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清末东南几大总督为何敢称慈禧的懿旨为“矫诏乱命”?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太平天国起义,其实是被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地主阶级打下去的。他们得到的报酬,就是掌握各省实权,不听慈禧的。非常有名的一件事,就是东南互保。

别看慈禧在国内牛哄哄,她直接控制的地盘并不大。东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外蒙古、新疆、内蒙古、直隶北部,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山东是德国的势力范围。福建是日本的势力范围。

英国的势力范围次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包括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含上海)、浙江、江西。

法国的势力范围在云南、广东。而这在两个省,英国也有较强的话语权,英法两国在滇、粤两省的势力范围是交叉的。

清朝能直接控制的,只要直隶南部、山西、陕西、甘肃大部、青海、西藏。而在广西,法国的话语权非常强,清朝的控制和法国的势力范围是交叉的。

各国在本人的势力范围内,有铁路建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日本还要求清朝不能把福建租借给别国。

东南互保事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1900年前后,义和团运动爆发。看到义和团有可能要挟到英国在华利益。英国需要和东南各省的督抚交涉,让他们抱成团。各省督抚大佬都有本人的利益,不是英国一句话就能处理问题的。英国搬出经济界“天神”般的人物——邮政大臣盛宣怀。由盛宣怀出面,把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撮合到一起。各方商定,签订《东南保护约款》。规定由两江和湖广走在前台,保护英国势力范围的利益。

而这对于各省督抚来说也有利的。他们可以打着英国的旗号,对朝廷说英国人说了:必须这么做,否则……

慈禧向来是怕洋人的,轻易不敢得罪洋人,只能任由这些本来就不怎样听话的督抚折腾。

二、慈禧为了本人的利益,破天荒地对外强硬起来,要对十一国列强宣战。可是,慈禧直接控制的地盘不大,要与列国宣战,必须这些督抚控制的各省出钱出力出兵。同治以后,官僚士大夫出身的督抚实力坐大,谁都不情愿本人辛辛苦苦拼出来的地盘交给慈禧。和列强作战,这些督抚本就不认同,再让他们放血做损害本人利益的事情,谁傻?

慈禧要宣战的是列强,这就得罪了列强可以施加影响的各省督抚,而不只是区域较大的英国势力范围,各省大佬们联手对付老太婆。

(图-支持东南互保地区)

站到前台的,有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这是总督一级的。巡抚一级,两江治下的安徽巡抚王之春,闽浙治下的浙江巡抚刘树棠,两广治下的广东巡抚德寿都支持东南互保计划。德寿还是清朝八旗出身,却也站在汉臣督抚这边。而四川总督奎俊、陕西巡抚端方是这样的情况,可能出于这一点,他们不好直接扫慈禧面子。不过,对于东南互保,他们是非常支持,实际上也等于参加。

1900年6月21日,清朝正式向列强宣战。但控制邮政电报的盛宣怀暗中押下清朝的宣战诏书,暗中告诉各省督抚:对外说诏书是光绪被控制的情况下签署的,不算数,不要听老太婆的。老谋深算的李鸿章发明一个词——乱命,说对外宣战不是皇帝本意,两广不能奉诏,各省督抚纷纷附和,当众让慈禧下不来台。

另外,湖广总督张之洞还提出一个建议:万一天下乱到不可收拾,为了国家不亡,可由李鸿章出任大总统,为天下盟主。为什么必须是李鸿章当大总统?因为他和英美的关系比较近。说句通俗的,就是后台硬。

东南互保,只是一个万不得已情况下的最坏保障,轻易是不能用的,毕竟慈禧还在,表面文章还要做足。但是,通过东南互保事件,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清朝原来如此虚弱不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