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常听老人们说,“牢骚太盛防肠断”。
我似懂非懂,想着,人的肠子怎样会断呢?
后来,我晓得了,它还有后面半句——“风物长宜放眼量”。
两句合起来,讲的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
人生于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倘若一味地牢骚抱怨,便有碍于身心健康。
人当心胸阔大些,眼光长远些。
它的作者是毛泽东,来自1949年4月写就的一首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左:柳亚子 右:毛泽东
柳亚子,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
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毛泽东有许多首词,都是写给他的。
比如写于1950年10月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写于同年11月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以及这首我们最熟悉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也被毛泽东在1945年赠送给了柳亚子。不难见出,两人情谊的深厚。
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会见柳亚子
1949年2月,柳亚子和其他民主人士应邀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新中国。
3月25日晚,毛泽东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了柳亚子等人。
好友相见,柳亚子也很高兴,即席赋诗三首,回顾两人20余年的友谊。
“二十三年三握手,陵夷谷换到今兹。”
3天后,柳亚子又写了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字句间却隐隐流显露不能尽展抱负的苦闷落寞,与退隐之意。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时值新中国成立前夕,百废待兴。
然而哪怕在百忙之中,毛泽东依旧抽出时间,对老友的苦闷多加注重。
先是妥善安排柳亚子暂居颐和园,又写成《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诗,温言劝慰。
图为颐和园益寿堂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毛泽东说:
1925至1926年在广州,我俩初次相识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怀。
后来在重庆再次会晤,您向我索诗,那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从我第一次来北平,到而今回到旧都,两头隔着31年的风霜雨雪。
在这落花绚丽的暮春时节,我有幸又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您说,您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所以心情苦闷,想要退隐回到家乡。
要晓得,忧虑伤身,郁积伤肝,牢骚肠断呢。
为了身心健康考量,您该当心胸阔大些,眼光长远些。
对一切风光景物,何妨放开眼界去衡量呢?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您在诗里说“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想要效仿东汉的严子陵(即严光,不愿做官,于是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回家乡隐居。
可我要说:您呀,千万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可要远胜过富春江呀。
言下之意,即是劝柳亚子留在北京,贡献一己之能,参政议政,共建新中国。
毛泽东言语谆谆,字里行间,既有在友谊层面上,对朋友的真心劝慰与开导;
也有在政治层面上,对一位爱国民主人士的争取与团结。
柳亚子读罢和诗,心中也是感激万分,欣然接受了毛泽东的规劝。
并写诗《次韵奉和毛主席惠诗》:
“倘遗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吴江。”
新中国成立以后,柳亚子陆续担任了地方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地方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做出了许多贡献。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的这两句诗,不只劝慰了柳亚子,也在持续治愈着后世的我们。
它说的是心态,是高度,也是格局。
就像一个人站在山下,只能看到满地垃圾;站在山上,才能看到远方灿烂的风景。
最初就以美学家朱光潜的一段话作结吧: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
假如把本人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本人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北宋进士陈祥道的学术身份定位问题:经学家、礼学家还是理学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