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南北方》刊题:顾青蛟
《书画南北方》总编:陈太明蒋柏忠,1940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先后毕业于江苏无锡师范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现江苏师范大学)。
现为太湖书画协会副会长,无锡市退休教师书画联谊会副会长、江南书画院特聘画师、横云书画院高级画师、钱松喦艺术研究会高级画师,编著出版《中国书画家故事选》等专著和美术教育论文多篇。作品自成风格,被国内外众多珍藏机构和个人珍藏。
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辛勤劳作,必获丰收。
柏忠在上个世界五十年代求学于江苏省无锡师范,钱松喦先生、吴荣康先生和我授教美术于他,毕业后服从省厅分配,到贫困的徐淮地区农村中学任教,期间又考入徐州师范大学艺术系进修,时光荏苒,春去秋来,只身在外十六载。1974年回锡后,师生依然情谊深深。四十余年来,柏忠忠于美术事业,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淡泊名利,以苦为乐。其画室取名为“耘砚斋”,意如农夫精细耕耘于美术园地,其右手因外伤致残,改习左笔,持久练习,比常人更践行十倍地努力,天道酬勤。1989年柏忠父子在市博物馆办展,荣康先生和我参加了开幕式,荣康先生勉励说:“成绩来源于辛勤和汗水,难能可贵。”著名书法家史可方先生在前言中评述:“画如其人,柏忠勤奋耘砚,是学生的良师;处事诚笃,又是共事者的益友”。甚为贴切。
柏忠广涉山水花鸟,尤以水墨梅竹见长。墨梅出枝苍老,奇拙劲异,圈点梅花,珠圆玉润,黑白相间,参差有致,傲霜斗雪,钢筋铁骨之姿呼之欲出,大有北宋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意境。墨竹更是放笔,或森然为剑戟,或临风拂袖、瑶台缓步,或姗姗相顾,疏密适度,天真烂漫。风雪雨晴、竹态多姿,尽在不言中,精气所致,功力于其间,如闻清风过竹,春笋拔节。墨韵、笔情、章法尽到好处。
山水作品《水上人家》《鸟鸣春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山、树、丘壑崎岖,远近视点,一目了然。设色大方,美画胜景。“立足造化重写生,师法古人再创新”是其作画至根本,以此为基点,画艺日臻。
余也更热切期望他们父子,坚持不懈,锤炼翰墨,勤笔丹青,经久不辍。家乡又处依山傍水,湖光岚气,定能心得神粹,佳绩必著。
钱钟珏
作品欣赏:
湖滨帆归 蒋柏忠
烟雨万顷波 蒋柏忠
湖滨新居有电视 蒋柏忠
夜 蒋柏忠
春雨 蒋柏忠
湖山凝玉 蒋柏忠
润物细无声 蒋柏忠
丰果硕实 蒋柏忠
花荫露亦香 蒋柏忠
珠润玉叶溢翠韵 蒋柏忠
硕果 蒋柏忠
雪压银梢 蒋柏忠
劲节舞风 蒋柏忠
雪压竹梢低 蒋柏忠
傲寒门雪志凌云 蒋柏忠
劲节舞风志凌云 蒋柏忠
经风历雨志不屈 蒋柏忠
暗香浮动报春到 蒋柏忠
聚爽凝晓白 蒋柏忠
铁骨生春 蒋柏忠
傲雪迎春 蒋柏忠
老来犹见梅枝俏
文/许墨林
画家蒋柏忠先生是我多年的朋友,虽无过往甚密,但彼此至诚相待,相敬互亲,在艺术上爱好相同,两人多有默契之处。柏忠先生是教师队伍画家同仁中有名的“忠孝两全”的厚道人。他对艺术的虔诚和坚韧也为大家感动。他生在山明水秀的蠡湖畔,美丽的景色濡染了他爱美的心灵,自小就爱画画,可家境并不宽余,能有读书的机会已很不容易,但要家里供给笔墨纸砚颜料画画,那是一种奢望。可乖巧的柏忠,放学回来总是帮家里干活,不是割猪草就是下田耘稻拔草,父母长辈看他学习勤奋又抢着干农活,都十分爱护他,他所需要的学习条件尽可能为他提供,说是条件,无非是一只小砚台、两支金不换的毛笔、一盒6 支的水彩画颜料和洋油灯里多加一些火油,柏忠就比别的同学多了个五彩的梦。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无锡师范,这里是人才的摇篮,钱松岩、吴冠中等著名画家都就读于此。他在一代名师钱松岩、钱钟珏、吴荣康的培育下,画艺日益长进,毕业后,分配到徐淮地区北部的农村中学教初中语文,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以杂粮、山芋干为主粮。从农村艰苦磨砺过来的柏忠,内心是十分坚韧强大,他没有退缩,遇到难事苦事别人回避,他却是不声不响埋头想过去!教学工作他认真干,学生劳动他带头干,同事有困难他帮着干,待到夜深人静,才提笔画画。在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眼里,这个从江南名校来的老师没有架子,对人诚恳,做事踏实肯吃苦,大家都情愿亲近他,柏忠朴实厚道的人格魅力自然就博得口碑。他对艺术的宠爱也就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第二年,学校就选送他考入徐州师院艺术专修科学习。毕业后,柏忠仍然回到原来的学校执教,一教就是十六年!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想调回江南去?蒋柏忠回答,学校待我不薄,我不能孤负老师和领导。这就显示了蒋柏忠的人品逐个个尽职守土的“忠”字!直到1974年家中有了实际困难,爱人有病,孩子尚小需要照顾,才调回无锡。
也就是在这十六年中,他任劳任怨培养学生;也就是在这十六年里又经受了磨练,他的右手两次受伤残疾,每次都要上夹板缠绑带吊半年之久,以致至今右手有时不听大脑指挥,阴雨天老伤复发,关节经络疼痛,无法再写字作画,这对蒋柏忠来说,得到了艺术的陪伴,他一开始失眠、消瘦、目光黯然。后来蒋柏忠心里揣摩,有的人没有手没有脚,照样可以画画弹琴,我为什么不可以?著名书法家费新我不就是废了右手而用左手,写出一手风格独具的好字?因而,柏忠决定重新起步,改用“左笔”。天道酬勤,几十年坚持,柏忠左手用笔比当年右手执笔更自若,更老辣。正是这个“左笔”像电光石火,一霎时把我面前落柏忠的画作照得通透,使我对柏忠的艺术人生有个全新的认识。1989 年,柏忠先生偕儿子蒋循在无锡市博物馆联袂办了个画展,要我作序,我从命写了篇《艺舟双楫》,今天看来,甚感不足。这次看到他多年积累的作品,才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思考。蒋柏忠喜欢画什么?他是用什么手法去表现这些题材的?这里包含着他什么样的审美追求?他在画中所表达的深层次情感又是什么?
中国画把梅兰竹菊松柏作为题材的画家很多。柏忠也是乐此不疲,钻之不懈,真有点“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他左笔抽杆发枝撇竹叶,自右至左运腕发力,要中锋不离纸,沉着而又潇洒,一气呵成,难度极大。运笔从倔拗、生涩到灵活自若,笔随心意,蒋柏忠不知经过多少个晨昏的刻苦的磨练,常常是一身大汗,左臂疼得抬不起来,手腕红肿,晚上睡觉,两只手不知往哪儿放!两年、三年,他顺应了,五年十年,他不只掌握熟练,“左笔”,成为了他的品牌。
蒋柏忠,熟悉他的人都晓得不只画出她们挺拔潇洒的姿影,更着力地描绘她们在风霜冰雪中的气韵和精神,体现在意境、情境中的梅和竹。我在想,这和柏忠的经历、命运有关。他常年在徐州贫困地区执教经受的种种困苦,师生抱成一团奋发向上的志气,他忘不了,生活给了他最好的激励和力量!他把本人深刻的感受和强烈的爱,化为最美的抽象——在三九严寒中绽放的红梅,在隆冬冰雪中搏击的翠竹,在洁白的宣纸上吟诵梅竹的气质和风骨,献给天下的教师和学生!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枝新叶翠挺劲节》、《雪压苍翠战寒冬》,同样是画翠竹,有春光明丽中的轩昂蓬勃之气,也有与风雪搏击中不屈不挠的坚韧顽强斗志。也一样是写红梅,有浅吟漫唱的《暗香浮动报春到》,也有狂飙高歌虬枝飞舞的《傲雪迎春》……表现方式也各有不同,有水墨勾勒,也有彩墨写意,柏忠因主题不同,意境不一,处理也不同,色彩到位,手法娴熟。
开门见山,四围贴水,天天在湖光山色中徜徉,连梦中都在一湖春水中摇橹划桨的蒋柏忠,你叫他不画太湖、蠡湖的山水怎样可能?!柏忠一生没有少画山水,都是送给朋友和乡亲。他认为“独享美”,不如“众人享美”。身在天堂,不如让大家在画中游天堂。柏忠画太湖,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有本人独特的视角去透视山水的美。一是他喜欢用深远法画太湖山水的“湖上有山山里湖,天然一幅辋川图”多层次的表现太湖山水的丰富和博大。其二,用俯视法,“一望三十里,山水入我怀”的气魄写出太湖的雄浑苍茫,《湖山凝玉》就是把雪景中的太湖山水银装素裹,墨镶翠玉的秀丽泼辣辣的展示你面前。而观众呢?你是站在东南的军嶂山巅,拥抱太湖最美的一角。看到这种美景,你不放声歌唱才怪呐!除了太湖山水,黄山,也是他心系的名山,他特别善于捕捉雨中的山景,能让你触摸山石的滋养,能感觉到松针的水滴往下掉。看完了画,黄山的新鲜空气似乎已经沁入你的胸腔肺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