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记第?了(不知排到第几了,得空再整理;以后来不及整理,一律改叫某日听歌,省事儿)
(一)这一次,听得是《我还年轻》,老王乐队制造。网上好多版本,比较着听,最初选定DJ版张叶蕾唱的,存入珍藏夹《我爱听》。
似乎好久好久,没有专门平台上挑选歌听,大多诲人不倦的听些老歌,偶尔比照排行榜听一下。昨晚念转,摁着DJ选听,蛛丝马迹的跟寻,收获不少。
音乐是不能不听的。这东西,跟时代,跟生活,跟人的遭际,跟人的感性的情绪与心绪儿,高兴或者烦忧,开怀或者绝望,都跟的很近也很紧。高兴时听听,更高兴;不高兴也听听,故意让本人愁肠更入百结。
哄着本人的情绪玩,这是音乐的功能。
留意,不要被哄坏了。这东西有渲染功效,让情绪随风见长,倘若控制不好,反受其害。倘若绝望,听了更绝望,然后跳楼,这就不好玩了。当然,我相信。艺术家萌们往往手下留情,不会把音乐写的那么绝情。不然,若直接导致人跳楼,岂不冒犯一级谋杀之罪?
(二)“跟”字,在这儿有贴近与紧跟两层意思。
我想,能贴近与紧跟,这大约得益于歌与曲、以及词的作者等艺术人的,在感情与感性上的敏感特质。生活着人们的不离悲欢离合,这上面每一个情感跳动的点,都会触及那些艺术身的灵动,并迅速猴身捕捉,加以固化、修饰、雕琢,而后成形。比及拿到我们听者的面前,已经很艺术很成熟了。
(三)听《我还年轻》,我仍坚持好听在副歌上。主歌部分,絮絮叨叨,没什么味道。当然,这是作曲者的设计,或者取先抑后扬,也说不定。
记得有次那英说过,很多人唱歌或者听歌,留意力只放在副歌部分。当时想说,我就这样滴。对于为何这样,我猜,作曲时,作者有可能是先有了副歌,然后不停哼哼,再给副歌配上前奏作为铺垫。
这么看,主歌与副歌的叫法,是叫反了的。建议正过来,不知大家认不认可这建议?
(四)“给我一杯酒,再给我一支烟,说走就走,我有的是时间。”这里,连续用了两个被动动作,给我,再给我;要的东西稀松,不值钱,但绝对代表情绪。
从被动动作的实施者看,年龄肯定不大;不然,酒也跟人要,烟也跟人要,岂不很掉份儿。年轻就不一样,要就要,就要了,能咋滴?反倒很显潇洒。
然后决绝,玩大的,说走就走。倒是要问,嘿,小子,你往哪里走且?小子头一甩,话棒棒硬:老子不晓得。老子就晓得走,管他哪里哪里。。。
这就是范儿。
(五)这范儿耍的,一个字,酷。
然而,这小子不是傻小子,他懂本人,他晓得本人,他晓得本人走的漫无目的,走的一片茫然,走的十怀苍凉。其实,也别拿他的走当真,此时的他,也许只是需要摆一个走的范儿而已;至于怎样走,何处走,走多远;旁观的人,不要去跟他较真儿。也许,只是走走,范儿摆足,或者走三两步,他本人就懒摆,或者懒得走了。
生活总是充满一万分的不如意;或者失意,或者彷徨,或者失恋,或者丢了工作,或者与好朋友闹掰了,或者游戏玩不顺。。。或者,或者就是毫无缘由的跟本人较一回劲。谁还没年轻过,谁还没犯过一回半回的混。
半次也没有的,那不是人。这得说明一下,这不是骂人。
(六)音乐的配合下,词作者给这傻小子留了一个表白的机会:我不想再未来的日子里,哭着往前走。
这句就很无效果了,感动往往在这一句上来,是听众的泪点。稍不留意,会听得泪牛满面。
(七)好小子,正能量是有的,只是,拒绝情愿正儿八经的跟人说,而已。心底的意味:你们,那些个天天婊的婊,烦不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