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如何赏析古诗词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它熠熠的光辉倍受人们的喜爱。那么,如何进行古诗词的赏析呢?

这就需要我们理解诗词的内容,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展示的社会意义,从而感受诗词之美,同时鉴赏诗词的言语表达技巧。体会诗词深刻的意蕴。

一、看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词的题目也不例外,题目往往概括了诗词所写的对象和内容。如《观沧海》一诗,题目就交代了观赏的是沧海。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题目中就交代了两个内容,一个是歌咏白雪,一个是送朋友武判官归京。

二、看作者,既包括作者生平、经历的简要引见,也包括作者的身份、境遇以及性情特征。如《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他是东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只要了解了作者,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在诗作中的思想情感。

三、看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写作背景,真正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本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

如《观沧海》的写作背景是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凯旋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表达了诗人统一北方之后,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四、多层次诵读赏析,品尝意境,本会情感。

1.初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可以听朗读录音跟读,留意朗读的节拍,重音以及情感,并且再读,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2.精读,借助正文,理解诗句的内容。诗句的内容既包括表层内容,又包括深层的含义。联系意象和意理解感悟诗歌的内容,从而理解诗歌的诗意美。

如《观沧海》,借助正文理解诗句,内容是,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我要)饱览着大海的壮观。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挺拔的山岛,最先跃入视线。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崎岖着不尽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他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

啊!今日我观赏大海,侥幸的很,好极了,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雄伟的心愿。

诗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宏景象,借大海的意象,现出诗人博大的襟怀,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赏读,感知诗词的言语美。品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从而理解文章的文意宗旨和情感。

如《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字用得极妙,它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描写海水和山岛时,“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波涛荡漾是动态的,山岛耸立是静态的,这样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再写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静态的,又写“洪波”,重回动态,运用抽象精确的词语,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雄伟气象。

4.品读,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反复品尝,联系写作背景,借助诗中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这首四言古诗,作者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描写了登碣石山观沧海的所见,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气概,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拥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借助以上四步,层层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作的感情,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不断提高欣赏诗歌的档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