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空气质量不断下降,持续恶化的空气,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出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种事物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另一种事物的退步。“雾霾”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警钟,也是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惩罚,究竟谁是“雾霾”真凶呢?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整治措施,“汽车限行”、“禁放鞭炮”、“调整产业”、“清洁能源”、“强化管理”等等,却总是感觉“治本不治标”。为了身体健康,家里添置了大大小小的空气净化器,经常开着,希望能把家里的小环境,生存的小空间尽量搞好。然而,大环境不搞好,小环境再干净又有什么用呢?曾几何时,从未想过呼吸干净的空气会依赖于一台电器。郑州市有个别名叫“绿城”,相对于一些大城市,绿化率已经是很高了,但是依然无法阻挠雾霾的侵蚀。现在,人们一说到绿化就是种草,投入人力、物力,水力进行大面积种植,然而效果却不是很好,经常看到生命力极强的小草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种下的草会枯死,再补种,再枯死,周而复始,也是一大笔投入吧。看着灰色的天空,浑浊的空气,总是情不自禁的想起童年生活的地方,仿佛又沉浸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大自然气味中。
“草田”:记得童年时的老家,夏季,除了田地、场园、房子、大车路、水坑里,几乎满眼都是绿色的小草,一棵棵貌不惊人的小草汇集成一片草田,不需要人打理,不需要播种、施肥、浇水,依然长得蓬勃旺盛,绿如碧毯,田埂上、栅栏边、菜园间、小河旁以及房屋、水坑四周,无论是水源丰沛之地,还是荒地砂砾之上,无论是空阔野外,还是狭小角落,随处可见品种不一的小草顽强的生长着,勃勃生机正应了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杨庄的土质欠佳,许多地方不适合种田,所以每家的农田边角处都会有零星的闲地,有的几分,有的几亩(一市亩等于六十平方市丈,相当于十五分之一公顷),少说也有个十几块地,却长满了小草,无处不在的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杨庄西北角有一块地约三四十亩,被称为北荒地;南边一公里处约一千五百多亩,被称为叫南大荒,这两块荒地不适合种庄稼,却是小草的天堂,每到夏季就变成了天然大草甸,许多叫不出名的小花开在其中,站在草田间的感觉就是:百草丛生,百花争艳、百虫争鸣、百看不厌!草地上的羊、牛、还有驴子悠然自得的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几个男孩子总是喜欢在这里玩耍,带着几只小狗跑来跑去的,玩累了就地打个滚儿,四仰八叉的躺着,看蓝色天空中的白云变幻。
“河沟”:村东一里多处有一条天然形成的河沟,长约千余米,宽约三四十米,深约十几米,雨水从北边的苗坡,顺河沟转向南边经聂庄、杨庄、代庄、李岗,最初向东汇于唐河。旱季,远看这条河沟就像一只大蜈蚣,两边被雨水冲出的雨裂沟像极了蜈蚣的百足,雨季,雨水顺着几十条雨裂沟向沟底泄下,河沟的水霎时暴漫溢出,倒灌进两侧的农田中。河沟的弯道有十几处,每处弯道都被河水冲出一小块土丘,土肥水美的土丘上长出生气勃勃的野草,河水里鱼虾穿越,时不时引来白鹤驻足,河沟两侧有一排高大的桐树,枝叶茂密,躲在下面乘凉小憩,无限惬意,心情舒畅。口渴了,就摘两片桐树叶包成容器外形,跑到附近的井边打水喝,这口井的水非常甜,也是全村人的生活水源。这条河沟很小,小的没有名字,但是她养育了杨庄的几代人,陪伴着我长大,多少年以来,从未忘记,总是想念。然而,等我再回去探望时,河沟早已面目全非,没有了往日的风光。
无论我走到哪里,绿色总是让我心旷神怡,小草总能引起我的关注,思绪又回到了那片绿油油的草田间:
草的品格很高,应该向它学习。
草的用处很广,应该继续发现。
草的生命很贵,应该遭到尊重。
草的环境不佳,应该遭到呵护。
草的贡献颇大,应该遭到赞扬。
草的缺点不少,应该遭到宽容。
草离开人会生活得更好,
人离开草可能问题不少!
上一篇:孩子不盲目学习怎样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