•施闰章
微雨仍留月,千峰洗更明。
仙云真可数,片片掌中生。
施闰章诗风温柔敦厚,与宋琬并称“南施北宋”,他诗号称“宣城体”,是东南文坛宗主。
这首诗很有仙气。写雨后观月,微雨之后千山苍翠,更风趣者,明月也探出头来,夜空如洗,白云如缕,上下一片空明,故而作者高坐山巅,丝丝白云清晰可见,好像在手边生出一样。
这首诗写得缥缈空灵,尤其“片片掌中生”,更有仙家风神,细思神妙。
4、夜渡
--清•蒲松龄
野色何茫茫,明河低欲坠。
水月鳞鳞光,马踏月光碎。
夜色苍茫,一片静谧,银河斜贯长空,低压如坠。首联写景,抽象阔大,情景高远。
二联就是细节描写,月光下,水面粼粼波光,马行走在岸边,将月光都踏碎了,也打破了夜的宁静。这首诗写得静谧,唯美,画面感极强,读来清冷寂寥,别有神趣。
5、南行杂诗
--清•高珩
几月舟行久,今朝倦眼开。
万峰飞舞处,一片大江来。
作者是明末清初人。平生写诗不下万首,风格简易,而内有风神。这首五绝很能代表他的诗风。
作者乘船南行,时间长达数月之久,故已经疲惫不堪。正是这种铺垫,一联才神采飞扬,令人振奋。忽然船至乱山之中,山峰好像都舞动起来,茫茫大江在眼前展开,令作者襟怀顿开,精神一振。
这首诗妙在“万峰飞舞”四字,既写出船行水上的动荡感,也化静为动,令人称奇。而“一片大江来”,更是气势雄浑,视角开阔,写出大江扑面而来的冲击力,虽用字平易而气势飞动。
6、惜花
--清•李经垓
昨朝花正好,今日花已老。
借问爱花人,落花扫不扫。
这首诗,初读平淡,细读却意味深长。
李经垓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皆入妙品。他事母极孝,为此绝意仕途,筑“艳雪居”,种药读书,以守其志。
诗人对节序变化非常敏感,故多伤春惜花之诗,此诗也不例外。“昨朝”,“今日”对举,突出花红易衰老之促,也更增作者惜花之情。
但是,对爱花人而言,落花却极难处理。不打扫,则落花四处飘零,无所依归;打扫吧,落花又与泥土混杂,玷污了花朵的清洁之质,如此两难,怎不让诗人纠结矛盾?
亲爱的诗友,你如果爱花的话,面对落花是扫还是不扫呢?
7、游春曲
--唐•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淡色,照在绿波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出游时惬意的心情。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万树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杏花浸染着江水,江水浸润着杏花,江边杏花林,水中杏花影,互相映托,相得益彰,春意倍加浓郁!
8、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古人送别多以折柳相赠,有很多这方面的诗词,而作者却别出心裁,独辟蹊径。“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不只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这一方面是想得奇,说出了别人没有说过的语句,把惜别这种笼统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深刻而不一般化;同时,这种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边柳这一特定情景。大江中,船只来往如梭,堤岸上,烟柳丝丝弄碧,柳荫下画船待发,枝枝柔条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时此刻,萌生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儿系住郎船,则离愁之重,别恨之深,已经不言而喻了。
9、芦花
--唐•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此诗从芦花生长的环境和态势开始着手描写。“夹岸复连沙”,写出了芦花近水岸边的生长之地,并写出了芦花的之盛,之茂。后一句“枝枝摇浪花”用一个比喻抽象的描绘出了芦花之美,如流动翻腾的浪花一般。“月明浑似雪”一句写出了夜晚的芦花在月光的照射下像雪一样白的景象。“无处认渔家”写出了作者处在飘渺的江面之上,已经看不到有渔家的渔船来往,描绘出一片飘渺悠远的意境。
10、上洛桥
--唐•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作者先写目中景。瞭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女子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然后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要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系之。
它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该当说,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上一篇:五言清诗精选(27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