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初一个节气,也是冬天的最初一个节气,“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在岁终,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正所谓冬去春来,那么大寒节气我们应如何养生呢?
大寒养生,要着眼于“藏”。应顺应冬季避藏的特性,尽量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大寒时节万物蛰藏,阴盛阳衰,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平时留意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做到“邪气存内,邪不可干”。
大寒养生饮食,要以温补类,绿色食物类为主。因为“大寒”与之后的“立春”相交接,饮食上也要考虑到季节变换。太早吃寒冷食物,只会让肠胃感觉不适,由于“大寒”时期又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预备丰富的节日饮品与食物,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以下推荐几个大寒养生的茶饮和药膳:
枸杞红枣茶:取冷水500毫升,红枣10枚,冰糖1大匙,枸杞10g。冷水与红枣同时煮开后加入枸杞,再煮大约5分钟,再加入冰糖,煮至溶化即可。
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5~7枚,煮水代茶饮用。
乌鸡山药汤:乌鸡1只、山药、枣适量,食盐、葱、姜、料酒、胡椒粉适量。乌鸡切块、山药去皮切块,葱切段,姜切片备用;乌鸡凉水下锅,焯水捞血沫,捞出控水;砂锅内放水,水热后放入乌鸡块、红枣、葱、姜、放入料酒,大火烧开后,盖上盖改小火炖1小时;放入山药块炖至山药软烂,再加入枸杞、盐和胡椒粉即可。
白萝卜炖羊肉:白萝卜200克,羊肉200克,葱、姜、花椒适量。羊肉切块,放入凉水中上锅煮,火开后关火,将羊肉捞出,冲掉血沫。姜、蒜切片,葱切段,与花椒、羊肉一起置锅中煮。白萝卜洗净切成块,放于锅中,盖上锅盖,大火煮到水开,换中小火一个半小时,出锅前放少量白胡椒和盐即可。
大寒时节应选择阳光较好的时候,适当到户外运动。此时运动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可选择慢跑、登山、太极拳、打球等方式,但要留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以免伤津耗气,不利于养生。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生姜、艾叶、花椒、当归等中药煮水泡脚,可起到驱寒散湿、活血通络之效,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热水泡脚。
大寒节气,适当进行药艾温灸。大寒节气,大自然阴气渐渐衰落,阳气刚要萌发,人体脏腑、四肢关节均处于寒凉形态,适当进行药艾温灸,可温阳益肾,补充脏腑阳气,可抵御严寒,助身体阳气生发。 同时,大寒时处四九寒冬天,利用艾灸疗法的温热传导更是能发挥强大的活血、暖身的作用,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调整全身的气血经络。
我们常选用的穴位有督脉上的:大椎、肾俞、心俞;任脉上的:膻中、神阙、关元。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心俞穴: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穴: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神阙穴:在脐中部,脐地方。
关元穴:人体的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大寒时节气温较低,适当按揉振奋阳气、祛风散寒。大寒节气,肾阳渐衰,人体抵抗力较弱,便会让空气中的寒气侵袭呼吸系统,我们可以选取百会、风门、风池穴按揉振奋阳气、祛风散寒,按摩力度要适中,以局部出现酸胀透热为度,每次10分钟左右为宜。
百会: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风门: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大寒养生应遵循早卧晚起,阴阳调和,食用药膳,适度运动,温水泡脚,艾灸按摩防病保健。
“二十四节气”已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点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和养生保健,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
【本期专家】
计毅,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专业委员,中华西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委员、辽宁省西医药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及西医康复临床工作,擅于用针灸及西医综合疗法医治临床各科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