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王之涣在此楼写下一首诗,刷新“五绝”天花板,中国人从小会背诵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不少名楼,都跟诗人脱不开关系,比如滕王阁与王勃,黄鹤楼与崔颢,岳阳楼与范仲淹等。

鹳雀楼也是一样,因王之涣在此楼随手写下的一首诗,便刷新了五言绝句诗歌的天花板,时至今日,无数男女从小都能背诵。

王之涣这首诗为何这么“猛”?

鹳雀楼位于山西蒲州,为十字歇山顶楼阁,有三层之高,始建于北周时期。

此楼临近黄河,登楼远望,可俯瞰大河东去,视野开阔,常有鹳雀在此栖息,因而叫作鹳雀楼。

后来唐代建立,天下承平,多有游人前往观光,因而逐步有了名气,不少文人墨客到此作诗留念。

但这些诗都差点意思,还发挥不了让此楼名传千古的魅力。

鹳雀楼若无意识,恐怕也会时常叹息,为何本人潇洒倜傥,却只能屈居此地,而没有大才子来赏识呢?

千里马也要伯乐赏识,名楼也是。这座楼正在那等待最有才华的诗人出现。

在鹳雀楼本身看来,唐代的大才子,自然是李白了。如果李白登临,那扬名四海就稳了。

可惜李白一生虽两次来过山西,但都不曾登临过鹳雀楼。

在某个平凡的日子里,鹳雀楼来了一位普普通通的40多岁男人。

就是这位普通的男人,让鹳雀楼发生蜕变,在中国历史中闪耀了1200多年。

他叫王之涣。

此时的王之涣默默无闻。就在不久之前,王之涣遭人诬陷而丢了官职,这跟他的耿介、不羁的性情有关。

大多数文人都有这种秉性,所以他们都做不好官。

王之涣是山西人,自小就希望做一名豪侠,仗剑行走天下。年轻时时常喜欢出游,结交侠士,时常击剑悲歌,快意饮酒。

可是豪侠也要生活,文人也有兼济天下的抱负,王之涣潇洒了20多年,临近30岁时做了冀州衡水县的主簿。

在这个职务上,他娶了县令的女儿,收获了爱情与婚姻。但他的性情豪迈慷慨,也耿介不愿妥协,因而得罪了不少人。很快他就遭到同僚的报复,丢了工作。

王之涣出门游历散心,偶然就来到了鹳雀楼。

王之涣本质上是一位豪侠,慷慨磊落,遭小人诬陷的事情,他自然不放在心上。

站在鹳雀楼上,他望着无尽黄河从西方浩荡而来,往东方奔涌而去,汇入无边的大海,白日即将落下,放出最初的余晖,仿佛岁月流转、宇宙浩渺在此短暂凝聚,让人有天地悠悠的感悟。

他一时气概顿生,挥手在鹳雀楼的墙壁上,写下了日后名传千古的诗篇《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仅仅只要20个字,言语也非常朴素,但组合起来却显得雄浑壮阔,尺幅之间有万里山河之势!

这首包含不凡胸襟的诗,唯有心胸阔达的诗人才能写出,也唯有开放包容的盛唐才能孕育!

王之涣这首诗,刷新“五言绝句”天花板,也捧红了一座楼。古今许多评论家推举此诗为唐诗压卷之作!

历史是无情的,它不会吝惜任何优秀的作品,不加保护,便会丢失零落。王之涣最终流传下来的诗歌仅仅6首。

这样一位才华盖世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歌不应这么少,独一的解释就是在流传过程丢失了,甚至王之涣去世后就没好好整理过,导致早早散轶了。

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你喜欢这首《登鹳雀楼》吗?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