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梅花诗词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朝代

南北朝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

吴均(469年—520年) 南朝.梁

萧纲(503―551) 南朝.梁

陆凯(?―约504年)北朝.北魏

徐陵(507~583)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

庾信(513—581)北朝.北周

江总(519~594)南朝.陈

谢燮(525-589)南朝.陈

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

隋唐

王谊(540—585年) 隋

卢照邻 唐

沈佺期(约656 — 约715)

王适〔约公元六九O年前后在世〕

孟浩然(689年—740年)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

刘禹锡(772-842)

白居易(772年-846年)

柳宗元(773年-819年)

许浑(约791~约858)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

崔涂(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

刘元载妻

黄檗(?- 855年)

张谓(生卒年不详)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

蒋维翰,唐朝人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齐己(863年—937年)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

五代十国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马知节(955年—1019年9月19日)

林逋(967年—1028年)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 北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北宋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 -1086年5月21日 )北宋

范成大(1126-1193)北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南宋

江梅 宋

张孝祥(1132年—1170年)

陈造(1133年~1203年)

张耒(1054年—1114年)北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南宋

吕本中(1084- 1145)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张嵲(1096—1148年)

郑域( 生卒年均不详)

王淇,字菉猗。

赵长卿

萧德藻

张迪,

张道洽(1205~1268)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方回(1227年~1305年)

蒋捷(约1245~1305后)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

楼钥(1137年—1213年)

陆九渊(1139—1193年)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陈亮(1143—1194)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

姜夔(约1155—约1221)

方岳(1199~1262)

张伯淳(1242—1302)

蒋捷(约1245~1305后)

卢钺,出生年月不详。

卢梅坡,别名卢钺

金元

赵秉文(公元1159~公元1232年6月2日)金

李俊民(1176-1260)

段克己(1196~1254)

元淮(1130-?) 元

释善住

郭钰(公元一三一六年至?年)

冯子振(1253-1348)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

陈旅 (1288—1343)

王冕(1310年~1359年)

陶宗仪 (1316—?)

明清

陶宗仪(1329年~约1412年)

高启(1336-1373)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

薛瑄(1389—1464)

王鏊(1450—1524)

道源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

陈淳(1483年—1544年)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

陈继儒(1558年12月14日-1639年10月16日)

李日华(公元1565~1635年) 明

普荷,(1593-1683,一作1673卒) 清

吴淇(1615—1675)

汪懋麟(1640年-1688年) 明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 明

沈珂 清

王倩

陶德勋

恽寿平(1633—1690)

宋荦(1634年—1713年)

纳兰性德(1655-1685)

汪士慎(1686—1759)

金农(1687—1763)

郑板桥(1693年-1766年)

李方膺(1695~1755)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

律然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

俞樾内子

道源法师 清光绪一九〇〇年岁次庚子的十月初五日,出生于商水县的周口镇。

诗词

现代当代

秋瑾(1875—1907)

宁调元(1883—1913)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诗词曲

-1-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 国风.召南.摽有梅》

-2-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 诗经·秦风·终南》

-3-

墓门有梅,有枭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

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 诗经·陈风·墓门》

-4-

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 诗经·国风·曹风·鸠》

-5-

如果说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写照,当然也是诗人自我抽象的体现。那么“零落逐寒风”的杂树,便是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龌龊小人的艺术意味。诗人将他们加以对比,并给予毫不犹疑的褒贬,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刚正磊落的襟怀,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这首诗虽是咏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情理想、志趣情怀无不熔铸其间。就以上所言,又显示出它慷慨任气、沉劲老练的特色。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南朝.宋】 鲍照 《 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

-6-

终冬十二月,寒风西北吹。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

流连逐霜彩,散漫下冰澌。何当与春日,共映芙蓉池。

——【南朝.梁】 吴均 《 梅花落 》

-7-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羸。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

——【南朝.梁】萧纲《 雪里觅梅花诗》

-8-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无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笼统的感情与抽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北朝.北魏】 陆凯 《 赠范晔诗 》

-9-

这首小诗,言语平易朴实,然而又有清新明快之感。状物写景都很细腻,以梅花傲雪开放到随风与雪飘落,以及花落放叶之状、花儿多变等都写到了,让作者观赏到了雪里梅花的千姿百态,创造了美的意境,留下的是不尽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对户一株梅。

新花落故栽。

燕拾还莲井。

风吹上镜台。

娼家怨思妾。

楼上独徘徊。

啼看竹叶锦。

簪罢未能裁。

——【南朝.梁→陈】 徐陵 《 梅花落 》

-10-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南朝.梁→陈】 阴铿 《 雪里梅花诗 》

-11-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北朝.北周】庾信《 梅花·当年腊月半》

-12-

胡地少春来,三年惊落梅。偏疑粉蝶散,乍似雪花开。

可怜香气歇,可惜风相摧。金铙且莫韵,玉笛幸徘徊。

——【南朝.陈】 江总 《 梅花落二首 其二 》

-13-

缥色动风香,罗生枝已长。妖姬坠马髻,未插江南珰。

转袖花纷落,春衣共有芳。羞作秋胡妇,独采城南桑。

——【南朝.陈】 江总 《 梅花落二首 其一 》

-14-

腊月正月早惊春。

众花未发梅花新。

可怜芬芳临玉台。

朝攀晚折还复开。

长安少年多轻薄。

两两共唱梅花落。

满酌金巵催玉柱。

落梅树下宜歌舞。

金谷万牵连绮甍。

梅花密处藏娇莺。

桃李佳人欲相照。

摘叶牵花来并笑。

杨柳条青楼上轻。

梅花色白雪中明。

横笛短箫凄复切。

谁知柏梁声不绝。

——【南朝.陈】 江总 《 梅花落 》

-15-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缘由。唯怕百花开在先头,本人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力争上游,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形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情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本人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南朝.陈】谢燮《 早梅 》

-16-

最初“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寓有人生无限该当及早建功立业的思想。整首诗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作者是以司马相如自喻,借咏梅来表现本人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陆时雍所说:“何逊好梅,梅诗绝未见佳,其所好在形骸之外。”(《古诗镜》卷二十二)尚属皮相之见。

全诗把情、景、理相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有理,通过一种完满的交融,寓情于物,将梅花作为本人的化身,描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艺术抽象,表现诗人不趋炎附势,疏枝独立不失时令的品德。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南朝.梁】 何逊 《 咏早梅 》

-17-

扬州诗阁掩芳尘,万萼千葩冷照春。

十里珠帘一声笛,东风肠断倚楼人。

——【隋 】 王谊 《 画梅 》

-18-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宗旨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唐】 卢照邻 《 梅花落 》

-19-

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雪中花已落,风暖叶应开。

夕逐新春管,香迎小岁杯。感时何足贵,书里报轮台。

——【唐】 沈佺期 《 梅花落 》

-20-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唐】 王适《江滨梅》

-22-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唐】 孟浩然 《 早梅 》

-23-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本人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合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抽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抽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包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风趣的情事。因而,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意味。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而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这首诗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不只如此。便是这意味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梅花开了,早春已过。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整天难过,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以前,她觉得,时间过去一天,距离本人美好愿望的实现就近一日。现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时间愈是过得快,幻灭就愈彻底,犹如滔滔日下的江河,无可如何。此时,鸟鸣,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诗人说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虑的心“视春草”,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唐】 王维《 杂诗三首 》

-24-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唐】 杜甫《江梅》

-25-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诗人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一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诗人庆幸未蒙以梅相寄,恳切地告诉友人,不要以此而感到不安和抱歉。在我草堂门前的浣花溪上,也有一株梅树呢。“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这两句是说:这一树梅花啊,如今也在渐渐地开放,好像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蒙您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样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安得不白?与梅花梅树又有什么相干!可怜这“江边一树”,也实在晦气,自家无故挨骂不算,还牵连得百里之外的东亭梅花,也被宣布为不受欢迎者。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在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

-26-

新岁芳梅树,繁苞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唐】 刘禹锡 《梅花落 》

-27-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唐】 刘禹锡 《庭梅咏寄人 》

-28-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29-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唐】 白居易 《新栽梅》

-30-

这首《早梅》言语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方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显露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诗人以早梅顶风斗寒,昂首开放的英姿,委婉地表达了本人耿直无私的襟怀,显示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志,表现了本人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首诗用俭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抽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委婉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唐】 柳宗元 《 早梅 》

-31-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

——【唐】 朱庆馀 《 早梅 》

-32-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

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

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䍦。

——【唐】 许浑 《 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

-33-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上片开头二句,意境阔远,富有气势,为情人离别创造出浓郁氛围:西陵孤庙、风雨潇潇、寒流无尽,中间着一“对”字,言其地别无他物,显示出环境空阔、寂寥、冷落,渲染出一种愁苦孤寂的气氛。“谢娘”二句具体刻画女子倚舟怀人,泪流千条,极显其凄怆伤痛之情。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难过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唐】 温庭筠 《 河渎神·孤庙对寒潮 》

-34-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燕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唐】 崔涂《 初识梅花 》

-35-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阑干。

——【唐】 刘元载妻 《 早梅 》

-36-

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 黄檗禅师《 上堂开示颂》

-37-

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能将梅花写得如此之美,除立意新颖之外,还在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能捕捉住早梅的颜色(洁白)、地点(偏远)、季节(早春)、气质(耐寒)、姿势(俏丽)等特征,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并借助像“白玉条”“冬雪压枝”等生动、抽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使人生发出美不胜叹的感觉。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多么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描述梅花似雪,而这首诗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唐】 张谓 《早梅》

-38-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

——【唐】 朱庆馀 《早梅》

-39-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唐】 蒋维翰 《 春女怨 》

-40-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机。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由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怒放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仇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仇恨一样。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唐】 李商隐 《 忆梅 》

-41-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正是对本身遭遇的悲痛。联系到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遭到王茂元的赏识,请他到幕府里去,把女儿嫁给他。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这就触怒了牛僧孺党。在牛党得势时,他就遭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贡献他的才学,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一样。这一结,就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加强了全篇的感情力量。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含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来描绘,委婉地再现其抽象;同时,也曲折地传达出内心的感情。这首诗正是这样。梅花是一定时空中怒放的梅花,移用别处不得。与之同时,又将诗人的身世从侧面描绘出来。两者融合得纹丝合缝,看不出一点拼凑的痕迹,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现。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唐】 李商隐 《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

-42-

知访寒梅过野塘,久留金勒为回肠。谢郎衣袖初翻雪,

荀令熏炉更换香。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唐】 李商隐 《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

-43-

全诗咏物写景,言语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固执自信的节操情怀包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 。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可谓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清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唐】齐己 《早梅》

-44-

崔道融《梅花》诗中的梅花却非眩耀的梅花。“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此句写“冷”。只是“数萼”,方显冷清。诗人家中必无高朋满座。无朋无友,遗我一人,隐隐花开,淡淡看来。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唐】 崔道融 《梅花》

-45-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 《 清平乐·别来春半》

-46-

此诗首联起句“殷勤移植”语,即指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瑶光殿之西”的“曲槛小栏边”。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极富雅趣之人,又凭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条件,便为本人的生活极力营建出优美的氛围。他们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丝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其外,兴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颔联写道“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意思是记得当时还曾担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颈联便接着说:“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为了给梅花“阻风”,这两位形影相随的伴侣还特意为梅花牵开了漂漂亮亮、长长宽宽的“步障”;为了给梅花浇水,也还曾不辞“乘月”披星之劳。实指望来年能观赏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块浇灌的梅花的艳美风姿。可是,又有谁能料到花开前后,这正该供夫妻共赏同乐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却不前”。尾联的这一慨叹,紧承在语流上逐层推进的前三联而发,于升至极高处的波峰浪尖,忽发哀音,跌入深潭,凄恻动人,给读者心灵以强烈冲击。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南唐】李煜 《 梅花 》

-47-

斧斤牋不死,半藓半枯槎。

寂寞幽岩下,一枝三四花。

——【北宋】马知节《枯梅》

-48-

第一首诗开头先写梅花的质量不同凡花。颔联从姿势和香气上完满地表现出梅花的浓艳和娴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初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奢华

第二首诗首联写梅花像是剪碎的丝织品,自然且画不出来。颔联写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受不住寒冷霜夜,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颈联把“邻僧”和“俗客”对举,用以赞誉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尾联描写落下的梅花打着走在江南路上吟诗者的马鞍,以此作结,饶无情趣。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北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49-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由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北宋】欧阳修《蝶恋花·帘幕东风寒料峭》

-50-

迎腊梅花无数开,旋看飞片点青苔。

清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

怒放

-51-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晓得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委婉,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意味其才华横溢。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 王安石 《梅花》

-52-

这首诗次要是借原诗句所包含的情绪色彩和意味意蕴,来显示与烘托一种朦胧迷离的内在心境。晚年的王安石心境确实有所变化,从倾向改造世俗社会转向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从为人转向为己,个人的自在在他心目中愈加重要。他已经超越了世俗与入世的分别,体会解脱的自由,体会融入自然的恬静,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北宋】 王安石 《梅花》

-54-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北宋】 王安石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

-55-

作者先从向往春天气味的寒雀写起,由欢蹦乱飞的寒雀引出梅花,有了鸟语花香的意味,而梅花的性情也随之显得热乎起来。

下篇写高人雅士梅园举行的文酒之宴,借以衬托出梅花的风流高格。“痛饮又能诗”的主语是风流太守杨元素及其宾客僚佐。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北宋】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56-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北宋】苏轼《 西江月·梅花 》

-57-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催。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北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

-58-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北宋】苏轼《赠岭上梅》

-59-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保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

为君栽向南堂下,记取他年著子时。

酸酽不堪调众口,使君风味好攒眉。

——【北宋】苏轼《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

-60-

“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

——【北宋】范成大《梅谱·前序》

-61-

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

预告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南宋】王十朋《江梅》

-62-

梅花篱落菜花畦,春水平田酿燕泥。

健事老翁头雪白,一簔烟雨自扶犁。

——【宋】江梅 《 新阳铺 》

-63-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包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由如神之笔”,诚然。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傲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南宋】 张孝祥 《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

-64-

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下片写忽听《梅花落》,不由梦绕清都,是虚景。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但此词却清幽委婉,虽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南宋】 张孝祥 《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

-65-

冰花的皪冰蟾下。松烟竹雾溪桥夜。斜倚小峰峦。依依同岁寒。

生绡明粉墨。浅笑犹倾国。恰似野桥看。飘零只等闲。

-66-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知何有,东风日夜回。

——【宋】张耒 《冬日杂兴六首》

-67-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张耒《寒夜》

-68-

整首词作不是客观地、呆板地来描写梅花的形与神,而是循着词人本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去写梅花之变化;时间跨度大,以今年为轴心,贯串去年和明年,刻画了梅花,也刻画了本人,通篇写得纡徐反复,委婉曲折,很耐人寻味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 翠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宋】 周邦彦 《 花犯·小石梅花 》

-69-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宋】 吕本中 《 踏莎行·雪似梅花 》

-70-

结尾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 词人把寒梅的形神美和本人的心灵美、感情美融为一体,赞誉了梅花高洁的品格。百花凋谢的冬天,梅花迎着风雪傲然怒放,“一树独先天下春”。它传递着春的消息,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人们喜爱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喜爱它不畏严寒,立志奋发的精神。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小巧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宋】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

-71-

不写梅花的怒放,却由含苞直跳到将败,这是咏梅的奇笔,写赏梅却先道本人的憔悴和愁闷,这是赏梅之妙想。反映了她本人“挼尽梅花无好意,博得满衣清泪”(《清平乐·年年雪里》)的心态。此词盖作于晚年流落江南之后反常写法恰好能传达出当时正常的心态。虽然心境不佳,但梅花还是要赏的,所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休”字这里是语助词,含罢、了的意思。这是作者心中的话:想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罢,等到明天说不定要起风了呢!此句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宋】 李清照《玉楼春》

-72-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小风”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怀念丈夫的宗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宋】 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

-73-

以清词写苦思,倍增凄苦……她不是以梅花直接比人,而是把梅花同清梦联系起来,因好梦而溯及梅花,又以“应是”云云推测之词,加以摇曳,愈觉意折层探,令人回味不尽。漱玉词富于抽象之美,尤长于活用比况类描述词。如“绿肥红瘦”与此处之“别到杏花肥”等,皆能别出巧思,一新耳目。“杏花肥”犹言杏花怒放也。然而不用常语而换一“肥”字,把描述词活用作谓语,就大增其直观的美感。巧而不尖,新而不怪,真能超越凡庸,别开生面。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宋】 李清照《临江仙·梅》

-74-

下片“坐上客来,尊中酒满”两句写的是良友相聚、举杯飞觞、开怀畅饮、纵歌抒怀的场面。“歌声共,水流云断”,充满诗兴豪情的文人雅士对酒自是高歌,面对着意味高雅时令又令人心神沉醉的梅花。于是,群情激动,尽情引吭,你唱我和,这歌声充塞天地、嘹亮悠扬,上遏白云、下断流水。该词至此,欢乐之情已达顶巅,激越的情绪随着歌声止歇渐渐平静下来,另一种心态便代之而起,词人的笔触也宕然转开,回到赏梅的现场“南枝可插,更须频剪”,然后便在“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的颇怀伤感的声中戛然止住。从字面意思看这几句是指点着眼前的梅树;那南边向阳枝头上的花儿令人喜爱,可以攀折供插,需趁着它方开未残,快多些采剪,或簪在鬓边,或插放几案,把梅的疏姿倩影和梅的寒香冷傲尽多的留在身边;千万不要等到花瓣残落、随风化泥的时辰难过留连。弦外之音却是借物抒情,感伤光阴流逝,花开花落,容颜易老,聚少离多,人生得意与相聚之时需尽情欢畅,待到《梅花落》的曲调已经奏起,羌笛声声泣诉别离的时候,离愁别怨便会铺天盖地地袭来了。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宋】 李清照《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75-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博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宋】 李清照《清平乐》

-76-

这首诗描写了开在山野村头的梅花,虽然地处偏僻,梅花一样能给人带来委婉的美,并给人带来情绪上的触动。

这笔墨梅更是孑孓独立,清高脱俗,隐忍着寂寞,在孤单中悄然地绽放着,也与作者落寞又清高的心绪产生共鸣。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宋】张嵲《墨梅 》

-77-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宋】王淇《梅 》

-78-

此词不只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在写法上,虽然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虽然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可谓咏梅佳作。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宋】 郑域 《 昭君怨·梅花 》

-79-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要晓寒知。

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宋】 萧德藻《古梅二首 》

-80-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难过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宋】 张迪 《 宋徽宗画半开梅 》

-81-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烛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澹月知。

——【宋】 张道洽《瓶梅》

-82-

这首词借咏梅而抒复古之情。天气渐冷,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而茅店外、竹篱边,出现了梅花的倩影。上片写“初见横枝”的情景。下片所咏,似花似人,亦花亦人,朦胧得妙。“无肠可断”句,命意颖秀,言久已肠断,今则无可复断矣。续以“立马多时”,更见踟蹰怅惘,难以言宣。

云暗天低。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

盈盈粉面香肌。记月榭、当年见伊。有恨难传,无肠可断,立马多时。

——【宋】 赵长卿 《 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

-83-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本人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要香如故。

——【南宋】 陆游《卜算子·咏梅》

-84-

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言语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南宋】 陆游《梅花绝句.其一》

-85-

浓郁的诗情画意,夹杂着无法言说的身世之感,真假相照,浑然一体,烘托出一种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南宋】 陆游《梅花绝句·其二》

-86-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南宋】 陆游《梅花绝句》

-87-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勇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南宋】 陆游《 哀郢二首 》

-88-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政昏昏。

无故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南宋】杨万里《钓雪舟倦睡》

-89-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南宋】方回《春晚杂兴》

-90-

冷淡根。小春时候,两蕊三花。栽向西湖,移来东阁,一任安排。绝怜瘦影横斜。但宜在、山巅水涯。花里平安,岭头孤秀,荣悴争些。

——【南宋】张伯淳《柳梢青 赋枯梅寄张郎中马同知 强村丛书用绣》

-91-

下阕依然以设问开始,紧承上阕“忆旧游”。回忆总是美好的,“花柳楼,月下舟”,想当年一起结伴出游,小楼旁边景色恼人,都是花团似锦,柳树成荫,有时候还会月下驾着轻舟出去吟诗赋曲 然而,“梦也”几句使词人又被拉回到现实,这份寒意不只让人身体备受折磨,更侵袭着人的内心,令人愁肠百结。“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以梅花自比,进一步烘托词人心境凄凉。都说傲雪寒梅,然而如此的寒夜,这梅花恐怕也难熬寒苦,与词人一样愁苦万分。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南宋】 蒋捷 《梅花引·荆溪阻雪 》

-92-

这首词题旨在次句“爱梅”二字。故全篇将人与梅层层夹写,写出梅之幽姿逸韵,及词人对梅花的钟情留连,也就展现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北宋】 辛弃疾 《梅花》

-93-

陈亮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决心。诗是诗人情感发展的产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挠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么,投降派的种种苟且的言论又怎能阻挠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了本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北宋】 陈亮 《梅花》

-94-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窗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幕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梅蘂争先公不嗔,知公家有似梅人。

何时各得自在去,相逐扬州作好春。

——【北宋】黄庭坚 《次韵中玉早梅二首》

-95-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

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

——【北宋】黄庭坚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

-96-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北宋】黄庭坚 《从张仲谋乞蜡梅》

-97-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清香,已入小窗横幅。

——【南宋】姜夔《暗香疏影》

-98-

霜日寒如洗。问梅花、经年何事,尚迷烟水。梦著翠霞寻好句,新雪阑干独倚。见竹外、一枝横蕊。已占百花头上了,料诗情、不但江山耳。春已逗,有佳思。

一香吹动人间世。奈何地、丛篁低碧,巧相亏蔽。尽让春风凡草木,便做云根石底。但留取、微酸味道。除却林逋无人识,算岁寒、只是天知已。休弄玉,怨迟暮。

——【南宋】姜夔《暗香疏影》

-99-

全词流动自然。以发问取头,未待回答,却已气势凌人。词中后多用短句,使节拍感极强,音响较为清越。全词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气宇轩昂。结尾用“雪”字才点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盖让人读起来一气贯注也。古人评论蒋捷的词,曾说它:“语语纤巧,字字妍倩”(毛晋语),又说它“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刘熙载语)。从这首《梅花引》看来,他们确实是道出了它的清妍之美。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南宋】蒋捷 《梅花引·荆溪阻雪》

-100-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南宋】朱熹《墨梅》

-101-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华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南宋】楼钥《二画·梅花屡见笔如神》

-102-

子作寒梢已逼真,不须向上更称神。

由来绝艺知音少,只恐今人过古人。

——【南宋】 陆九渊 《 赠画梅王文显 》

-103-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要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要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神韵;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南宋】卢钺《雪梅·其二》

-104-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本人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南宋】卢钺《雪梅》

-105-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元]元淮《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

-106-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元]释善住《阳山道中 》

-107-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金】赵秉文《墨梅》

-108-

偷造化。秀出含章檐下。为问花中谁可嫁。海棠开已罢。占了十分闲雅。占了十分潇洒。若使画工能此画。九方皋相马。

——【金】李俊明《谒金门 画梅》

-109-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金】段克己《忆梅》

-110-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窣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元]郭钰《四时词(其四)》

-111-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元]冯子振《西湖梅》

-112-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元]冯子振《鸳鸯梅》

-123-

江南翠竹动成林,谁折寒枝寄赏音。

说与双清堂上客,萧然应见此君心。

——[元 赵孟頫 《 题所画梅竹赠石民瞻 其二 )》

-124-

故人赠我江南句,飞尽梅花我未归。

欲寄相思无别语,一枝寒玉澹春晖。

——[元 赵孟頫 《 题所画梅竹赠石民瞻 其一 )》

-125-

处士桥边古岸隈,梅花偏向小园开。冲寒有客寻春去,移得晴窗雪影来。

——[元] 陈旅 《 题画梅 》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抽象呼之欲出;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126-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王冕《白梅》

-127-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元]陶宗仪《题画墨梅》

-128-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暝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香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帘外钟来初月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断魂只要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明】高启《梅花九首》

-129-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

——【明】 方孝孺 《画梅》

-130-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新英兼旧蕊,坠粉间飘红。

已见苔成锦,方疑色是空。

妆娥初点额,舞女欲迷踪。

雨重胭脂湿,泥香瑞雪融。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明】薛瑄 《戏题红白二梅花落 》

-132-

万株香雪立东风,背倚斜阳晕酒红。

把酒花间花莫笑,风光还属白头翁。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杖藜到此忽成诗。

香雪千山煖不消,我行处处踏琼瑶。

绝胜破帽骑驴客,风雪寻诗过灞桥。

春来何处能奇绝,金谷梁园俱漫说。、

谁信吾家五亩园,解贮千株万株雪。

——【明】王鏊《二月真适园梅花怒放四首》

-133-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明】 道源 《 早梅 》

-134-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明】 唐寅 《 题画廿四首 》

-135-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明】 徐渭《题画梅》

-136-

谁写孤山伴鹤枝,早春窗下索题诗。

今朝风景偏类似,是我寻他雪下时。

——【明】 徐渭《 画梅时正雪下 》

-137-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随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明】 陈道复《画梅·梅花得意占群芳》

-138-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明】 陈继儒《早春·春风无力柳条斜》

-139-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明】李日华《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140-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清】普荷《题画诗册页》

-141-

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

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清】吴淇《枯梅》

-142-

此词上片伤久别。寒气暗侵,徒负芳春。庭梅开遍,恨久别不归,此心情之所由恶也。下片怨独居。抱影独眠,灯花空结,现况实感无聊。而画眉有待,来日必将细数其轻薄无情。一片痴情,百般刻画,谱入弦管,凄怨动人。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

——【明】汪懋麟 《 误佳期·闺怨 》

-143-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类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明】夏完淳 《 寄迹武塘赋之》

-144-

玉笛江城频奏。又是熟梅时候。扇底墨花开,似有暗香盈袖。

知否。知否。挥去春风如旧。

——【清】 沈珂 《 如梦令 仲夏渐暑,有以纨扇乞画梅,即题扇后 》

-145-

繁枝浸月。记空山作伴,梦也幽绝。底事东风,催送春归,弹泪不堪攀折。

美人天远相思甚,怎排遣、酒醒时节。试替伊、貌出横斜,一抹烟痕明灭。

君是徐熙俦侣,墨花香溅处,绝代高洁。那便倾心,索画前身,玉笛频频吹彻。

笑侬万事看如水,只爱觅、此中生活。挂银屏、莫讶清寒,冷抱久成冰雪。

——【清】 王倩 《 疏影 徐懒云明经索画梅为赠题此志,愧用玉田梅影词韵 》

-146-

短干疏枝露爪牙,春来再发旧时花。

任他冷雨兼风雪,犹带苍苔竹外斜。

——【清】 陶德勋 《 续梅花百咏 其五十四 枯梅 》

-147-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清】宋荦《 雨中元墓探梅 》

-148-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清】 纳兰性德 《 题唐解元小景 》

-149-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清】 纳兰性德 《 眼儿媚·咏梅》

-150-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

——【清】 恽寿平 《 梦江南·新来好 》

-151-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地,始知明月是前身。

——【清】 金农 《 动心画梅题记 》

-152-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情,作者托物言志,委婉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情和洁身自好的质量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清】郑燮 《山中雪后 》

-153-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清】 李方膺 《 题画梅》

-154-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乾坤属画家。

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清】 李方膺 《 题画梅》

-155-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清】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156-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清】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157-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清】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158-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清】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59-

一般玉露总无私,山北山南分早迟。

恰使人心怜旧雨,最开多是隔年枝。

——【清】袁枚《看梅四首》

-160-

为惜繁枝手自分,剪刀摇动万重云。

折来细想无人赠,还供书窗我伴君。

——【清】袁枚《折梅二首》

-161-

梅以其贞干高节,先春而放,常得诗人青睐。写早梅报春者有之,写盛梅如海者亦有之,写月影梅枝者有之,写踏雪寻梅者亦有之,而写落梅者却不多见。然公此诗,绘尽落梅之态,写尽落梅之况:和风和雨,漠漠残香,积来林下,飞去岭头,不须横笛,最惜空枝,句句都是梅落光景,句句未离落梅情状。铺张渲染,极尽能事,描摹绘写,动静得宜。翰林学士兼诗人柏谦评然公诗“穆如清风,静如止水”。此之谓也。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清】律然《落梅》

-162-

柳庄一十二梅树,腊后春前花满枝。娱我岁寒赖有此,看君墨戏能复奇。

便新寮馆贮琼素,定与院落争妍姿。大雪湘江归卧晚,幽怀定许山妻知。

——【清】 左宗棠 《 催杨紫卿画梅 》

-163-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

清风自有神仙骨,冷傲偏宜到玉堂。

——【清】 姚文玉 《 梅花诗 》

-164-

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

寒宵同作罗浮梦,绝胜东坡在雪堂。

——【清】俞樾 《 和内子梅花诗 》

-165-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清】道源《早梅 》

-166-

此词不只抒写了作者对女伴的怀念,更表现了对国事的关怀。词中语意双关,寄喻颇深。“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含蕴无限,极富情味。全词独具风格,不落俗套。

寒风料峭侵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近现代】 秋瑾 《 菩萨蛮·寄女伴 》

-167-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近现代】 宁调元《 早梅·姹紫嫣红耻效颦 》

-168-

这首咏物词是运用逆向思维写作的典范。词前序中说的“反其意”是读者进入这首咏梅词艺术境界的极佳通道。陆游当时主张北伐,皇帝不信任他,朝廷中主和的投降派又排挤、攻击他,他难酬壮志,伤感悲凉,便作了《卜算子·咏梅》。陆游以梅自况,表示要坚持爱国情操,至死不向恶势力屈服。但是,陆游词中的“梅”太孤寂了,要听任群芳的嫉妒,没有阳光普照,却有风摧雨浇,虽然最初“零落成泥碾作尘”,但一直保持了固有的芳香,而毛泽东词中的“梅”则完全相反。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一个孤单的爱国者抽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是一个人,更代表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群体。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凄风苦雨中支撑,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与飞雪为伍,在“悬崖百丈冰”时,傲霜斗雪成长。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无主地开放,在黄昏中独自忧愁,颓唐哀伤,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春天即将到来时绽放,骄傲,乐观。陆游笔下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与世无争,明哲保身,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只把春来报”,要把春光迎到人间,无私奉献。陆游笔下的“梅花”“一任群芳妒”孤芳自赏,无可奈何,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山花烂漫的花丛中欢笑,永远与百花在一起。陆游笔下的“梅花”最终结局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被人遗忘,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迎来了百花怒放的春天,在春天里得到永生。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近现代】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