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首发极罕的战国《“安臧”横读大型圜钱》鉴赏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脱谱失载本自然 安臧大圜首披露

今为止,在已为谱录的十几种战国圜钱中,其中有一品铭文为“安臧”。该钱径约36毫米上下,铭文在穿孔右侧陈列,竖读,有谱定三级,较为珍稀。谱载二式,品相残品与全品各一。

2004年出版,由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一书中批曰:“1976年洛阳战国粮仓遗址一次性出土安臧共计147枚,枚重8克-10克之间”。由此可见,安臧圜钱是为行用之钱,其出土虽有小量,然民间珍藏少见,鲜有公开展现者。

仅由谱载品可知,战国圜钱大小不等,大如“共”字钱,小如“东周、西周”钱。其中,“共”字钱径约43毫米左右,结合愚所藏更多圜钱来看,这种径约43毫米左右的圜钱,乃为一种常规形制,只是谱载品极为无限而已。

而根据已知的不少从高古到近代的钱币,铭文的陈列方式有所变化,亦是一种常见现象,毫不奇怪,无非不同铭文陈列的史铸量和遗存或发现数量不一而已。

是故,今日再赏独特的战国圜钱,可见帐中有一品从未公开披露过,极罕的“安臧”横读圜钱。时至今日,特将其帐中点选出列,拍其照亮其相,初次披露并鉴赏于此,三相一材,实物实证,以飨泉界。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安臧”二字,大篆书体,右左陈列,横读,脱谱,此乃初次披露。可见其字笔划纤细而规则,率意古朴之感直入眼底。由于其笔意简略,风格明显,品文识书而无需再表,本品书相清楚的显示了其时官炉出品之特征,其门可开,无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有加,全品,直径约为43.33毫米,重约21.85克,铸体厚薄适中,类后世折十形制大小,也比谱载之品直径更大,更厚更重。续可见其两头穿孔面大背小,轮边斜下面小背大,误点的圜钱铸相。再观其面背平整,穿轮干净,铭文清晰,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至此,无需细表,观铸识体,本品之铸相,官炉质量,其门再开,无可置疑。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锈痂裹缚,地道的绿锈红斑,老生坑但已成显熟相,上世纪出于陕西,时间已在三十年之上,方成此锈相。续可见其锈痂紧实不糟,皮壳老道而叠嶂,富有层次,分布更是自然,一眼可感地道之横秋老气。其材质泛红,可识其乃青铜质地,铜色陈旧无比。毫无疑问,本品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其门洞开,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安臧”大型圜钱,三相一材,诸般特征皆无异无邪,实乃开门见山之品,毋容置疑。如前所述,此“安臧”圜钱,径重皆比谱载和出土百多枚更大更重,故相对来说此为大型无疑。而战国圜钱,大小不均,乃为现实,这当中有的泉家未见,有的未曾披露过,合乎常理,无需大惊小怪。在此首发披露,也从形制和铭文陈列来看,未见任何公展,故当可补该圜钱之缺,由于存世极罕,故珍藏与研究价值皆高,也是无需再说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