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老照片:敢和毛泽东顶撞、为革命三次将儿子送人的女红军魂归井冈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这张照片摄于1932年,看过这照片的人,都会为她的妩媚的神态、时髦的衣着和多情的眼神所打动。现在静静地悬挂在井冈山小井村的红军医院旧址的陈旧墙上,供人瞻仰,她就是有“潇湘美女”之称的红军老战士曾志。在其楚楚动人的美貌深处,是钢铁般的意志。该照片摄于她在厦门从事地下工作时期。

1998年6月21日,曾志在北京逝世。她的女儿陶斯亮和儿子石来发遵照母亲生前嘱托,将其骨灰安葬在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旁边的一处小山坡上。距曾志墓400米之外,便是当年她工作战役过的红军医院,以及惨遭敌人杀害的130多名战友的集体墓穴。

曾志(1911年4月-1998年6月)原名曾昭学,湖南省宜章县人,少年起即投身革命。1926年,考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本人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1928年春,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后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从此与井冈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曾志转战南北,先后担任过厦门、福州中心市委秘书长、闽南特委组织部长、地方妇委秘书长等职。建国后,曾任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地方组织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等职。

1929年11月在蛟洋时,贺担任照顾她生孩子!”毛泽东听了不由生气地大声说:“就是要你照顾!”曾志大声说:“就是不照顾!” “一定要你照顾!” “我是党的干部,我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哪能成天去护理她呢?”毛泽东这才晓得她理解错了,就缓和下来说:“让你照顾她,又不是让你一天到晚去护理她,不过是要你关怀些罢了。”曾志这时也晓得本人理解错了,很难为情地说:“是我误解了你的意思。”毛泽东说:“理解了那就多多拜托了!”

性格直率的曾志不只敢和毛泽东顶撞,还曾两次对毛泽东能否搞特殊化进行过突然“袭击”。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生活很苦,有时甚至要饿肚子。有的战士就说,我们吃的这么差,毛委员吃的肯定和我们不一样,会有肉吃的。曾志听后将信将疑。为了晓得真实情况,她先后两次在吃饭的时候突然闯进毛泽东的家,掀开他家的锅盖看做的是什么饭。结果,两次看到的都和他们吃的一样,她这才相信毛泽东真的没有搞特殊,一直和红军战士们同甘共苦。

曾志参加革命70多年,一生经历过苏区、游击区、白区、国统区、解放区等各种复杂环境,从事过武装游击斗争、地下斗争、统战工作、抗日工作等,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她说:“我之所以幸存下来,不是‘福大’、‘命大’,而是靠马克思主义真理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导,靠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靠刚强的意志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实以及紧密依靠人民群众。”

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留给我们最感人的是她和三任丈夫及子女的故事。在长期残酷的革命和平晚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领导了著名的湘南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建立了湖南郴县(现升格为湖南省郴州市)苏维埃政府,1928年3月牺牲。

1928年12月,曾志在井冈山大井生下夏明震烈士遗腹子不久,即到小井红军医院担任党总支书记,1929年1月,曾志将年幼的儿子留在井冈山,送给一个本土的石姓副连长(孩子取名石来发)后,就跟随红四军主力奔赴新的战场,留下了一段“井冈送子”的动人佳话。

第二任丈夫是蔡协民,曾参加南昌起义、湘南暴动,先后任三十团党代表、三十二团党代表。1929年7月转入福建地方工作,1930年11月任福建省委秘书长。1931年1月任省军委书记兼福州市委书记。1932年1月调厦门中心市委工作。此后遭到“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批判,但依然对党忠心耿耿。1934年4月,离开厦门转往根据地,因交通员叛变而被捕牺牲。曾志与蔡协民烈士的第一个儿子本来想交给母亲抚养,但因工作需要未及送回家就送给了一户人家。不幸的是,孩子只活了20多天就得了天花而夭折。第二个儿子,取名蔡石红。因当时为筹集革命经费,又送了人,后来因养分不良,蔡石红落下终身残疾。

第三任丈夫就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杰出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陶铸。陶铸地方书记处常务书记兼地方宣传部部长、地方政治局常委等职。1941年,曾志在延安生下她和陶铸的女儿陶斯亮。

1945年,根据组织需要,陶铸和曾志将被派往东北沦陷区组织敌后游击斗争。曾志考虑到敌后斗争会很残酷,日后还有许多大仗要打,就提出做绝育手术。当组织征求陶铸意见时,陶铸用白纸黑字作了回答:“尊重曾志同志意见,同意。”术后不久,他们夫妇就奉命奔赴东北战场,临行时,曾志恋恋不舍地把陶斯亮留在延安保育院,交给了一位经过长征考验的战士杨顺卿照看。

1951年,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的曾志委托赴井冈山时期的战友打听她井冈山孩子的下落,找到石来发。当年10月,石来发到广州见母亲,曾志情不自禁泪如泉涌,抱着儿子痛哭。石来发本想长期留在母亲的身边,但曾志还是婉言对儿子说:“你是井冈山人民在艰难岁月里养育成人的,养父一家为了你的成长,含辛茹苦,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代价;井冈山又是你父母浴血奋战的地方,父亲的革命遗志需要你承继,井冈山的革命传统需要你发扬光大。”石来发遵照母亲的意愿,在井冈山垦殖场当了一辈子的护林员。

1987年,在留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60周年之际,曾志回到井冈山,与儿子石来发一家拍下一张珍贵的全家福。

1985年,石来发之子石金龙到北京找时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奶奶,想通过奶奶“改变一下命运”,实现“穿上皮鞋,不再打赤脚”的梦想,就对曾志说:“奶奶,家里都挺好,您不用挂念。只是,我们爷仨都是农村户口,您看能不能给家里处理一下商品粮户口?”曾志听后,很久没说话,然后指着桌上的剩饭菜笑着说:“金龙,你看我们今天吃的饭菜,不都是农民种的吗?那你又何苦要转商品粮呢?”几年以后,不断不甘心的石金龙,又找到曾志的秘书,想请她出面跟地方上挂个电话,帮他处理“农转非”的事情。没想到秘书听到后吓得直摇头,说:“曾部长有规定,家里的事要是她没有交代,我今天办了,明天就要卷铺盖回家了。”

1986年,有记者采访曾志,在谈到如何对待儿女时,曾志说:“我对儿女,无论是学习和工作,都靠他们本人奋斗,靠他们自食其力,听组织安排。所以,我的孩子们现在有的仍然能当农民,有的仍然是最低级的技术员,有的只是一般的医生。”

曾志最初提出:“是不是我对儿女太缺情了呢?”她又接着说:“从我入党那天起,党就教育我,一个党员,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真理,要牺牲一切,甚至生命。党员誓词,我在入党典礼上是宣誓了的。只需生命不息,我就要恪守。儿女是本人动人民。爱本人的儿女,要服从于革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每当给儿女做些什么时,要想想千千万万人民的儿女,想想国家社会的需要,想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孩子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社会的,不能把孩子据为己有,为他们做些违反党的纪律和国家政策准绳的事,也不要使儿女躺在父母身上,事事依赖,让儿女自食其力,本人奋斗。”

曾志和外孙女在一起

曾志重病住院期间,有一天陶斯亮的女儿来看姥姥。陶斯亮突发奇想,提一个问题让每个人回答。题目是:“如果让你再有第二次选择,你选什么样的男人?”陶斯亮的女儿不加思索地说,我会选个坏男孩儿!陶斯亮说,我会选个比较优秀的男人!她们母女以为老人家不会回答这个无聊的问题。没想到她认真不只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 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

曾志生前立有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典礼;不在家中设灵堂;京外家人不要来,北京的任何战友不要通知……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我曾工作过的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旁的树林里。”

陶斯亮在她的灵柩上放了一个蛋糕般大小的花圈。因为母亲不允许别人送花圈。她在花圈的挽联上写道:“您所奉献的远远超过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

哲学家萨特已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斗,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