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称为重阳。重阳佳节不只包含着祝愿老人长寿的美好愿望,还传承着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的来历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时期,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于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山清,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栗开榴绽,金桂飘香,遍野怒放的黄花,满山丰盛的果实,风光迤逦,是出外旅游的最好季节。历代人们在重阳的活动中流传了不少故事,故重阳也有不少别称。
汉代时,人们在这天要饮菊花酒,以袯除不祥,于是,又称重阳为“秋袯”。晋代因为大诗人陶渊明喜欢在重阳赏菊,人们又呼为“菊节“或“金节”。南北朝时,由于荆楚一带,人们不约而同地在此日“籍野饮宴”,如现在的所谓“野餐”。后来蔚成风气,所以有人也就把它称为“野餐节”。
重阳节什么时候定为敬老节?
重阳节不断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近些年,又添加了敬老的含义,重阳节也就成了敬老节。那重阳节是在哪一年被定为敬老节的呢?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直到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年节。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类似。《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宋·朱熹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采桑子 九日》
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上一篇:10首最经典的重阳诗词,每一首都是千古流传的名作,最适合今天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