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中国崩溃论”的“崩溃”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言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缀过。第一轮唱衰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作为20世纪人类重要的发展模式之一遭到史无前例的打击,西方学者唱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调却喧嚣一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迸发后,西方又掀起了一番“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社会崩溃论”。

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日积月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却“风景这边独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2012年~2017年这5年的成就,在经济上“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次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民生上“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就业情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中国消除了世界上最多的贫困,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并且是全球社会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理念正迅速走向世界,为处理全球管理难题提供一个又一个中国方案。

反观西方社会,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迸发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极大的窘境,经济增长乏力、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次序紊乱,“黑天鹅”“灰犀牛”不时出现。2016年以来尤为明显,美国的一系列政策引发巨大争议,政坛斗争加剧,社会分裂加深;中东难民大规模涌入欧洲,搅乱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政局;英国公投脱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持续的不确定性。西方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普遍采取了包括“量化宽松”在内的各种应对措施,还实施了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等政策,但是依然没有摆脱其“低增长、低就业、低利率”的经济局面。

在福利危机、金融危机、债权危机等窘境下,西方许多国家的老百姓生活长期在低水平发展中徘徊。以反全球化、反自在贸易、反环保、反移民、反建制、反精英为目的的“民粹主义”思潮在西方世界繁殖蔓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面对这一系列乱象,人们不由惊呼“西方世界到底怎样了?”国际金融危机迸发后,西方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管理乱象(“西方之乱”)与中国所表现出来的欣欣向荣的有序管理景象(“中国之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认真探究中国发展之路,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之治”是由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培养的。

与“世界之乱”构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国内外学者在分析“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缘由时,不约而同地从各自政治制度的比较视野来调查。在西方国家,政党轮换是常态。政党博弈日益盛行,各政党为了讨好言论以及选民,时常走极端,缺乏理性、包容、甚至带有偏激的“否决政治”是家常便饭,导致了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严重发展战略难以实施。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虽然实现了权力间相互制衡的目的,但协调内部利益的难度很大。只以党派利益为线,为反对而反对,不分是非曲直,互相攻讦,推诿扯皮,不同党派间议员间内斗不止,立法效率低下,经常出现议会会期停摆的现象。同时金钱政治盛行,寡头集团操控国家命运,美国电视剧《纸牌屋》现实版不断上演。连弗朗西斯·福山都承认:“美国的民主政体已障碍能真正促进公益的政策或改革的构成。”

全体利益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在主义全球化带来的民粹主义、短视主义、社会对抗、法条主义等诸多问题。

作者:韩宇(中国人民大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