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我国最陈旧深邃的经典,是中华名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它被誉为“群经之首”,其中蕴藏的生存之道让我们后世之人获益良多。
众所周知,“生存之道”就是指生活下去的准绳和方法,
而《易经》中的生存之道,概括起来就是:趋吉避凶。
如何才能趋吉避凶?
《易经》做出的回答是,你需要做到“无咎”。
无咎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说,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
孔子就曾在晚年感慨学《易》可以无大过,《周易·系辞下》中也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无咎,便是《易经》的精髓,是《易经》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反省补过,是无咎之基
《周易》云: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人活着,只需眼睛没有闭起来,你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而已。无咎的形态不是不犯错误,
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
《左传》上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孔子称赞爱徒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贰过,就是不反复犯错误,善于改正本人的错误。《周易》上同样说,“震无咎者存乎悔”。
要达到无咎的形态,必然要善于反思悔过,如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
反思悔过是改过的前提,一个人不在内心真正的反思、悔过,根本不可能真正意识到本人的错误,也就不晓得如何去改正。所以要真正达到无咎,就要随时反省本人,随时随地检查、反思、改正本人的错误和毛病。谨慎小心,是无咎之法
《周易》云:君子整天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每时每刻小心谨慎,勤勉不懈,永远保持警惕,这样虽然存在着危险,但是并不会有灾害。亊情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并不不断都一帆风顺的。
只要经常保持勤勉和警惕,才能即便有危险,但不会形成灾难。
《周易》对谨慎强调很多,可见其重要性。
古人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牢记一个“谨”字,所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
坚忍纯正,是无咎之凭
《周易》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没有平地是不会变成山坡的,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坚守纯正,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世界上时时辰刻发生变化,循环往复,
窘境和顺境是不断转变的,
没有人一辈子走运,也没有人一辈子倒霉。
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
但只需我们保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就终能等到变成平坦的大道。
返璞归真,是无咎之境
《周易》云:白贲(bì),无咎。
贲是斑纹华彩、色彩纷繁之象,七彩光合成白色,绚烂归于平淡,白贲就是在世不染,阅历深厚,返璞归真。我们在这世界上生活越久,认识的人就越多,得到的东西就越多,
随之而来的烦恼和痛苦也就越多,幸福和快乐反而越来越少。
世人不断追随,不断得到,
却发现身体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躁,生活越来越累。
要想摆脱这种烦恼和不幸,只要返璞归真,追求“白贲”的人生大境界。
白贲的境界,就是笑而不语、光而不耀、威而不猛的境界。
白贲的境界里,有清凉自由的心,有安定从容之心,有一颗摆脱烦恼束缚的自在之心。
不再山珍海味的滥吃,身体变得清洁起来。不再做高不可攀的梦,睡眠变得安恬起来。不再穿五花八门的鞋,步子迈得悠闲平稳起来。衣着不再盲跟潮流,穿戴开始温馨宽松起来。不再多说闲言碎语,心情轻松畅快多了。这种人生境界就好像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描绘的那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整理自网络,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学国学网”!
上一篇:傅佩荣:什么叫一流易经高手?看他解卦才晓得为何易经永远读不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