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牛顿和胡克的恩怨启示|谦虚包容才是最大的自信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前言

牛顿和胡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提到牛顿大家就会想到万有引力,提到胡克大家也会想到胡克定律。然而,少有人晓得的是,这两个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其实是一生劲敌。

一段奇妙的时光之旅

故事要从光是波还是粒子的争论开始。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个如今被大家广泛接受的观点,其实那些科学家们为此争论了三个多世纪,几代人的研究才最终得到了如今这个结论。而牛顿和胡克就是众多科学家之一。

让我们回到1672年,一起来一趟奇妙的时光之旅,切实地感受一下当时的场景。

彼时的胡克是英国皇家学会的评议员,已经是一个有资历的会员,认为光是一种波。而牛顿是一位刚刚加入皇家协会的“毛小子”,当然这只是从资历上来说,因为当时的牛顿已经30岁了,也不小了。

牛顿兴致勃勃地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关于光与色的新理论》的论文,也是牛顿进入学会后提交的第一篇论文。他认为光是由非常奥妙的微粒组成,光的分解和复合就好像七种颜色微粒的混合和分开,其实这也就是光的“微粒说”。不过,牛顿既没有完全肯定“微粒说”也没有明确反对“波动说”!当时他也没太确定,也不是说要证明光是粒子。

然而胡克看到了牛顿的论文之后,马上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牛顿的实验是窃取的1665年本人用肥皂泡研究光的实验的思想,并不是牛顿的原创,而且牛顿提出的光是由微粒组成的,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哗众取宠、不值一提!

这下可算摸了老虎屁股,牛顿这个协会的新成员,正在踌躇满志,想大展身手呢。你胡克上来就是一盆冷水,不但批评我的观点,还说我抄袭你。这换谁谁能忍?再加上牛顿这个人本来就有点小心眼,于是便坚定地站到了胡克的对立面,支持光的“粒子说”。同时,由于这个因素,再加上以后其他方面争论,两个人也成为了一生的劲敌。

人当然要自信

好,让我们结束这段时光之旅,回到现实。我们已经晓得,关于光的争论,两个人都没有赢,如果两个人也能来一趟奇妙的时光之旅,看到今天光的的波粒二象性地学说,想必也会唏嘘不已?

当然,我们如今说两个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恰恰是因为科学家们的贡献,这其中也包括牛顿和胡克。正如牛顿的名言一样“我只是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而两位伟大的科学家能做出这样的贡献,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自信。

两个人之所以坚持本人的观点,是因为两个人都有本人完善的实验结果,有清楚的逻辑分析,具备了这些实力之后,为什么不自信?当然要坚定地表达本人的观点。

试想一下,假如两个人都不相信本人,害怕提出本人的观点。或者提出了本人的观点之后,别人随便说点什么就开始怀疑本人。两个人还会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这么久吗?并且不断自我怀疑的两个人会得到快乐吗?

对我们普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自信,才能获得成功,也能够获得快乐。当然,不是说盲目的自信。我们也要有本人“完善的实验结果,有清楚的逻辑分析”,也就是实力打底。

谦虚包容才是最大的自信

再抛开两个人的自信,回到关于波的波粒二象性地争论这段历史,我们晓得无论是坚持波的“粒子说”还是波的“波动说”,都是片面的。

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在自信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持谦虚和包容。谦虚和包容才是最大的自信。

试想一下,现在广泛接受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观点,在将来的某一天,会不会被一种更优的学说替代,甚至波动和微粒都是错的,其实光只要一种属性,波动和微粒都是这个属性不同观测方式的一种表现罢了。

我想,是很有可能的。要晓得,我们的观点永远都是片面的。世界只展现出了我们想看到的样子,我们还没有甚至说没有可能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当我们和他人有观点之争时,我们要保持谦虚和包容。不能一味地别人说什么都不听,固执己见,固步自封。也不能一味地把本人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一定要别人接受你。这样你不会快乐,别人也不会快乐。

我们自信,是建立在我们已有的认知之上,相信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相信本人已有的人生实践。同时也因为我们清楚地晓得了我们还没有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保持谦虚,也对他人的观点保持包容。

这是一种更高级的自信,自信无论看到了世界什么样的样子,接受了什么样的观点。都能再去通过本人的人生实践重新构造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没有完全的自信才会去排斥和抵触别人的观点。

因为我们谦虚包容,所以我们愈加自信,我想这也就是老子的“不争而莫能与之争”吧。

正如小强子那天在朋友发的那句话一样:“如果三年之后的我看某件事情还是跟现在的我是一样的观点,那一定不是因为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而是小强子在三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的进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