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冷嘲热讽,李白断不会如此傲;若不是贺知章一句“谪仙人”,李白断不会如此俏;若没有千金买壁的奇幻爱情,李白断不会如此浪漫。最初,李白的诗是足以令人称奇的,而且在奇之外还增添了一层神,李白用高超的创作技巧创造着一次次诗坛的奇观。在诗仙的一千多首诗中,最为神乎其技的是这一首饮酒诗,前两句平淡无奇,后两句惊世骇俗,使人冷艳不已。
《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喝过的酒都是有度数的,与李白喝过酒的人都不是普通人,这次的配角是“幽人”,即隐逸的高人,这使李白很是兴奋,因而酒兴上也更进一些。开篇两句描述二人的饮酒场景,李白点明是“两人对酌”,再也不是“独酌无相亲”的孤单画面了,而对方的品德又让李白感觉是遇上了知己,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他便“一杯一杯复一杯”。然而,这句诗七个字却有六字反复,这在李白的诗歌里并不常见,难道是李白太过兴奋而一时语塞,竟然忘词了?
从后世学者的解读中看,确实如此。李白采取反复之语,其最次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饮酒量之多,此外再无他意。那么这前两句诗就显得比较稀疏寻常,直来直去,没有什么技巧和手法,完全是以客观的角度复述了一下当天发生的现实。然而,其后紧跟的两句诗却可谓惊世骇俗!李白许是醉了,因而便婉言不讳:我醉了,想睡了,你且去吧,明天还想喝的话就抱上一把琴来。虽然此二句依然明白如白话,但其间的深意却有些让人看不懂,为何喝酒却要抱着琴来呢?
记载南朝刘宋历史的《宋书》中有一段记载:“(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陶潜不懂音乐,但珍藏有一把没有弦的琴,每逢与人饮酒便拿出来共赏。也就是说,李白第三句完全套用了陶渊明的醉话;而且也仿照陶渊明的率真性情,如样遣送了幽人;最初他又把陶渊明的琴拿来,放到了本人诗里。表面看来,李白是完全照搬照抄了陶潜的作风与处事,那么为何说他还能惊世骇俗呢?
其惊世骇俗之处共有两个方面,一为诗文格律,二为个人魅力。我们先来看李白通过这首诗实现了什么突破:唐朝时期的七绝早已律化,有严格的规章要求,多委婉婉曲之音,但李白此诗却不就声律,完全一副一往无前之势,气场飞扬;再者,李白没有全部推翻七绝的套路,仍然沿着艺术法则的边缘进行探索,比如“卿且去”是跌,但邀约明日抱琴再来却是宕,一起一伏,一擒一纵,仍有波涛曲意。但是这种创新却违背了盛唐诗坛商定成俗的章法,说好听是突破,说不好听就是破坏,故而为惊世骇俗。
第二点,个人魅力。纵观唐诗宋词的饮酒之作,哪里有人会这么“狂”呢?唯有浪漫气质丰足的诗仙才能说得过去:想喝酒了就把人叫过来喝,本人喝饱了就轰别人走,临了还吩咐一句:今儿我尽兴了,你啊明儿个再来吧。这位“幽人”也真是可怜,被李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但是我们相信他一定了解李白的性情,明白这是李白不拘礼节、自在随度的体现。所以说,这样够率性的李白,同样惊世骇俗啊。
上一篇:推荐32首描写节气的诗,带孩子学习古人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