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新高峰村。记者 李昊 摄
绿色打底——
美丽家园藏诗意
地处海南岛中部山区的白沙,素有“山的世界、水的源头、林的海洋、云的故乡”之佳誉。走进邦溪镇邦溪村委会南牙村,绿叶与村舍相映成辉,长风与池涌交互涟漪,在这里,一年四季草木皆春,和风萧瑟清新爽朗,农家田野生机无限。
随着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次序不断走深走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奏响了幸福生活的乐章。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管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的乡村建设大举动,扮靓了海南自在贸易港中心花园。今年以来,邦溪镇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管理,实行人畜禽分离,充分利用“五边地”(即路边、村边、树边、河边、地边)种植椰子树,生态宜居开始创造美好重生活。
一阵风拂起,满园瓜菜香。自2019年4月升级改造至今,南牙村“黎乐部落”已然蝶变为乡村游的“站点”,村容景观引人入胜。就在不远处,南牙村村民朱定强正在清扫自家庭院的落叶,酣享这份自然的馈赠。
▲南牙村村民正在自家庭院浇菜,酣享这份自然的馈赠。
“我们的环境不比城里的差,还要比城里的环境要好,空气自带一种新鲜的感觉。”朱定强谈了切身感受,他说,南牙村的每一处风景都是一首乡村赞歌。
同样,围绕如何走深走好“点绿成金”的“两山”实践创新路,让美丽家园诗意满园。今年以来,牙叉镇“六水共治”、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污水处理,继续落实林长制、湖长制、河长制等方面工作渐入佳境。目前,牙叉镇组织开展了水浮莲清理举动,清理面积达16650平方米,排查清理了辖区内154处河湖500米范围内污染源。
▲目前,牙叉镇组织开展了水浮莲清理举动,清理面积达16650平方米,排查清理了辖区内154处河湖500米范围内污染源。图为牙叉镇工作人员正在沿河打捞漂浮的水浮莲。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在这一点上,牙叉镇持续发力,让“生态美”成为高质量生活的“标配”,努力牵引生态发展观逐步深入人心,做好生态复兴的“牙叉文章”,保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绿色打底。
牙叉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唐国军表示,将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严重部署,引导群众构成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风尚,走深走好“点绿成金”的“两山”实践路,推动牙叉上下构成守好绿水青山就能收获金山银山的广泛共识,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积淀——
三生共融有境界
牙叉镇新高峰村是省内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相协调的生态移民搬迁“第一方阵”。今年以来,新高峰村聚焦“搬得出、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目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努力开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新境界。目前,依托“橡胶+”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单是红托竹荪菇基地的务工收入就累计突破100万元。
▲环境优美的牙叉镇新高峰村
“我们的特色产业次要是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比较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大家搬出来了,能有稳定的收入,今年估计家庭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牙叉镇新高峰村驻村第一书记古海明表示,生态移民搬迁既保护了生态又改善了民生,现在的老高峰村已经是动植物的天堂,双赢的局面打开了。
立足“生态美”、引擎“产业兴”、驱动“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释放更多更大生态红利惠民、利民、兴民,除了新高峰村,邦溪镇南牙村也是一个样板间。南牙村构筑起“生态美”的基本框架之后,不断在探索“产业兴”的运营之道。当地人走出了一条将黎族歌舞等文化符号与生态宜居的绝美环境相融合的发展之路,做足做大生态产业和生态旅游业这两篇大文章,如今的南牙村,不但是闻名遐迩的“黎乐部落”,也是诗意满园的“农家书屋”,还是研学旅行的“世外桃源”。
▲南牙村隶属邦溪镇邦溪村委会,是白沙正在打造的以黎族音乐文化为重要元素,集文化交流、农业生态、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图为南牙村篝火广场。
走进南牙村,一派引擎产业兴隆、反哺生态宜居、助推生活富有美丽乡村新气象,焕发生机勃勃的无穷魅力。精品民宿、高端水果、山兰酒坊等产业形状不断丰富,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有“面子”,更有“里子”。今年,南牙村获评四椰级乡村旅游点,农旅文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兴隆道路,越走越宽阔。
“今年以来,邦溪村委会突出党建引领乡村复兴工作,主要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目前已建成了南牙村美丽乡村。”邦溪镇邦溪村驻村第一书记林明欣表示,将抢抓发展机遇,一体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复兴,开创“三生共融”的乡村新境界。
产业导入——
绿水青山带笑颜
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把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着力点,产业导入是关键一招。今年,白沙坚持妥善处理生态和民生的关系,“绿水青山”遍地结出“金山银山”累累硕果,绿水青山之间,激荡起“共同富有”的生态跫响。
在新高峰村,生态特色产业的导入,让当地群众切身感遭到了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的无穷魅力。新高峰村村民符桂海就是享受这一发展红利的其中一员。他坦言,过去深山里无论做什么,总是有一种若有所失的缥缈之感,现在终于可以脚踏实地过上重生活了。
“我从深山搬到这里,过上好日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医方便,务工也方便。”符桂海时不时将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日子作鲜明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幸福的生活是党带领大家奋斗出来的。“村里还带着我们发展特色产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感激党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
生态产业导入和规划,同样给邦溪镇带来发展先机。今年以来,邦溪镇就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下好生态复兴“先手棋”,抢抓产业复兴新机遇,巩固拓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聚焦农光互补、乡村旅游、水上体育等特色产业,推广零排放、低农药、低使用除草剂种养模式,打造“两山”实践创新的“邦溪典范”。
与此同时,邦溪镇还争当“双碳”工作的优等生,探索农光互补项目助力“双碳”工作的开发模式,动员全镇上下一心、务实奋进谱写“双碳”工作的“邦溪篇章”。今年,邦溪突出党建引领,把党旗插在生态复兴的前沿阵地上,持续实施“党员+椰子树”种植活动,让椰子树成为经济树、景观树、生态树,以植树种绿守正创新“双碳”工作的丰富内涵。
“我们五大复兴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生态复兴,我们所有的复兴都是空中楼阁。”邦溪镇党委书记孙吴峰表示,将以生态作为产业导入的标准,走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中国式现代化“邦溪姿势”,坚持不懈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更多“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主题宣传活动
欢迎您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
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
i白沙客户端
◎来 源:白沙融媒体中心
◎记 者:梁如金、符洹
◎编 辑:吴秀庄◎审 核:王 瑜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bsrmtzx@163.com
喜欢,别忘了关注喔!
上一篇:武则天给突厥人发给种子,让他们种地,今天一些人竟然认为没成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