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是他以年轻的心灵打破了送别诗愁苦的固有格局,只是可惜天妒英才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前摘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 《滕王阁序》节选)

下笔千言,倚马之才空冀北

登楼一笑,子安辞赋动江南。(“哂斋诗词”联句)

王勃被推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千古名篇《腾王阁序》名句迭出,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令人惊叹的句子,但小鹤认为最不容忽视的,应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一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勃的生平。

王勃少年才气,十六岁始为京官。当上朝散郎后,他被派往沛王府担任修撰,前途可谓不可限量。当时流行斗鸡,沛王与英王更是热衷于此,王勃寄身沛王府,自然一心为沛王鼓劲加油,于是他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并在京城流传开来。但到底是因为年轻,王勃在政事方面远远未曾锻炼出灵敏的嗅觉,他很快为此付出了代价。当这篇檄文被传到高宗那里后,引发了龙颜大怒。其中两句“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令高宗想到玄武门之变和本人的哥哥兄弟相残之事,于是他对外说王勃不只不劝诫两位王爷,反而写檄文故意虚构夸大,认为他是在挑拨离间,于是将王勃逐出了长安城。

所谓世事难料,王勃离开长安后,本来也能等机会再度回来,可他竟然在无意间又做下了一件错事。他先是因为善良心软,私藏了逃跑的官奴曹达,后又想到此举似乎冒犯了律法,那他既不能自首,又不能报官,骑虎难下之时,年轻的他做了最坏的决策,将这救下的官奴又给杀了。事情暴露后,王勃犯下死罪被关进大牢。后来遇上高宗大赦天下,这才好不容易捡回了命。因为这件事,王勃的前途尽数被断送,还连累父亲王福畴被贬谪到了南荒之外。

之后王勃打算前去探望在交趾的父亲。公元675年,南昌城滕王阁修葺一新,当地最高官员想要利用宴请,来为本人的女婿笼络人脉,恰好王勃路过此地,也被邀请了过去。在滕王阁上,王勃联想到本人的曲折经历,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奇文。《滕王阁序》无疑是瑰丽的,但其中掺着的痛苦与不甘,恐怕只要王勃本人最能体会。他写诸多历史人物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何尝又不是在替本人冤枉

若说王勃命途多舛,究其缘由也只是出于他年少无知,放浪不羁,但真正令人扼腕叹息的则是他最终的英年早逝。在他写下《滕王阁序》的第二年,时年27岁的王勃在见过生活穷困的父亲后,踏上归途时,在南海不幸遭遇风浪,溺水惊悸而死。从此,这颗陨落的明星,连同他那些不朽的诗文,永远只能活在人们的脑海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创作于王勃尚在长安为官期间,从诗题可知,杜少府(少府是官名,即县尉,是王勃的朋友)将要赴蜀川上任,王勃为其送别。

开头两句即以一副工整的“地名对”交代了长安城周边的壮观环境,意思是长安城稳稳屹立在三秦之地,举目四望,烟波浩渺四路茫茫,五津之地远在千里之外,穷极目力也无法望见。楚汉之争时,项羽将关中之地分封给三个秦国降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故称“三秦”。“五津”则是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及江南津,诗中代指杜少府将要前往之地。长安城与五津之地相距如此遥远,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因诗人与友人在此道别,自然而然就使得这两个地方产生了联系。此联虽不言别,实则别意自由其中。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一联由诗人情感所致,道出离别的缘由在于各自由外求官,漂泊他乡。一句“同是宦游人”将两人高度类似的境遇全数托出,彼此间惺惺相惜的友谊得以展露无遗。诗人正是借此来表达心中对于此番离别的不舍之情。

再看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人认为中国疆土四周环海,是以称天下为“海内”;古代又称相邻五家为“比”,故有“比邻”,其实就是近邻。整句话意思是,只需世界上还有你这个知心朋友,那么纵使你去到千里外的远方,也好像近邻一般与之前没有什么不同。这里表现的是友谊的真诚与不朽,是诗人真诚乐观与豁达心性的无力延伸。值得留意的是,此联脱胎于曹植《赠白马王彪》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不同的是,曹植以豪言壮语与白马王曹彪互相慰勉,严格说来属于强自宽慰,而王勃此句则是货真价实的真性流露,这般豪情最能打动人心,也难怪它会成为意味友谊长存的不朽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点出送别的主题,意思是,既然我们之间的友谊山不能阻,水不能隔,置身天涯犹若比邻,那么眼下在这必须分别的岔路口,我们也不必像那小儿女一般悲伤落泪了。这既是诗人对友人的叮咛,也是诗人情怀的吐露。

颈联尾联的掷地有声,骤然打破了长久以来,逢离别必然悲酸愁苦的固有格局,这是年轻的王勃真性格完满体现。也正因为此,这首送别诗才会显得如此别具一格,它将离愁别绪一扫而空,弥漫出年轻人极富感染力的蓬勃朝气,也难怪,它能独标高格,劲步千古。

喜欢本文的朋友,别忘了点赞、评论、珍藏或分享哦,这对我十分重要,谢谢大家!祝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以下附上几篇原创的古诗赏析,推荐阅读:

诗人中的大酒徒:他不只为酒做官辞官,还赋诗为文著书立说研究酒

王昌龄最百读不厌的一首诗,内容存争议,但有人评其为绝句压卷作

杜牧叹十年一觉扬州梦,博得青楼薄幸名:滞留在扬州的那些情与痛

若恰巧处在人生低谷,不妨读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商隐诗中人“不问苍生问鬼神”,是贾谊的悲哀,更是朝代的损失

举报/反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