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在本人的误判心理学里面,第七个心理倾向讲到了康德式公平倾向。康德以其“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又译为定言 令式)而闻名。所谓绝对命令是某种“黄金法则”,它要求人们恪守 某些行为方式,如果所有人都恪守这些方式,那么就能够保证社会制 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
在现代社会,每个有文化的人都表现出并期待从别人那里得到康德所定义的这种公平。
在城市里面难免会有一些老旧的道路,只能容纳一辆车辆通行,这时候就能看到很多互相礼让的情况,虽然在这些地方没有交通标志或者信号灯。
我老家农村也有一条这样的乡村小路,这条小路连接着乡村到镇上,现在农村的车辆逐步多了起来,每到过春节的时候,整个乡镇更是车水马龙,乡村的小路上车辆也是络绎不绝,如果大家不互相礼让,就会形成交通堵塞,双向行驶的车辆就会在这段路上彻底停摆。
几年前,回老家结婚的时候,不得不走这条路,车队接上老婆回家的时候就遇到了堵车的情景,当时我们与对方都行到了这条路的两头位置,要退让都得倒车行驶一段距离,而且对面的车还在陆续添加,如果在平时我会让表哥自动倒车让对方过去。
但结婚在老家有说法,新娘出门后就不能后退,没办法,表哥拿了几包好烟挨个跟对面的车辆师傅说好话,最初对面行驶的车辆陆续倒车,让我们顺利通过了那段路。
在许多高速公路上开车的司机,通常会让其他想要超车的司机开到本人前面,因为那是一种当他们想超车时,希望得到的礼貌行为。如果没有得到这样的礼貌行为,有些人就会不停按喇叭,碰上前面人迟迟不让的行为,可能就会演变成路怒症的行为。
2009年坐车出差的路上,亲眼见证了所乘坐司机与另一辆车演变路怒症的行为,在高速公路上经过一番你追我赶的行为后,两个司机最初下车后差点大打出手。
此外,陌生人往往还会自愿平分飞来的横财,或者平摊不测的损失。作为这种“公平分配”行为的自然后果,当人们期待然而没有得到公平分配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比如上面说到的路怒症,就是因为想超车的司机希望得到前面司机的礼让行为落空,最终起了不满的情绪。
当然,“康德式公平”也会给我们带来积极地正向影响。
过去300年奴隶制度在世界各地基本上被废除,“康德式公平”倾向在其中起了次要的作用,毕竟在此之前,奴隶制度已经和各大宗教已经共存了几千年了。
“康德式公平”使用到我们个人身上,要牢记每个人都期待从别人那里得到这样的公平,因此,要顺应对方的这种期待,不要明知对方有这样的期待,还故意与他对抗,从而升级为矛盾,同时,如果我们本人想得到这样的公平,最好通过提升本人,让本人能与获得这样的公平婚配,而不是一味要求他人来对我们公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