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清明特刊]生态祭祀|刘惊铎祭父母诗词精选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历史开讲#

编者按

清明节,生态公号、中红网、5E网络安全生态圈、国际生态图书馆等发表刘惊铎祭父母诗,颇为感人。该诗文时跨两个世纪,真情触魂、孝感天下。一代英雄,行世大德,淳厚家风传天下。祭祖上之英灵,传遗世之高行。世有因果,善行久远。善念正行,感通天地。生态祭祀,移风易俗,引领风尚。

生态体验理论创始人刘惊铎教授的父亲刘公名讳锡龄、母亲名讳武志琴,善行一世,给近亲近邻和民族同胞带来了多么的快乐,造福一方,可谓懿范,令人肃然起敬,值得后辈儿孙和社会各界崇敬学习。刘惊铎少年时期陪伴被错划为“左派”的父亲回老家“蹲牛棚”三年多的特殊经历,十分感人。在刘惊铎教授的书籍、文章之中,互联网之上,都能看到其受家父、家母懿德风范之影响而结出硕果的脚印,堪作优秀家风传颂。

诗一首 祭如在 父母从未走远

刘惊铎

癸卯·清明

置身于网络社会,具身体验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倡导文明敬香 建设生态寺观”,北京市倡导“生态安葬、绿色文明祭祀”的精神,深刻领悟孔子、苏轼力倡“移风易俗”的初心,正合家父家母在世时身体力行、力主移风易俗,坚持生态安葬、生态文明祭祀。今日回望,有感于家父家母竟如此超前、高维的善念高行,不胜感慨系之。

家父家母无论是在解放前还是新中国,无论是在城市工作时期还是在乡村蹲牛棚阶段,初心不改,秉持《周易》天机:“积善之家,必不足庆。”移风易俗,善行一世,垂髫皓首口碑如林。

在家父家母生态智慧的熏陶下,信奉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优化生命样态的生态体验理念,参与助推姓氏家文化的本土研究与国际传播,躬身力行生态文明教化,向国内外传播家风家训中的美善文化种子。

清明节又到了,感通父母之命,在云上祭祀家父家母,以普通言语无法表达的诗文追想,向安住在十万亿佛土奉菩萨行的父母,悠悠诉说无限的思念之情,书写吟诵永世留念,献上满满的缅怀祈福,为家父家母的数字遗产大厦添砖加瓦,让父母家族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诗以志意,有感而成韵。

九州狼烟四起

男儿振臂断流

妇孺撸袖齐杀寇

扶郿战役捷收。

世居陕西眉县

祖上英杰辈出

军旅文教竞接力

尧帝一脉风流。

上图为:黄埔军校一景;刘惊铎的父亲刘公名讳锡龄乃黄埔系一位文武兼修的智者

上图为:刘惊铎在“文革”中陪伴家尊刘公名讳锡龄、慈母名讳武志琴“蹲牛棚”时期父母的生活照

上图为:刘惊铎在上大学时期,严父刘公名讳锡龄写了逾百封家书,谆谆教导“毋负国家人民”(手迹局部)

【相关链接(一)】

诗一首 行世菩萨忆父母

刘天德

2017年7月2日

[创作背景]

回顾千百年民族文脉传承,古圣先贤皆重家风、家训、家教,而轻豪宅、金钱、财物。《三字经》有言:“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唯一经。”《陋室铭》则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家父家母无论是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的新社会,无论是在城市工作时期还是在乡村务农、牛棚劳作阶段,一生秉持《周易》天机:“积善之家,必不足庆。”处处与人为善,时时帮贫扶困,善行一世,口碑如林。因深受家父家母影响,潜心中国原创学术研究与生态文明教化,传播家风家训中的美善种子。

今适逢家父生日,心有感应,诗以志意,有感而成韵,欣然命笔。

壮游一世[1]爱无疆[2]

垂髫皓首[3]口碑扬[4]

行吟[5]泼墨[6]儒释道[7]

万户[8]思贤[9]沐灵光[10]

上图为:刘惊铎在“文革”时期陪伴家父、家母“蹲牛棚”,父母床头文化生态一角

正文

*本诗创作于2017年7月2日家父生日吉时。其中,“垂髫皓首口碑扬”一句,为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分部、北京开放大学门头沟分部教授李本友博士后贡献。国家开放大学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副部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福万教授将诗中的“仙游”改为“壮游”,“挥毫”改为“泼墨”,“沐慈光”改为“沐灵光”。特此表示深深的谢忱!刘天德,乃刘惊铎的小名、字;家父家母喜喝彩其小名。

[1]壮游一世:家父毕业于黄埔系,曾在陕西省军政界任重要职务并和李达、荆福元、刘志峰等革命前辈一起做地下党,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主管过文教工作,根据毛主席关于“扫除文盲、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指示,“开展全民识字扫盲运动”,依靠工农青妇组织力推工农兵干部、群众的扫盲工作,为新中国建设时期培养和储备干部做出了奠基性重要贡献。家母深爱家父并紧随左右生活于烽火纷飞的年代,生养和收养许多孩子,虽含辛茹苦、劬劳一生,却不忘初心、心胸开阔、无怨无悔,奉行慈悲济世、帮贫扶困、救度众生。佛经上讲几生几世、累生累劫,前后世因缘是也。此处指家父家母身处危机四伏的乱世间,却能坚持善行久远,伟哉、壮哉!

[2]爱无疆:家父家母慈悲喜舍,无论男女老幼贵贱贫弱,都一视同仁,帮贫扶困,扶弱济贫。母亲前半生随家父转战南北,参加妇救会,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擅长纺线织布、手工缝制衣服,锥鞋纳底、做一手好鞋子。尤其是擀得一手漂亮的手工面,做得一手十分诱人舌尖的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且炒得一手色香味俱全的香喷喷菜肴,蒸得一手暄腾腾的发面馒头。除了儿女、家族享受这充满质量的生活品尝之外,邻里乡亲也跟着遭到影响、大为受益。

母亲年逾古稀的时候,在陕西师范大学帮儿子带孙子,谁知师大教工楼的许多教授、博士、博导去上课的时候,都情愿本人家里的钥匙交给母亲,老师们下班回来,就可以吃到母亲亲手帮大家擀好、切好的手工面,教授们一致称颂母亲擀的面条煮出来吃着真是“薄、劲、光,煎、稀、汪,满口香!”吃着幸福感满满,回味悠长,念念不忘,至今师大校园里仍交口传颂。

[3]垂髫皓首: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所以称幼童或童年为垂髫。髫(tiáo):小儿下垂的头发。《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陶潜《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之句。皓首:又称“白首”,是指一个人老了,须发皆白。语出《三国演义》。《后汉书·吕强传》有:“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古代有“皓首穷经”之说,是指研究经典不断到老,今人有活到老学到老之说。此处借指无论老少,皆喜欢与家父家母为邻,并相互成为芳邻。

诗中泛指和家父家母有缘分、乐意一起串门、对话交流、品茗语茶的友善邻居。家父乃黄埔系,解放前在军政界叱咤风云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建设时期潜心从事人民教育事业,领导工农兵干部群众的“识字扫盲运动”,培养了大批党政干部。“文革”中,家父一度遭到冲击,被下放回老家“劳动改造”、下乡“蹲牛棚”,用心、用情、用力地为人民公社喂牛、养马,多次获得人民公社“劳动模范”称号,又不时热心协助四周的人,博得许多的友善芳邻,无论老少皆喜爱与家父家母走近、亲近。

[4]口碑扬:诗中系指家父家母的左邻右舍、四街八坊、亲戚朋友们,常常好与家父家母促膝交心,诉说衷肠。加之,家母通晓西医经络之学,颇会正骨、疗眼疾、进行心理疏导、家庭关系调解,虽然是家父受“文革”冲击而下乡“蹲牛棚”,却有络绎不绝的邻里们“不怕牵连”,夏天乘凉都喜欢到家里来,一边乘凉一边聊天、谈心,侧耳恭听家父讲黄埔军校的故事、解放前做地下党的故事、解放后开展工农兵干部群众识字扫盲运动的故事,听家父讲三皇五帝、二十四史、四大名著和《周易》《黄帝内经》《抱朴子》,听得津津乐道,好不抒怀。于是,人人四处传扬家父家母的传奇故事、扶危解困、善行懿德,口碑远播。

[5]行吟:家父家母含饴弄孙之外,行吟坐卧,都会吟诵、哼唱经典。家母会带着左邻右舍一起吟诵哼唱多卷本的佛经,其曲调颇为优美动听,并配以挽着灵魂跳舞的美好乐曲,吸引前来一起哼唱吟哦者众。这使得“文革”冲击之下,那样一种“森严”“冰冷”、辛苦、单调的劳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实多趣。这俨然成为了家父家母耄耋之年以后的一种重生活方式了,让人不由得受其矍铄精神的感染,一起如八仙般乐哉、悠哉。

[6]泼墨:家父写得一手自然率真、刚柔相济、笔走龙蛇的书法,虽然“文革”下放“蹲牛棚”时期条件艰苦,缺少写书法的桌案、文房四宝,但家父的草书有如怀素《自叙帖》《食鱼帖》一样似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年逾花甲之后还能抄写《心经》《金刚经》《黄帝内经》《毛泽东选集》,写出一手有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样的蜜蜂头大小的行楷来,甚至家父的硬笔书信也具有书法作品的神韵,让人爱不释手,纷纷“抢”走。在家父下放“蹲牛棚”期间,一度每逢过年过节,满乡满街满巷、家家户户的门楣、楹联,都是家父用简易的毛笔+墨罐(墨碗),蹲在地上写出来的。诗作者刘惊铎的书法童子功,就是在陪伴家父蹲牛棚期间练出来的。

[7]儒释道:家父毕业于黄埔军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造诣,对儒释道了然于胸,不带任何文本竟可以倒背如流、信手拈来地讲解儒释道的诸多经典、名句,家父解读古圣先贤的元典有一个特点,能够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抽象、幽默风趣,而且能够讲得让妇孺皆能听得浅显明白。可以说,诗作者刘惊铎自幼喜爱毛笔书法、格律诗词,常引用儒释道的经典并转化为通俗的白话进行当代讲课,其源头都是得益于家父的家训引领、家教示范、家风熏陶

[8]万户:“万户”是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手法,言其多之意,非实指,有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万户侯之所言,是虚指,极言其多。

[9]思贤,此处指同辈之人和后辈、晚辈对家父家母的想念和思念之情。晚年,家父醉心于传统文化典籍,抄典、誊经、写联,工于欧颜赵柳、羲之、怀素书法,悠游于汉隶魏碑唐楷之间,通晓易理、堪舆、诸葛六壬马前课,学贯东西,通讲古今,高朋满座,展卷品茗,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一身的军人邪气与仙风道骨的天然和合气质。因家父属贤哲之人,常常谈古论今,纵横捭阖,让人们通史明理,开思启智,顿开茅塞,又灵活运用易理、堪舆和诸葛六壬马前课在日常生活之中,常协助远近友邻排忧解困、解纷克难,故深受老老少少的爱戴,思念者众。

[10]沐灵光,是说家父家母深信社会还是好人多,凡事要以心换心,崇尚以德立身,以德化人。期颐之年,信奉佛老,慈悲为怀。有网络博文和国际生态图书馆馆藏文库中写道:家父是一位文武兼修的智者,家母是一位善行远播的行世大德。喜爱和爱戴家父家母的人,感觉和怹们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感遭到一种慈祥、温煦的阳光之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常亲近家父家母的人们,也因之遭到深深的感染,一起崇信正信正念,汇聚正能量,共同沐浴于十方世界大德普惠、慈航普度的阳光雨露之中。

【相关链接(二)】

西江月 孝父母永远都不嫌多[1]

刘惊铎[10]

壬寅虎年清明

经年[2]叱咤风云

相伴左派牛棚[3]

刚正不阿数风骨[4]

心海佛老西铭[5]

解甲归田桃园[6]

泼墨挥洒清风[7]

五更归梦三千里[8]

尧帝脉系如虹。[9]

上图为:新冠疫情期间,刘惊铎留念父母的词《孝父母永远都不嫌多》

正文

[1]永远都不嫌多:由王太利创作词曲,由筷子兄弟演唱的一首经典歌曲取名为《小苹果》,获得Mnet亚洲音乐奖“中国最受欢迎歌曲奖”。这首歌曲中有一句歌眼叫做“怎样爱你都不嫌多”。诗中化用其义。

[2]经年:表示多年、好几年,言其时间长。《三国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曰:“庄周之称郊祭牺牛,养饲经年,衣以文绣,宰执鸾刀,以入庙门。”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白居易《长恨歌》)。柳永《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叱咤风云描述惊动一时的人物,多指将帅或左右时局者的威风气势。家父出身于黄埔系,曾在陕西省军政界任重要职务、同时做地下党,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处典出《梁书·元帝纪》:“叱咤则风云衰亡,鼓动则嵩华倒拔。”《晋书·乞伏炽磐载记论》:“ 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杜鹏程 《难忘的摩天岭》:“他偏偏赶上了那伟大的年代,能跟随叱咤风云的一代英雄,征战万里。”

[3]相伴左派牛棚:指作者陪伴被错划为“左派”的父亲回老家“蹲牛棚”三年多的特殊经历。“牛棚”又称“蹲牛棚”,是中国现当代史上一个特定含义的名词,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曾发表一篇题为《我跟父亲蹲牛棚的日子》,描述了这一段蒙受政治迫害的特殊经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摘掉左派分子的帽子,对被划为左派分子的人进行全面复查,把错划为左派分子的同志的错误结论改正过来。

[4]刚正不阿数风骨:这是表明父亲在被错划为“左派”“蹲牛棚”的历史时期,仍然是一位刚强耿直,不阿谀奉迎,无偏私、勤劳善良、肩担任任感的人。典出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浦安修《赤子之心》:“他刚正不阿的质量,时时牵动着我的心。”史上的刚正不阿之人次要有:包拯、游震得、关羽、海瑞、狄仁杰等。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里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名句。词中“数”化用其意。风骨,是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气质;指人的品格,性情;意谓端直的言辞和骏爽的意气统一结合为诗文的“风骨”。《南史• 宋武帝纪》有“风骨奇伟”之句。

[5]心海描述父亲心胸宽阔如海,心宽天地阔。谚语有云:“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佛老,佛家和道家的并称。佛——佛家,佛教;老——老子,道家思想家。佛家以佛陀为祖,道家以老子为祖,故称。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 秦汉以后佛老盛行,中国才智之士皆驰骛于清净虚无之学。”

西铭,北宋•张载著《正蒙·乾称篇》的一部分,作者曾于学堂双牖各录《乾称篇》的一部分《砭愚》和《订顽》分别悬挂于书房的东、西两牖,作为本人的座右铭,其中有“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解甲归田桃园,解甲归田意思是指脱下戎装,归故乡种地。典出《清宫外史》。桃园,典出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词中化用其义,指父亲没有因错划为“左派”而郁闷至死,反而把“解甲归田”当做“世外桃源”,在辛勤劳作中颐养身心。

[7]泼墨挥洒清风,泼墨,家父喜欢怀素《自叙帖》《食鱼帖》、王羲之《兰亭集序》,也写得一手自然率真、刚柔相济、笔走龙蛇的书法,有草书,有行书,有小楷等的书法作品,年逾花甲之后还能抄写《心经》《金刚经》《毛泽东选集》,写出如蜜蜂头大小的行楷来,后来用硬笔写字也能写出毛笔书法的神韵来。挥洒清风,家父品格高洁,两袖清风,无论是顺境还是顺境,都能看淡世事,挥洒自若,闲适洒脱。

[8]五更归梦三千里,[宋]《黄庭坚•思亲 汝州作诗》诗云:“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秋毫得失关何事,总为平安书到迟。”此处极言其思念之情切切,深入骨髓。

[9]尧帝脉系如虹,史上刘姓的一支系尧帝的后裔,最早的一支刘姓就是尧帝的后裔刘累,构成于夏朝,已经跟随通晓养龙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汉朝时期,因为皇帝姓刘,是刘姓发展最鼎盛的时期,一些有功之人被赐予刘姓,然后逐步发展成一支刘氏子孙。刘姓也是百家姓中的一个大姓。如虹,宋• 陆游《寄陈伯予主簿》诗中有:“吐气如虹”之句。三国•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史称“魏晋之气”和“盛唐之气”,皆为“吐气如虹”、“气贯长虹”之象。

[10]刘惊铎,字天德,男,汉族,籍陕西眉县,生态体验理论创始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天德生态院院长、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共地方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生态体验教育学术委员会创会主席、地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审定组专家、教育部高校能力建设平台联席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多次参与地方文件起草小组工作,入选《当代教育家辞典》《世界优秀专家名典》《世界人物辞海》。

上图为:国务院旧事办和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在院士之家联合举办的大型系列留念活动之一

诗文作者| 刘惊铎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生态院院长

文图编辑| 吴凯 博士、生态院院长助理

诗词欣赏】生态体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朗诵版带你走进《道德体验论》 | 本书的目的与意义健康润泽靓丽——当代中国学者的新样态生态前沿|刘惊铎给地方党校博士生开设《中国生态领导力》课程生态前沿|刘惊铎创立生态体验理论产生国际影响力生态文化前沿|中华姓氏家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

生态前沿|国内外赋能天德生态科学院人民日报|恭喜刘惊铎获得第一届全国诗词大赛(决赛)冠军2020-2021年度全国文科应用改革名师获奖名单发布生态前沿|生态体验理论何以是一个国际原创学术品牌?把学问做在祖国的大地上(组图)——中红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