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的词坛,有一个名字叫张先的人,他最著名的词句为:娇柔懒起,帘坠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作“张三影”。张先和柳永齐名,对两宋婉约词发展影响很大,是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功臣。甚至有人说他,承袭了晏殊、欧阳修,下开苏轼、秦观风气的先河。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文人,被后人所知,却是因为一句诗。
张先一生富贵,喜欢喝酒,喜欢交朋友,晚年生活在杭州,依然不改风流本色。相传,张先在八十岁时纳了十八岁小妾,作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洞房花烛夜”,自然少不了朋友来捧场,苏轼就是其中一个。苏轼来了之后,张先非常高兴,并且和这位好朋友一起到西湖玩耍。文人在一起,少不了舞文弄墨,加上张先新婚燕尔,便写了一首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两头一花甲。
苏东坡听后大笑,立刻写了一首诗附和:十八新娘八十郎,苍惨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诗中的最初一句调侃老夫少妻,成为人尽皆知的名句。这个故事缺乏真实地记录,让人以为这是调侃,很多人认为苏轼不会这样鄙俗,实际现实中的苏轼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正襟危坐,一副道学家的样子。根据东坡志林记载,有一天苏轼受邀和杨君采、张公规等人去安国寺玩耍,一边玩耍一边聊天。
不晓得谁把话题引到了养生上,大家一起谈论养生做难的是什么。苏轼发表意见说,“一般的事情都不难,难的是去除愿望。”张公规很认同苏轼的观点,接过苏轼的话继续说,他以苏武为例支持苏轼的观点,张公规说:“苏武北匈奴扣押之后,九死一生,哪怕是啮雪餐毡,也不肯屈服,但还是和匈奴女子生了一个孩子。那可是冰天雪地的塞外,这样的情况下都不能放弃愿望,如果是在温馨的洞房之中就愈加可想而知了,所以说去除愿望最难。”
所有人听后哈哈大笑,苏轼认为他的话有理风趣,就记载了下来。实际上,这就是一群人讲黄段子,其他人的观点可能愈加流俗,苏轼没有记录罢了。由此可见,苏轼并非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圣人,他写出“一树梨花压海棠”也不足为奇。史书记载,张先一共有十二个子女,最大年龄差为六十岁,也佐证了张先纳妾并非后人杜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