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学问渊博,涉及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其为文纵横,自成一格,有“龚派”之称。晚年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于往返的途中,写成了三百一十五首短诗,并总命名为己亥杂诗,是一生中思想的精华。其诗风瑰丽奇肆,今存800余首。龚自珍自幼遭到外祖父段玉裁的指点,奠定厚实的朴学基础;后又面对社会变迁日剧,西方势力侵入,转而努力经世之务。
面对嘉道年间经济衰败,社会危机日益深重,龚自珍弃绝考据训诂之学,转而讲求经世之务,志存改革,追求“更法”,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无益的影响。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无为等人提倡变法图强开了先声。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春来没个关怀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上片意思是说:我于沉思中回首十五年间的往事,想到本人才气纵横,却屡遭波折,孤负了本人的理想,不由泪流满面。词的上片,作者用了寥寥数笔,就把他从十七岁以来十五年间的坎坷经历粗略地描述了一番。用了两个“纵横”,把本人怀才不遇,箫剑双负的心情抽象地表达出来。作者只博得泪纵横。
下片意思是说:春天来了,我却连一个好梦都作不成,我为本人已逝的年华忏悔,然而我不相信此生终将如此,请看我的床头放着佛经。词的下半阕,进一步写个人生活之悲:春天来时,连个关怀的梦都做不成,不言没人关怀本人,反言本人无倾注关怀的对象;不说真实的关怀,只求做个关怀印记,不少佛经上的言语,被龚自珍写入诗歌中。作者实际上是想通过学佛来解脱本人考场不得意的失落,这也是当时许多失意文人的通常做法。
林则徐与龚自珍之父龚丽正是老朋友,曾于1822年同路进京、同日引见和召对,又同日南下,相处融洽,林则徐曾作诗为记,称赞龚丽正:“一门华萼总联芳”。而龚自珍本人和魏源都以汉学批宋学,主张改革而闻名,并称“龚魏”。林则徐与魏源关系相当密切。林则徐赴广东禁烟前,龚自珍赠文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坚决要求铲除烟祸,并表示情愿南游参与其事。林则徐在途中回书作答,拒绝了龚自珍。道光二十一年,龚自珍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终年50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