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倭寇的由来
由于日本政局的动荡,大批落魄的武士加入到海盗的行列,对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进行入侵,元朝时就对当时朝鲜半岛的高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入侵,在元朝末年这些倭寇便开始南下,甚至还被勾结和当时的元政府一起反抗过农民军,由此看倭寇是从元朝末年就已经对中国沿海形成麻烦了,而到了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日本流亡的浪人武士便愈加猖獗,而正好此时所对应的时期正处于腐败的嘉靖时期,由此也拉开了嘉靖大倭乱的序幕。
海禁不止,“倭寇”不止
永乐错误地实行海禁政策,致使贸易相关的商旅等行业废驰,从而陷入贫困的“无业游民”不得已为了生计而选择武力报复,小规模的骚动不断存在。而嘉靖中期更是任命朱纨浙江巡抚,采取了加强海禁 ,又再一次损害了沿海官僚地主及农民的利益, 最终沿海骚动不减反增,最终嘉靖政府不得已默许了他们的贸易活动,当时的海盗头子汪直得到了一段时间的贸易自在,然而最初基于传统上的海禁政策,又开始派俞大猷去反抗,最初看剿灭不了,又选择招扶,不过政府出尔反尔,最终汪直被下狱处死,然而嘉靖政府依旧抱残守缺不肯放弃海禁,而整个沿海的倭乱由于群龙无首反而成了蔓延的趋势。
多面的戚继光
在后来的抗击倭寇中,戚继光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至于倭寇中日本的浪人武士更多还是明朝的海盗更多,已经不得而知,毕竟明朝政府之前已在政策上给予了两者“公平的”待遇,关于戚继光,有很多能说的,比如台州九战九捷,一生无败绩,信佛,怕老婆,还有“贪污”,不过无论如何历史人物都是多面的,特别是在明朝这个奇葩的王朝,下面就来看看基本上认为的东南沿海倭寇被荡平的最初一战役的——明灭吴平之战。
戚继光与“倭寇的最初一战”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在。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于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上面是戚继光在一次中秋节时看到本人的戚家军凯旋是所作的诗,之前戚家军从浙江扫荡来到福建,而此时最初一支倭寇的有生力量,只剩盘踞在广东的吴平的部队了。这次战役跨度为一年,基本的经过就是戚继光从厦门附近的金门岛启程不断追捕围剿,吴平带着部队边打边退,最终吴平被困在了今天汕头市附近的南澳岛,戚继光征用大批渔船,载石沉塞港口,调战船环列烈屿、宰猪、大沙等澳,对南澳岛实行封锁,最终登岛对峙,之后诱降其部众,待其军心大乱时趁机进攻,随后俞大猷,汤克宽等人又感来援助,吴平再次逃遁,最终辗转来到了越南的万桥山,而后被追来的汤克宽全歼了残部,不过可惜的是现在已找不到关于万桥山之战的记载了,不过自此之后东南沿海的大倭乱时代彻底宣告结束(这一年也恰巧是嘉靖驾崩那一年),之后隆庆开关废除海禁,海盗再起的内部缘由消失,再之后结束日本战国乱世,曾进攻朝鲜的丰臣秀吉发布八幡船禁止令,自此长达百年的东亚倭寇活动逐步销声匿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