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6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钟榕华)你的存款迎来大变化!6月21日,央行发布通知,提出要优化存款利率自律机制,以后存款产品的利率定价方式将从本来的“基准利率乘倍数”变为“基准利率加基点”,不同类型的银行设置了不同的上限加点数。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消息一出即引起了市民的普遍关注。导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多家银行已下调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相对来说,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存款利率略高。那么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今后该如何配置理财投资组合呢?专业人士认为,可考虑多配置固收类产品,包括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
变少了!
1年期以上定存利率普降
“你要存多少钱、存多久?我们行有对不同金额、存期的定存,有不一样的利率哦。”近日,在一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告诉导报记者,多个1年期以上存款的利率比原先有所下调,但也有个别微涨。“利率下调了怎样办?定期存款本来就是较合适中老年人,他们要稳健,又不想多研究其它投资产品,定存的配置比例可以相对略高点。但年轻人则不一定,因人而异吧。”在另一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婉言。
从银行官网看,某国有大行3万元起存的3年期利率从3.85%降到了3.25%,下调0.6个百分点;1万元和50元起存的1年期定存利率都变为2%、1.75%,较之前分别下调0.1和0.275个百分点。也有上调的,50元起存的6个月定存利率升为1.8%;3个月定存利率变为1.6%。
另一家大银行的利率类似,5000元起存的利率,3年期利率为3.25%,1年期为2%,6个月的为1.8%,3个月的为1.6%。不过,起存金额的分档有所不同。
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利率也有调整。而之前常吸引眼球的民营银行高息存款,现在似乎没了踪迹。比如,蓝海银行一款3个月至5年的定期存款,最高年利率4.7%,但显示“售罄”;另一款7天至360天的特色存款,利率3.6%至4.5%,同样“售罄”。其他多家民营银行此前常见的5年期、年化利率4.8%以上的存款产品均显示已售罄,4%以上的存款产品已难觅踪迹,1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纷纷下调。
怎样办?
多个固收类产品可考虑
当下,正值银行年中考核时点,但以往年常见揽储大促,今年似乎没了热闹劲。银行人士认为,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优化,1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打击高息揽储行为。
近年来,理财渠道日益丰富,定期存款已成很多人眼里的鸡肋。但对于一些偏爱存款的储户来说,此番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或又得考虑存款的今后去向。
收益虽不算高但稳定安全,这是存款的优势之一。对于今后如何“找补”,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稳健型投资者应多配置固收类产品,包括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券商理财等,平衡型和进取型投资者可以适当配置一定比例的权益类产品,包括权益类基金、股票、黄金等。
其中,结构性存款是很多人中意的替代品。但是,这个产品在持续压缩,而且自2018年底以来,结构性存款平均到期收益率持续走低,不过近半年来已逐步止跌企稳。
刘银平认为,2021年,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增减的概率都不大。一方面,今年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将全部清零,为防止客户流失,银行对结构性存款的发行需求仍然较大;另一方面,虽然今年监管层对银行结构性存款没有明确给出压降目标,但是会持续性关注,结构性存款规模不会再像前几年那样大幅上升。多家银行也在年报中提及,未来要继续控制高成本存款规模。“接下来,央行、银保监会会继续加强存款管理,遏制不合规的高息揽储行为,银行存款利率定价也会愈加规范。”
上一篇:澳总理莫里森公众号发文“找补”,微信:内容违规无法查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