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湾镇位于陕西和甘肃交界处的六盘山下,是甘肃省环县的一个小镇。1 935年10月1 5日黄昏,耿湾镇走来了一队经过长时间跋涉而显得疲惫不堪的红军。这是毛泽东率领的陕甘支队下的一支部队。他们刚刚翻越了长征途中的最初最初合击地洪德,离长征的起点陕北仅一步之遥了。见天色将晚,部队指挥员决定就地夜宿。一声令下,许多饥渴疲惫的红军战士便跑到沟谷,捧起清澈的泉水,又是喝又是洗。之后,战士们便睡觉了。
不料,第二天清晨,在军号响过之后,竟有300多名红军将士无声无息地突然死亡。在这些红军将士身上,既没有受伤的痕迹,脸上也不带任何痛苦的表情。经初步查证,这300多名红军将士都是中毒身亡。
当凶讯传来,党地方、毛泽东和各纵队指挥员,无不备感痛心、震惊和愤怒,当即下令组织专门力量侦破此案,严惩凶手。
究竟是谁杀害了这些红军将士?由于敌情紧张,没等案件告破,部队就离开了耿湾镇。到了陕北后,党地方和毛泽东仍然惦记着此案,又派出专人前往耿湾镇继续侦破。可是经过几个月的深入调查,仍然没有发现任何线索,设有找到任何犯罪证据。此案成为一桩悬案。
此案成了毛泽东心中一个未解之结。他曾亲身部署让周恩来调集力量侦破此案。可是办案人员查遍了全国重要的特务案和间谍案,结果都横竖联系不上。
在此后几十年多次严重的政治运动中,当年发生在耿湾镇的这起红军命案,都被作为重点问题进行调查。但是最终都没能查出任何结果,反而形成了一些冤假错案,伤害和冤枉了许多无辜者。不少人甚至被定性为“特务”“反革命分子”等。
山东麓的环县进行水质调查。该部的水文地质工程师王学印和王森林来到耿湾,在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得知了当年发生在耿湾镇的这起悬案。这引起了两位水文地质工程师的关注。
职业的敏感使两位科学工作者,把长征红军的命案同当地的水质问题联系起来。因为他们发现,当地的泉水和沟水异常咸苦,这是水中钾离子含量明显偏高的表现。莫非命案的凶手是这泉水?可是又怎样解释当地民众喝同样的水,却没发现有中毒的呢?看来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和严密的科学检测与论证。
两位水文地质工程师为破解这一历史谜案,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在他们辛勤的付出和固执的探索中,当年扑朔迷离的红军命案的谜底,终于一步步浮出水面,并最终揭晓。
原来,在耿湾镇的泉水和沟水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含量很高。通常情况下,1吨水中的纯钾含量为300至500克,而这里却高达l至2公斤;钠离子的含量也远远超出了标准含量。这种高钾高钠含量的泉水,虽然口感苦咸难喝,却不会致人死命。问题在于,这里的地质结构复杂,断层构造发达,又属延长盆地高含石油分布区。在构造层活动期间,一旦从油层中带出氰气,与钾、钠结合就有麻烦了。因为氰与钾、钠最具亲和力,一经结合就会生成氰化钾和氰化钠。这是两种剧毒性化合物,人体若摄入50微克氰化物,即可形成中枢神经阻断型死亡,在无任何痛苦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死去。这种从油层溢出的氰气,时有时无,时多时少,因而这里的泉水属于间歇性毒泉。
当年来到耿湾的长征红军,一路长途跋涉十分疲惫,再加上长时间的食物匮乏对健康的损害严重,身体已十分虚弱。这时,又恰逢地质构造层活动期,油层中的氰气不断溢出,使泉水中氰化钾和氰化钠含量上升,毒性添加。这些因素凑在一起,于是,便引发了当年的那一幕惨剧。当年,凡是到沟底喝了泉水的红军将士,都在睡梦中窒息死亡;而因种种缘由没有来得及下沟喝水,到宿营地去吃饭、喝别的水的红军战士,则幸免于难。当地居民因为长期饮用泉水有经验,且抵抗力强很多,所以未发生过集体中毒事件。
(摘自张秀枫主编《历史非一本正派》,毛黎娟文,远方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
上一篇:咸安80位英烈魂归故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