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我发现不同地方的这5位藏族人,日常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因为喜欢交流,我在不同的地方,结识了不少憨厚的藏族人。他们的日常各自不同,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

原创照片:川藏北线

【阿里,扎达,托林寺】

去阿里看过古格遗址的人,都晓得扎达县;那里有一座托林寺。

托林寺的院子里摆着一大堆玛尼石,都是状如馒头般圆滚且质地坚硬的岩石;每颗玛尼石上,都至多镂刻着六字真言中的一个字。

在托林寺的围墙边,盘坐着一位中年藏族汉子,身边堆放着一堆光秃秃的鹅卵石,手里面叮叮当当地敲凿着一块石头。

当他在阳光下把心中的信仰敲在石头上之后,一颗石头就变成了一颗玛尼石。

他叫仁青。

我指了指院子里的玛尼堆问:仁青师傅,这都是您刻的吗?

仁青的汉语并不好:不是,不是。我么,我父亲、父亲的父亲......

我又问:您还会刻多久?

仁青答:不断

原创照片:扎达的古格遗址

原创照片:扎达托林寺的马尼石

【青海,湟中,塔尔寺】

青海的塔尔寺为了提高酥油花的塑造技艺,专门设有上下两个酥油花院,以便彼此切磋相互印证;所以,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在整个藏区声望极高。

酥油易溶于水,且不好保存,所以用酥油做各种雕塑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它也有优点,就是极易成型,单凭灵巧的双手即可塑像。

我认识他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笑呵呵地专门跟我握了一下手。

初冬的阳光下,他的手冰凉刺骨!

看了一段嘉措师傅

为了处理半液化的酥油花易溶于水的问题,酥油花的塑像过程必须是在零度以下操作。雕像之前,修行者们要将本人的双手长时间地浸泡在冰水中,直到双手的温度降至冰点,再用几乎已经冻僵的双手,完成对雕塑栩栩如生的再现。

手温稍一升高,就必须再泡进冰水中。如此反复,直到某一天雕像完成。

头条正版配图:塔尔寺

网图侵删: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

【青藏线,昆仑山口】

在青藏线的昆仑山口,我遇见一位磕长头的扎巴,他的笑容非常友善。

您从哪里来?

甘肃武威。

去哪里?

从武威到格尔木,您花了多长时间?

一年多吧。

四年多吧。

他无数次地站起来、俯下去、磕头、诵经......要用四年多时间,才可以完成一次发愿之后的朝拜——用本人

原创照片:从甘肃武威出发的朝圣者

大昭寺的正门

大昭寺里供奉的等身佛像,相传是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本人本人的雕像开的光。信徒们认为,膜拜此尊佛像,就等同于膜拜几千年前的佛祖。

所以,大昭寺是千里朝圣者的终极目的地。

卓玛是一位年轻的藏族妈妈,在山南做老师。藏历新年假期,卓玛带着本人的妈妈,本人的孩子在这里磕长头。孩子们学着外婆和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磕几下,又会站起来在人群中跑来跑去。

卓玛的女儿,也叫卓玛。

我在想:也许经年过后,某一天小卓玛也会在这里磕长头,带着小小卓玛。

原创照片:大昭寺前,孩子的外婆

【山南,青朴】

山南,摆渡过雅鲁藏布江之后,就可以去看桑耶寺了。

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旁边需要徒步才能完成参观的,就是苦修者真正的家园——青朴。

听说青朴有108座苦修用的石洞,并无明确的主人,因为会随生死而换。

一位双目失明的藏族老阿妈,在一个简陋的石洞里,整整修行了30年。

我把本人背包里的食物,全都放在了老阿妈的盆子里,虽然她并没有看到。

在青朴,极度匮乏的物质,对应着异常固执信心

原创照片:桑耶寺

原创照片:青朴老阿妈的石洞前,不怕人的鸟

以上所有,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

修行。

#头条带你游中国##旅行##我的旅行日记##西藏旅游#

关注@老非2020,分享旅行。

文字原创,配图除注明外均为原创。

拒绝转载;头条站内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