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陕北人。他自幼家贫,读书甚少,但机智灵敏,诡谲多端。
成年后,张献忠投戎成边,后投奔义军反抗明廷。因他面目微黄,形似猛虎,被浑称为“黄虎”,他则自称“西宫八大王”。
公元1630年春,张献忠等部义军被明军围困河曲。张献忠决定诈降三边总督杨鹤。
杨鹤见张等愿降,十分欢喜,便宣布救免张献忠等人之罪,并发给降丁印票,勒令解散回乡。
张献忠所部得到赈济后,秘密潜入山西,以图再起。后王嘉义率部攻陷河曲等地,张献忠立即举旗响应。
公元1631年7月,杨鹤因弹压义军失败被革职下狱,明廷命延绥巡抚洪承畴督军征剿义军。
张献忠等率部转战山西、陕北,因势单力薄,连战皆败。为保存实力,张献忠等向洪承畴请降,洪立即令明军停止围剿义军。
不久,另一支义军在王自用等领导下,决定联合各地义军,组成“三十六营”,号称20万人马,登时声势大振。
张献忠见时机成熟,便与罗汝才等人再次领兵起义,并与其他各路义军配合,大破石楼等地,使全国震惊。
面对义军强大的军事进攻,明廷采用离间之计,破坏义军联合,并分割包围,使义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等部接连受挫。
公元1633年冬,明廷加派王朴率部增援明军,将义军团团包围,企图一举全歼义军于黄河北岸。
为突破明军包围,张献忠等亲身到河南武安县面见王朴,表示情愿招安。王朴见状,深信不疑,忙命人奏报朝廷,邀功请赏。
张献忠诈降后,暗暗筹集军资粮饷。后乘黄河冰冻成桥、官军不备之机,率义军分三路越过黄河,跳出包围圈,王朴方知上当。
公元1635年张献忠率军攻克凤阳,毁了明朝天子的祖坟,崇祯闻讯放声大哭,急派卢象升专治中原,围剿义军。
张献忠部兵败洛阳,遁入郧襄山区,息兵牧马,等待战机。
明廷闻报,忙改派兵部尚书熊文灿来弹压义军。熊文灿见张献忠来降,以为可邀功请赏,十分得意。
公元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再举义旗,并与其他义军会合,倏东倏西,暮南晨北,重创明军。
公元1644年8月,张献忠部攻占成都。11月,他在成都正式建国,国号大西,年号大顺,从此进入鼎盛时期。
清军入关后,张献忠十分气愤,便决定与明朝军队联合,北上抗清,并进驻西充。
紧急关头,张献忠手下将领叛变降清,引清军进攻张献忠,一次战役中,他被利箭射中而死。
上一篇:蜀汉英雄传奇:张飞逞威当阳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