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寝丘之志”的来历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千古风流句#

“寝丘之志"这一千古风流句,源于史河无我居士已经生活、学习、…工作了数十载沧桑岁月的,那第二故乡_河南固始县,那名扬华夏的侨乡、那世人尽知的“固始鹅块”的产地“俏巴县”,这个成语的配角,便是固始属地春秋楚国尹令_孙叔敖。

固始位于河南省最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连接带,史上水路航运发达,不断为中原一带战略要地,也由此,成为历代中原人渡淮之后向东南迁徙的必经之处。

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第一批向南移民起,历经唐初、唐末,总计4次大规模南迁,让固始在福建发展史上打下深深烙印,“光州固始”四个字也作为祖居地,写入闽、台乃至东南亚华裔数以百计姓氏的世传族谱。

春秋战国时期,与固始最有名的传说是跟楚国名相孙叔敖有关的。孙是期思县人,年少以斩杀双头蛇闻名,后来官居楚国令尹。如今这个千古风流句“寝丘之志”,说的就是孙叔敖功成名就后,临终时却告诫其子,千万不能接受楚王所封的肥美之地,要封只需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世便以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在这个故事里,寝丘似乎成了没人要的荒蛮之地。寝丘究竟在哪里仍存争议,除了固始说,还有沈丘和安徽临泉说。不过,孙叔敖留给现世的最重要遗产,是他所掌管兴修的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确实在固始。

据史河无我居士综合研判之,先告知众条友大德们的是,通过查阅《固始县志》、遍寻史书记载以及居士实地长期调查,数十几年前就确定了。当年贤相开崖“石嘴山”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固始黎集镇的梅山淠史河灌区水管所的所在地。居士有缘时定将详细的考据信息公布于世。

雩娄就在固始县,今与固始相邻的淮滨县则存有期思镇(曾归固始辖)。固始县境内史河、灌河、泉河交错,汇入淮河,境内水田交错,一派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当时,孙叔敖就是利用两条引水渠,灌溉史河、泉河之间的土地,后世称之为“百里不求天灌区”。这个工程比著名的都江堰工程还早300多年,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直至西汉,固始这两个字,还没有作为县名来命名今天固始一带。西汉时,此地又被分为寝、期思、蓼、阳泉、安丰、雩娄6县。东汉开国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封李通为固始侯,县名由寝改为固始。

《汉书·地理志》记载:“汝南郡,高帝置,领县三十七,有期思、寝。”东汉学者、老家就在汝南郡的应劭对“寝”的注解为:“孙叔敖子所邑之寝丘是也,世祖更名固始。”

固始县现存最早的县志——明嘉靖《固始县志》,记载了这次重要的更名:“史记正义曰,孙叔敖以寝丘土寝薄取为封邑,李通慕叔敖受邑,光武嘉之,改名固始。”

2015年10月12日晚,在国际灌排委员会于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芍陂成功入选2015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孙叔敖受楚庄王赏识,开始辅佐庄王管理国家。

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

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楚国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

我们的中学课本中有很熟悉的一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里面的孙叔敖,便是这位楚国令尹。所以说呢!这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千古风流句,同样于孙叔敖这位故乡春秋时楚国尹令有关系啊!

又根据《淮南子·人间训》的记述:孙叔敖在出任令尹前,“决期思之水,而灌雩雩之野”,即带领当地民众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作物,这项水利工程,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芍陂”(《太平御览·地部》:“楚相作期思陂,灌云雩之野。”)。

史河无我居士今天於今日头条平台和众条友大德们分享的这一千古风流句,“寝丘之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出自《褚渊碑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