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一组优美古诗的赏析——绝大多数人几乎没读到过的诗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食笋呈座中

唐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箨: [tuò] 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於(wū)陵:汉代的县名,唐为长山县,其地在今山东邹平东。

◎皇都陆海:指称长安附近的山林。《汉书·地理志》云:“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秦地即指长安一带地方,古属秦。汉、唐均都长安,故诗人直称为“皇都”。

◎凌云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此双关语,以嫩笋喻少年。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是李商隐的晚期作品,时年诗人二十二岁,随表叔崔戎前往兖州赴任时所作。兖州的治所为瑕丘,今山东滋阳附近。据《竹谱》记载,山东近海一带山中生长般肠竹,其笋极美,在一次宴席上,有一道用笋烹调的菜肴,诗人便即事兴感,吟成这首诗。

前两句将笋的美好珍贵写足,后两句水到渠成地转入议论。他把初入仕途受挫的感受注入被剪伐的笋中,合二者为一,含而不露的抒发,味之愈出,所以小诗别具一种动人的力量。绝句句数有定,来不得迂回曲折,作者直切主题,以两句图外形物,两句议论抒慨,剪裁精当,宗旨突出,诗的言语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字包含尽可能多的意蕴,由此诗可看出,李商隐是绝句结构的佼佼者。所谓诗言志,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这里是一个双关语,喻人年少而有壮志。空有壮志,却没有了昂扬九霄的机会。这首诗也初步显示出李商隐诗歌“深情绵邈”(刘熙载《艺概》)的艺术特色。

《斧》

明 解缙

斫削群才到凤池。

良工良器两相资。

他年好携朝天去。

夺取蟾宫第一枝。

关注了一段时间网络上的创作,深有感触的是今天的文化现象。有人认为:现在的微刊遍地都是,大家都在凑数,各种水煮、麻辣、各种一本正派的胡说,都在做面上文章。但同时也看到了那些埋头做学问的人,日拱一卒,笔耕不辍,不为名利,就为记住一些什么,可以是一段历史,也可以是一时的感悟。

杜甫有一句“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指何逊《咏早梅诗》是晚期文人咏梅的代表作,后世咏梅,经常提到他,就像咏菊绕不过陶潜。宋·赵蕃曾说“梅从何逊骤知名”,何逊诗虽不免有生涩,但佳句迭见,强调的是何逊的首倡之功。

四时吟三五七言 其一

(明·胡俨)

春禽鸣,春雨晴。门外落花急,池边芳草生。

故人高阁谁相待,童子小车空复情。

芳草、落花、春雨、禽鸣,春天的意象都在这了,至于“谁相待、空复情”都可以忽略。

芳草指香草。亦比喻美德。

见《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清明日偶述

明·苏澹

梨花寂寂燕飘零,

药槛兰畦嫩叶生。

处处儿童吹柳笛,

扶持春事到清明。

【译文】:

时值清明,梨花寂寂的开着,并不张扬,燕子东西翻飞,自在自由;地里的植物都发出新叶,嫩嫩的,绿绿的,新的生命无拘无束地生长着;随处可见无忧无虑的儿童,吹着柳笛,发出或低或者高的哨声。所有这些,织就一派祥和愉快的清明春光。

【析赏】从语境上说,这是关于清明的中性略偏向积极一面的诗作,既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般的悲怆,也没有“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般的喜悦,诗人用平和的心态,描述清明的光景,娓娓道来,似话家常;从韵律上来说,中规中矩;从遣词造句上来说,没有华丽的词藻,言语平实,朗朗上口,丝毫无堆砌雕琢之感。这大概就是此诗能流传至今并常被引用的缘由吧。

作者科普

历史上知名的苏澹有两个,一个是大文豪苏轼的大伯父,进士出身,不过体弱多病,30来岁就去世了;另一个就是本诗作者苏澹。这个苏澹,是明代濮州(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什集镇)人,家世不凡。

世人都晓得北宋年间的蜀中“三苏”,但很少有人晓得明代濮州这个显赫的“苏门”。看到这儿,是不是有人就萌发出这两个“苏门”之间有没有传承关系的疑问?告诉大家,他们虽然都姓苏,但真的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家世上来说,濮州“苏门”比蜀中“苏门”更要显赫。苏轼的祖父,也就是苏洵的父亲,是一个略有积蓄的布衣,到了苏洵这一代才开始读书、参加科考、及第、做官。而濮州苏氏始祖,即《元史·宽彻普化传》中“不知所之”的义王和尚。其于元大都将破之际,逃往山东,改姓为苏,名克明,落籍濮州。所以,此苏氏一门是蒙古族人。

虽然濮州苏门,非严格意义上的汉人,在文学成就上也不及蜀中“三苏”,但他们对汉文化的敬慕、研习以及贡献,也令世人刮目相看,可谓人才辈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苏祐父子,苏祐是明代文学家,进士入仕,嘉靖三十二年官兵部尚书。史书上说苏祐和他的三个儿子,苏濂、苏澹、苏潢,包括苏濂的儿子苏粢,都是进士及第,皆有时名。苏澹现存诗11首。

(古文观止出品,皆属原创,请尊重,谢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