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又率大军深入匈奴腹地,与单于接战获胜,“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史记·匈奴传》)匈奴势力便日趋衰落。同年,张骞奉命再次出使西域。他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一带),又分遣副使去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太初三年(前102年)汉远征大宛取胜,自此“西域震恐,都遣使来贡献”(《汉书·西域传》)。汉遂在敦煌到盐泽(今罗布泊)之间设立了交通亭站,还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和渠犁(今新疆库尔勒)等处屯田,置使者校尉,以保护汉与西域诸国间的交通孔道,天山以南地区便在汉的控制下。
公元前68年,汉朝政府派侍郎郑吉率兵在车师(今吐鲁番盆地)屯田。并命郑吉护鄯善(今罗布泊一带)以西南道,即统管天山以南各地。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这就是《汉书·郑吉传》中所称的“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宣帝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西域都护是汉王朝地方政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其级别相当于郡太守,每年的俸禄是二千石粮食。其属官有副校尉、丞各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都护的职责是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西域传》云:“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
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
今天我们例数一下两汉历代西域都护:
第一任西域都护:郑吉,任期:公元前68年-公元前51年
郑吉(?-前49年),字号不详,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西汉将领、外交家,东汉太尉郑弘从祖。
郑吉是会稽人,以士兵身份随军出征,多次前往西域,因而升为郎官。郑吉由于为人坚韧刚毅,熟悉外国事务。自从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后,国家初置校尉,屯田渠黎。到汉宣帝时,郑吉以侍郎的身份屯田渠黎,积蓄粮草,后来奉命发诸国兵3万人及屯田卒1500人西击车师,车师王降汉,郑吉因功晋升为卫司马,被任命为护鄯善以西南道使者,这是西汉在轮台设置使者校尉的发端。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九月,匈奴发生内乱。十月,日逐王遣使至渠犁,向郑吉表示情愿率众归属汉朝。郑吉尽发渠犁屯田军与龟兹诸国人马五万人前往迎接,日逐王率众一万二千人、小王将十二人来归,郑吉将其安置在河曲(今青海),期间有一些人逃跑,郑吉派兵追上杀了他们,护送日逐王等至京师,汉宣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留居长安。匈奴统治西域的僮仆都尉随之撤销。
郑吉攻破车师以后,又降服日逐王,威震西域,后汉朝在乌垒城(今轮台县)设置了西域都护府,郑吉被汉宣帝任命为西域都护。都护的设置就是从郑吉开始的。西域都护是西汉王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直属地方领导,相当于内地郡太守,除直接掌握领导汉朝在西域的驻军外,奏请朝廷批准,还可以调遣西域诸国的军队,维护地方安宁,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了西汉王朝的版图。
郑吉在西域都护府建立初期,为了对西域进行无效的管理,调解西域诸国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西域二十余年,以屯田渠犁、击破车师、迎降日逐王,出任西域都护而功绩卓著,永载史册。如《汉书》所论:“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郑吉任西域都护期间,正是西域屯田规模达到空前时期。轮台屯田区最盛时,屯田士卒达到三千人。轮台成为汉朝在西域的著名粮仓之一。由于大力发展屯垦事业,既减轻了西汉政府和当地人民的负担,又处理了军队的后勤供应,加强了西域的防守能力。屯田是西汉政府为了统一和巩固西域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前期屯田次要是为来往西域的内地汉使提供粮秣,后来大规模的屯田,为统一与安定西域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证。
公元前49年,郑吉卸任前往内地后,汉以其功绩封为安远侯,食邑千户。郑吉去世后,赐谥号为缪侯。
郑吉
第二任西域都护:韩宣,任期:公元前51年-公元前45年
韩宣是继郑吉之后的第二任西域都护,任期为公元前51年到公元前45年。当时乌孙国在元贵靡病死后由他的儿子子星靡任乌孙大昆弥,子星靡本身势力太弱,当时任西汉西域都护的韩宣为了处理乌孙内部纷争以稳定乌孙社会,向汉元帝上奏为子星靡加乌孙官吏,赐金印紫绶,“都护韩宣奏,乌孙大吏、大禄、大监皆可以赐金印紫绶,以尊辅大昆弥,汉许之”(《汉书·西域传》)。经过努力,最终使乌孙的政局稳定。
第三任到第五任西域都护(公元前45年-公元前36年)已查不到具体名讳。
第六任西域都护:甘延寿,任期:公元前36年-公元前33年
甘延寿,字君况,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甘延寿是西汉时期将领。甘延寿出身名门,少年时就善骑射,被选拔到御林军中。甘延寿很无力气,投掷石块,跨越妨碍,远远超出同伴;听说能跨越羽林军驻地的楼台阁亭,因而升任郎官。
甘延寿参加格斗考试成绩优秀,成为期门郎。由于甘延寿有才能和勇力,因而得到皇帝的喜爱。渐渐升至辽东太守,后因事免官。后在车骑将军许嘉的推荐之下,担任郎中、谏议大夫。
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任命甘延寿为西域都护、骑都尉,陈汤为西域副校尉,决定派他们二人出使西域。
甘延寿与陈汤到达西域之后,陈汤向甘延寿建议说:出动全部屯田官兵,命令乌孙军队跟随,直指郅支单于住地,他们逃亡,无处可逃,防守而不能自保,千年大功可以一朝而成。”甘延寿也认为这是一个好计策,想先奏报朝廷,请求批准。
陈汤说:“如果朝廷与公卿大臣商议,事情一定不会同意,大策略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甘延寿不情愿独断专行,没有马上举动。正考虑上书奏请,恰逢此时突然得病,只好将此事搁置一旁。甘延寿正在调理疾病的时候,陈汤独自假称皇帝的命令,出动西域各国的军队,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官兵,甘延寿得知后,大吃一惊,想要阻止他。陈汤大怒,握剑喝叱甘延寿说:“大部队已经集合,你这小子想坏大家的事吗?”甘延寿只得听从他,指挥军队行军布阵,新设置扬威、白虎、合骑各部队,汉军与属国军共计四万多人,甘延寿、陈汤上疏弹劾本人假传皇帝命令的罪责,陈述军队情况。
当天,甘延寿与陈汤就率领部队分道前进,分为六支部队,其中三支部队从南路出发,跨过葱岭,取道大宛;另外三支部队他们二人亲身率领,从温宿国出发,由北路进入赤谷城,经过乌孙,进入康居境内,中转阗池西面。郅支单于受伤而死。军侯代理丞杜勋斩取郅支单于首级,并找到汉朝使臣的二根节杖与谷吉等带来的帛书。那些俘虏都给捕获者。一共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人一十八,活捉一百四十五人,一千多人投降,分给出动军队的西域各国的十五位王。
甘延寿、陈汤消灭郅支单于后,向朝廷上疏,请求将郅支单于与名王以下首级悬挂在京城外国人居住的槁街,向远方示威,表明冒犯汉朝的人,即便很远,也一定要诛杀。汉元帝同意他们的建议。这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由来。
汉元帝按安远侯郑吉的惯例,打算封甘延寿、陈汤千户,匡衡、石显再度争辩。于是封甘延寿为义成侯,陈汤为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祭告天地宗庙、大赦天下后,授任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甘延寿后来升任城门校尉、护军都尉,退职期间去世,朝廷赐谥号为壮侯。
甘延寿
第七任西域都护:段会宗,任期:公元前33年-公元前30年。(初任)
第十一任西域都护:段会宗,任期:公元前21年-公元前18年。(复任)
段会宗(前84年―前10年),字子松,天水上邽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人。西汉将领、外交家。
段会宗初任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令。公元前33年(竟宁元年),段会宗因其才能出众,治绩卓著,名闻京城,以杜陵令的身份被五府推荐(即三公、太傅和大将军等联名推举)为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段会宗为官奸诈爱民,因而西域各族人民都敬重他的威望和信誉。
公元前30年(建始三年),段会宗任满三年,按例更换官吏而返回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被任命为沛郡(今安徽濉溪县)太守。因为匈奴单于该当前来朝见,朝廷于是调任段会宗为雁门太守。
公元前29年(建始四年)冬,段会宗被乌孙国的军队围困,段会宗用驿马上书,请求汉成帝征发西域诸国军队,以及汉朝在敦煌的军队救援。四天之后,朝廷诏令刚到,段会宗已经解除了乌孙之围。
公元前21年(阳朔四年)十二月,小乌孙王乌就屠去世,他的儿子拊离继任王位,拊离又被弟弟日贰杀死。汉朝派遣使者扶立拊离的儿子安日为王。日贰逃亡到康居,以逃避安日的追杀。安日指使贵族姑莫匿等三人假装反叛逃亡,跟随日贰,将他刺杀。公元前23年(阳朔二年),西域诸国纷纷上书,要求汉朝派段会宗担任西域都护,汉成帝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于是再次任命段会宗为西域都护。西域诸城邦国听到消息,都一致亲近归附汉朝。
公元前11年(元延二年),汉朝派遣段会宗发动戊己校尉和各国的军队,去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恐怕大部队进入乌孙国后,惊扰了番丘,让他逃走后不能再捉到,就把他所派遣的军队留在垫娄,挑选精干的持弩士兵三十人,从小道到达了乌孙王所在的地方,把番丘召来,段会宗指摘他说:“末振将杀害骨肉至亲,杀了汉朝公主的子孙,没有来得及诛杀他便已去世,使者奉皇帝命令来诛杀番丘。”段会宗就手持剑杀死了番丘。宣扬彰明了国威,应加以重赏。汉成帝就赐段会宗的爵位为关内侯,黄金一百斤。同年(前11年),小乌孙王父亲的幼弟卑爰窒率领众人想加害乌孙王,汉朝又派遣段会宗前去,和都护孙建合力安抚。
公元前10年(元延三年),段会宗病死于乌孙国中,享年七十五岁,西域诸国为他办理丧事,建祠留念。
段会宗
第八任西域都护:廉褒,任期:公元前30年-公元前27年。
廉 褒,襄武人。成帝、哀帝时为右将军。他以恩义结交羌戎,羌戎感其恩泽,边境得以安宁。 班固说:“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汉兴,成纪李广、李蔡,上邦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
廉褒出生武将世家,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后裔,自幼以勇武而闻名。西汉成帝永始三年前,廉褒曾任金城太守,后来廉褒被提升为执金吾。在执金吾任上廉褒并没有干多久。永始四年,他被升任右将军了。名将李广,已经任过前将军一职。
在西域都护任上,廉褒也干出了一番事业。当时,乌孙国内部动乱,其昆弥拊离被刺杀,幕后主使日贰乘乱逃跑到康居。汉王朝立拊离的儿子安日为小昆弥。为了报仇,安日派遣贵人姑莫匿等三人,装作逃亡样子,跑到康居杀了日贰。西域都护廉褒,赐姑莫匿等金人二十斤,缯三百匹。从这里,也能看出西域都护廉褒既有勇武也有谋略。
第九任西域都护:无法查知,任期:公元前27年-公元前24年。
第十任西域都护:韩立,任期:公元前30年-公元前27年。
生卒年不详,西汉成帝阳朔元年(前24)至阳朔三年(前22)之间的西域都护。其名仅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且职名落一“都”字,称“护西域骑都尉”。其余事绩及籍贯均失载。
第十一任西域都护:段会宗,任期:公元前21年-公元前18年。(复任)
第十二任西域都护:无法查知,任期:公元前18年-公元前15年。
第十三任西域都护:郭舜,任期:公元前15年-公元前12年。
生卒年不详,西汉成帝元延元年至元延三年(前15~前12)的西域都护,其事迹已经失载。《汉书·西域传》仅记其已经数次上书汉成帝,请求与康居国断交。
第十四任西域都护:孙建,任期:公元前12年-公元前9年。
西汉末年人。成帝元延年间任西域都护,乌孙贵族内部争权,小昆弥叔父卑爰疐拥众欲杀昆弥,他与段会宗并力安缉,加强了中原和乌孙的联系。
第十五任西域都护:无法查知,任期:公元前9年-公元前6年。
第十六任西域都护:无法查知,任期:公元前6年-公元前3年。
第十七任西域都护:无法查知,任期:公元前3年-公元1年。
第十八任西域都护:但钦,任期:公元1年-公元13年。
但钦(?-13),汉将领。平帝元始中任西域都护,其时西域诸国频受匈奴攻袭,多次向他求救,他先后向朝廷伸援。其间,因公元6年,平帝病逝,王莽辅政,外戚专政西汉朝局已每况愈下。当时的西汉朝廷已没有精力来援助西域都护府。之后车师后国及胡去来王等遂相继亡降匈奴。王莽称帝后,派人更换匈奴单于印玺,匈奴益怨,时发兵攻掠汉边郡与西域诸国。王莽始建国五年(13),西域焉耆等国叛汉归附匈奴,攻没西域都护,遂被杀于轮台。
第十九任西域都护:李崇,任期:公元13年-公元23年。
王莽篡权后,失恩信,焉耆地近匈奴反叛。公元16年,王莽令击焉耆。新军兵分两路,一路以王骏为西域大使、五威左率都尉,与西域都护李崇率兵经鄯善至尉犁,会莎车、龟兹、尉犁等西域诸国兵,共7000人,于17年击焉耆;另一路是佐帅何封、戊己校尉郭钦所率5000兵,经车师趋西南击焉耆。
焉耆诈降,王骏将兵分数部入焉耆,姑墨、尉犁、危须国兵倒戈,共击王骏,全军皆没,李崇退保龟兹,之后再无音讯。何封、郭钦部军后至,时焉耆兵还未完全撤走,郭钦率兵击杀其老弱后,还兵退守车师。焉耆与匈奴联兵攻车师,何封与郭钦孤军奋战,终因粮尽不能坚守,遂撤回玉门关塞内。在王莽死后,李崇的消息就没有了,西域也断绝了控制。1928年,考古工作者在今新和县玉其喀特乡一带,发现李崇印章。
李崇印章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十八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始以陈睦为都护。次年,焉耆、龟兹叛乱,共同攻杀陈睦,遂罢都护。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内的它乾城(新疆库车附近)。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西域乱,自此不在设置都护。至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
第二十任西域都护:陈睦,任期:公元74年-公元75年。
陈睦,生卒年不详,东汉明帝时期官员,官至西域都护。汉明帝中元十八年,八月,焉耆和龟兹两国起兵攻打西域都护陈睦,陈睦的部队全军覆没。
第二十一任西域都护:班超,任期:公元91年-公元102年。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班超为史学家班彪的幼子。他虽然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但却孝敬恭谨,居家操持很勤苦,但他不以此为耻。班超口才很好,广泛的阅读典籍,常拿着《公羊春秋》阅读。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班超一到军旅中,就显示了异乎寻常的才能。他率兵进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带)等国也屡屡发兵,进攻汉朝属国疏勒。班超与疏勒王忠互为犄角,首尾呼应,在盘橐城据守。虽然势单力孤,但仍坚持了一年多。
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刘炟即位,朝廷认为陈睦已死,担心班超独处边陲,难以支持,于是下诏命班超回国。班超受命将归的时候,疏勒举国忧恐。都尉黎弇说:“汉使如果离开我们,我们必定会再次被龟兹灭亡。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汉使离去。”说罢,便拔刀自刎而死。班超率部至属国于阗,于阗国王和百姓都放声大哭,他们说:“我们依靠汉使,就好比孩子依靠父母一样,你们千万不能回去。”不少人还抱住班超的马腿苦苦挽留。班超见状,自知于阗父老决不会让他东归,而他也想留在这里,完成他立功异域的宏愿,便决定暂不回汉朝,重返疏勒。
建初三年(78年),班超征召各属国的士兵一万多人攻破姑墨国,斩杀了七百人,将龟兹孤立。建初五年(80年),班超上书给章帝,分析西域各国情势及本人的处境,提出了平定西域各国的主张。班超在上书中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章帝览表后,晓得班超的功业可以成功,非常满意,预备添加班超的力量。平陵人徐干与班超情投意合,请求奋身异域,辅佐班超。朝廷当即任命他为代理司马,派他率一千人去增援班超。
建初八年(83年),拜班超为将兵长史,借用鼓吹幢麾等旌旗乐器。升任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及以下的人锦帛。建初九年(84年),朝廷又派和恭为代理司马,率兵八百增援班超。班超准备调集属国疏勒、于阗的兵马进攻莎车。莎车王派人跟疏勒王忠私下联系,用重礼贿赂他,忠于是背叛班超,发动叛乱,占据乌即城。班超改立府丞成大为疏勒王,调集兵力进攻忠,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国派精兵帮助忠,班超久攻不下。当时,月氏刚和康居通婚,班超派人给月氏王送了厚礼,让他对康居王晓以利害,康居王罢兵,把忠也带了回去,乌即城被再次收复。
元和三年(86年),忠从康居王那里借了一些兵马,据守在损中,与龟兹勾结密谋,派人向班超诈降,班超看穿了他的诡计,于是将计就计,答应他投降。忠大喜,轻装简从来见班超。班超为他举办酒宴,在宴席中,班超命人斩杀忠,又乘机击败他的部众。西域南道从此畅通无阻。
元和四年(87年),班超调发于阗等属国士兵二万多人,再攻莎车。莎车国投降,龟兹王等也散去,班超因而威震西域。永元三年(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都投降。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立白霸为龟兹王,派司马姚光来护送他。班超和姚光命龟兹废掉原来的国王尤里多,扶立白霸。姚光把尤里多带回了京师。班超便驻扎在龟兹它乾城。此时,西域诸国,只剩焉耆、危须(今新疆焉耆东北)、尉犁(今新疆库尔勒东北)三国,因为已经杀害西域都护陈睦,心怀恐惧,尚未归降。其余各国,都已平定。
永元七年(95年),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 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至西海(波斯湾)而还。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上书和帝,请求前往故乡,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请求把班超召回。奏章送达后,和帝被感动,于是召班超回朝。班超在西域共三十一年。
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班超回到雒阳后,被任命为射声校尉。班超的胸肋本来就有病,入朝不久后,病情加剧。和帝听闻后,派遣中黄门慰问,并赐给他医药。同年九月,班超在雒阳逝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感到怜悯,派使者专门吊唁致祭,赏赐极为优厚。班超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只维护了东汉边疆地区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二十二任西域都护:任尚,任期:公元102年-公元106年。
任尚(?―118年),东汉将领。初任护羌校尉邓训的护羌府长史。永元元年(89年),任尚随邓训打败羌族烧当部落首领迷唐。永元十四年(102年),接替班超继任西域都护。
章和二年(88年),任尚担任护羌校尉邓训的护羌府长史。同年冬天,邓训悬赏招降羌族各部落,羌族烧当部落首领迷唐的叔父号
永元元年(89年)春天,迷唐打算重新回到故地。邓训在湟中征调六千士兵,命任尚率领,用皮革缝制小船,放在木筏上,作为渡河工具。汉军发动袭击,大败迷唐,先后斩杀一千八百余人,俘虏二千人,缴获马牛羊三万余头,迷唐的整个部落几乎全被消灭。迷唐收集残余的部众,向西迁移一千余里,原来依附迷唐的那些小部落全部叛变,归降东汉。
永元三年(91年),大将军窦宪因北匈奴力量微弱,想趁势将它消灭。二月,窦宪派遣左校尉耿夔、司马任尚出居延塞,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包围北匈奴单于。汉军大败北匈奴军队,俘虏北匈奴单于之母阏氏,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五千余人。
永元十四年(102年),西域都护班超久在遥远的边域,因年老而思念故乡,上书朝廷请求回国。奏书呈上,朝廷久不答复。班超的妹妹班昭上书朝廷,请求让班超回国,汉和帝被班昭的奏书所感动,于是召班超回国。朝廷让任尚接替班超,继任西域都护之职。
任尚对班超说:“您在外国三十多年,而由我接替您的职务,责任严重,但我的塞外,守边屯戌。而西域各国,心如鸟兽,难以扶植,却容易叛离。如今您性格严厉急切,但清水无大鱼,明察之政不得人心,该当采取无所拘束、简单易行的政策,饶恕他们的小过,只总揽大纲而已。”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本人的亲信说:“我以为班君会有奇策,而他今天所说的这番话,不过平平罢了。”任尚后来终于断送了西域和平,正如班超所言。
延平元年(106年)九月,西域各国背叛东汉,在疏勒攻打任尚,任尚上书朝廷求救。恰逢朝廷任命的西域副校尉梁慬到达河西,朝廷便命令梁慬率领河西四郡(敦煌、武威、酒泉、张掖的羌、胡骑兵五千人急速前往救援任尚。梁慬还没有到达,任尚已经解围。朝廷将任尚召回,以骑都尉段禧接任西域都护之职。任尚颇具将帅才能,但在担任西域都护后,未采纳前任西域都护班超的劝告,最终断送西域和平。
任尚
第二十三任西域都护:段禧,任期:公元106年-公元107年
段禧(?―110年),是东汉将领,初任骑都尉。
延平元年(106年),朝廷任命段禧为西域都护。段禧和骑都尉赵博据守在它乾城。它乾城是个小城,西域副校尉梁慬认为不能固守,于是用诈术游说龟兹国国王白霸,声称情愿进入龟兹国,和他共同守城。白霸同意梁慬的建议。龟兹国的官员和百姓极力进行劝阻,但白霸不听。梁慬进入龟兹城后,派将领急速前去迎接段禧和赵博,汉军汇合为八九千人。龟兹的官员和百姓一同背叛龟兹王,与温宿、姑墨两国联合造反,军队达数万人,一同围攻龟兹城。梁慬等出城迎战,大破联军。和平持续数月,联军兵败退走。梁慬乘胜追击,共斩杀一万余人,生擒数千人,龟兹局势才告平定。
永初元年(107年),段禧等人虽然保住了龟兹,但通往中原的道路已被堵塞,命令、文件无法传递。公卿中议论此事的人认为:“西域障碍重重而距离遥远,又屡次反叛;官兵在那里屯戍垦田,经费消耗没有尽头。”六月二十二日,朝廷撤销西域都护,派遣骑都尉王弘征调关中士兵,将段禧和梁慬、赵博以及伊吾卢和柳中的屯田官兵接回东汉本土。
永初二年(108年),段禧接替侯霸担任护羌校尉。永初四年(110年)七月,段禧病逝。
从公元前68年到公元107年,西域都护走过175年风雨,记录了汉民族开辟西域的豪壮历史!
西域长史:班勇
班勇(生卒年不详),字宜僚,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名臣班超少子。他自少年时代就有父亲的风范,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上疏请归,其中特别提到要在他生前让班勇回到中原,于是班勇便偕安息贡使一起进入玉门关。
永初元年(107年),西域反叛东汉,朝廷派班勇为军司马。班勇和哥哥班雄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的士卒前往。于是因而罢除都护设置。此后十多年西域没有东汉的官吏。
元初六年(119年),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率领一千多人驻扎在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车师前王和鄯善王都来投降索班。数月之后,北匈奴与车师后部便共同攻打消灭了索班,进而击走车师前王,占领向北的道路。鄯善王危急,向曹宗求救,曹宗因而请求朝廷出兵五千人攻打北匈奴,替索班报仇雪耻,于是又收复西域。邓太后召班勇到朝堂参加会议。起先各公卿多数主张关闭玉门关,于是就放弃了西域。
班勇上奏议道:“愚见认为边境是中国的唇齿,唇亡则齿寒,理所当然。从前孝武皇帝担心匈奴强盛,将成为百蛮的统帅,逼进我们边疆,于是打通西域,分离其盟国,当时的言论认为这等于夺到了匈奴的内脏,砍断了他的右臂。后来王莽篡位,向西域索取东西太多,贪得无厌,胡夷忿恨已极,于是背叛。光武帝中兴后,没有工夫考虑外事,所以匈奴仗恃本人强盛,奴役西域诸国。到了永平年间,再进攻敦煌,河西各郡白天都把城门关上。孝明皇帝考虑国家大计,于是派虎将出征西域,因而匈奴逃向远方,边境。
可见前段时期有反叛的事发生,都由于统治工作不够恰当,所以出现相反的效果。现在曹宗只是感到前面的耻辱,想报复匈奴洗雪耻辱,而不查一查历史上出兵的先例,没有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凡是想在荒外建功的,万个中没有一个成功的,如果兵连祸结,后悔将不及了。何况现在府库空虚,军队后无援兵,这是向远方的夷狄暴露本人的弱点,向海内展示本人的短处,愚见认为不能同意。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并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驻扎敦煌,像永元年间那样做。又应派西域长史统率五百人驻扎楼兰,西边挡住焉耆、龟兹的来路,南边给鄯善、于阗壮壮胆子,北面抵御匈奴,东边连接敦煌。这样才算稳便。”
执政的太后邓绥听从班勇的前半部分意见,只是恢复了敦煌郡营兵三百人,设西域副校尉,驻扎敦煌。虽然又使西域得到控制,但是还不能出关屯兵。后来匈奴果然多次与车师共同进犯边地,河西蒙受大害。
延光二年(123年)四月,朝廷认为班勇“习边事,有筹策”,于是任命他为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出塞,驻扎在柳中。
延光三年(124年)正月,班勇抵达楼兰。因鄯善王归附汉朝,朝廷特别赐给他三条绶带的印信。然而龟兹王白英仍然独自犹疑不定。班勇用恩德和信义进行开导,白英这才带领姑墨、温宿两国王,将本人捆绑起来,向班勇归降。班勇乘机征调龟兹等属国的步骑兵一万余人,前往车师前国王庭,在伊和谷赶走匈奴伊蠡王,收留车师前国军队五千余人。于是车师前国开始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勇前往,在柳中垦田屯戍。
延光四年(125年)七月,班勇调集敦煌、张掖、酒泉等郡六千骑兵和属国鄯善、疏勒、车师前国的军队,进击车师后国国王军就,将车师后国军队打得大败。斩首俘获八千多人,马畜五万多头。抓到军就和匈奴持节使者,将其带到索班阵亡处斩首,替索班报仇雪耻,并将首级传送到京都洛阳。
永建元年(126年)十二月,班勇调集各属国士兵攻打匈奴呼衍王,呼衍王逃走,他的部下二万余人全都投降。抓到了单于的堂兄,班勇让加特奴亲手将他斩杀,以此结下车师和匈奴之间的仇恨。于是,北单于亲身率领一万余骑兵攻打车师后国,抵金且谷。班勇派遣假司马曹俊前去救援,单于率军后撤,曹俊追击,并斩杀其贵人骨都侯。于是,呼衍王迁到枯梧河畔居住,车师此后不再有匈奴的脚印。西域所有的城邦国家都已归服汉朝,只要焉耆王元孟尚未投降。
永建二年(127年)六月,班勇上奏朝廷,请求出兵攻打元孟。于是,朝廷派敦煌太守张朗带领河西四郡之兵三千人,配合班勇。班勇便调集西域各属国之兵,共四万余人,分两路进击焉耆。班勇从南道走,张朗从北道走,商定日期到焉耆城下会师。而张朗因先前有罪,急于求功,为本人赎罪,就赶在商定日期之前,抵达爵离关,并派遣司马率军提前进攻,斩首二千余人,元孟害怕被杀,于是派使者请求投降。张朗便直接进入焉耆城,受降而回。结果,张朗得以免除诛杀,而班勇因迟到而被征回京都洛阳,下狱免官。不久,班勇得到赦免,后来老死家中。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地方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当地户口,推行汉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地方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