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同窗的情谊是比较坚固的,比如刘备和公孙瓒都是卢植的学生。在刘备没有立足之地的时候,公孙瓒毫不犹疑地收留了他。与此相对应的是,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孙权,读书期间也有两位同学。在孙权执掌江东后,这两人也遭到了重用,一位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位则因为文采出众,所以伴随在孙权身边。
一、朱然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兴平元年(194年),当时朱治未有子嗣,于是请求孙策把朱治的姐姐的儿子施然(时年十三岁)作为子嗣。孙策同意,施然遂改姓朱,并成为朱治的养子。
东汉末年,朱然已经和孙权一同读书学习,友谊颇深。公元200年,孙权承继孙策统领江东,任命朱然为余姚县的县令。后又被任命为山阴令,加折冲校尉,督领五个县。孙权对他的才能感到惊讶,分丹杨为临川郡,以朱然为太守,授二千兵给他。正值山贼四起,朱然出兵讨伐,约一个月时间便平定乱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出兵濡须口,朱然在大坞及三关屯备军,被拜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对此,孙权派遣朱然跟随吕蒙讨伐关羽。朱然与潘璋在临沮截击关羽,擒关羽、关平、赵累。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公元220年,吕蒙病逝后,孙权以符节假朱然,镇守江陵。
黄武元年(222年),刘备东征,攻打宜都,朱然督领五千人与陆逊合共五万人抗击刘备,与陆逊、韩当在涿乡大破刘备,朱然攻破刘备前锋,截断刘备后路,刘备于是败走,退还白帝。因为在夷陵之战中立下了战功,朱然被孙权拜为征北将军,封永安侯。
黄武二年(223年),魏国派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将攻打江陵,连建数个军营围城,曹丕甚至亲身到宛城驻守,为其作援。此战,魏军围攻江陵有六个月的时间,夏侯尚等人未能攻克江陵,于是撤走攻城部队退军。朱然因为抵挡曹魏大军,所以威名大振,被改封为当阳侯。
黄武七年(228年),曹休举军入皖,朱然在上游,牵制曹休后方,呼应陆逊大军,陆逊得以大破曹休。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登基称帝后,朱然被册封为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
赤乌四年(241年),朱然、孙伦率领五万士兵围攻樊城,朱然用朱异之计攻破樊城外围。后来司马懿率军抵挡,朱然最初退军。赤乌十年(247年),此时陆逊也已经逝世,功臣名将仍然在世的只剩下朱然,因而待遇无比盛大。然而,朱然此年开始寝疾。
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病情日渐严重,孙权日间减少膳食,晚上为之失眠,每次朱然派遣使者上报病情,孙权就会亲身召见,亲身询问情况,来的时候赐予酒食,离开的时候送去布帛。而这,不只是因为朱然是孙权的老同学,也和前者立下的战功有直接的关系。赤乌十二年(249年)三月,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岁。
二、胡综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胡综自幼丧父,母亲带他到江东避难。孙策领会稽太守时,胡综十四岁,当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病逝后,孙权任讨虏将军,任命胡综为金曹从事,后跟随讨伐黄祖。孙权任车骑将军时,驻京口,征召胡综任书部。对此,在笔者看来,和朱然比起来,胡综的定位偏向于文臣和谋士,也即他经常伴随着在孙权身边。
黄初二年(221年),十一月孙权封吴王,封胡综为亭侯。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出兵攻打东吴。在夷陵之战初期,孙权因现有兵力很少,派胡综到各县挑选得六千人,于是设立两部解烦兵,胡综与徐详为左右部督。
黄武二年(223年),东吴将领晋宗叛吴降魏,魏国任命晋宗为蕲春太守,多次侵扰长江边的城池。孙权任命胡综和贺齐袭击晋宗,最初生擒晋宗,胡综加官建武中郎将。虽然不是以战功见长,但是,作为孙权的同学,胡综显然也有拿得出的战绩。通过斩杀俘获晋宗,胡综可谓震慑了一些蠢蠢欲动的东吴将领。
黄武八年(229年),孙权称帝登基,因祥瑞之兆而改年号。又制造了黄龙大牙旗,常竖矗于中军,各军进退,都视大旗所指而举动,孙权为此命令胡综作赋,胡综于是写下了《黄龙大牙赋》。蜀汉丞相诸葛亮听说孙权称帝登基,派遣使者前来重修以前的联盟关系。胡综于是撰作盟约,文义优美。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迁都建业,任命胡综为侍中,进封都乡侯,与徐详兼左右领军。后来又拜偏将军,兼任左执法,领辞颂。因为文采出众,孙权的诏书、诰文大多也是胡综来草拟的。
嘉禾元年(232年),辽东公孙渊向东吴称降,孙权主张接纳,辅吴将军张昭大力反对,孙权大怒,胡综等协助他们二人和解。赤乌六年(243年),胡综病逝。在他去世后,儿子胡冲承继爵位。胡冲性格平和有文才,天纪年间任中书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