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博山二郎山上神仙多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胡国忠 博山的故事

2022年元月20日是旧历腊月十八,铁道兵52团(69)博山战友马学胜,孙启敏,赵其俊(夫妇),谢家波(夫妇),赵修红,田学胜,胡国忠等一行9人,驾乘二辆车从博山出发,行程60公里到沂源三岔去赶年集,半夜回到博山源泉就餐吃大锅羊肉,飯后到源泉二郎山去玩耍,下午近4点前往博山城里,结束一天愉快的活动。

二郎山座落在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海拔379米,东临淄河,西靠辛大铁路,北与源泉村庄紧挨外形象是龟盖,两山连接处地势平缓象是龟脖子,二郎山和驼山连在一块就象是一只大乌龟。二郎山遍山苍松劲柏,黄卢荆木,夏天满山翠绿,秋天红绿相间,悬崖绝壁紧靠淄河边,山体倒映水中风景十分优美,二郎山风光素有“小江南”之佳誉

陏朝末年山东王薄在邹平长山起义,源泉百姓揭杆响应,一天官兵突然包围了源泉义军的营地,情况十分危急,突然有一队人马杀到,为首的一员大将头戴三山飞凤帽,手持三头二刃枪,身后紧随一条猛犬,所到之处官兵粉粉败退逃窜,很快给义军解了围,那队人马也不見踪影了。

事后人们猜测是上天派二郎神显灵前来搭救,为报答救命之恩,人们在长寿山上搭建草堂供奉二郎神之灵位,并将长寿山改名为叫二郎山了。

民间还另有一个版本的传说:相传很古以前源泉一带是大海,时代变迁大海退去,海中一只老龟体弱没跟海水一块退去,滞留在了源泉这个地方,它头朝北尾朝南望着退去的海水再也回不去了,日久,老龟变成了驼山,源泉老百姓害怕老龟万一醒来会带来灾难

这二个故事都是传说,是真是假,读者心中自有分晓。

源泉最早的写法是:“原泉”,就是把淄河主流的源头叫“原泉”,后来演变成:“源泉”。

源泉是淄河主流的最上游,在这里淄河分成二条主流,一条是池上,李家的淄河主流,另一条是莱芜的淄河主流,这条淄河主流的源头在莱芜的原山,有史料记载误将二郎山称之为原山,又因清朝名人赵执信的别墅在源泉,赵执信有作品叫《饴山诗文集》个别学者也把二郎山误当成“饴山”了。

二郎山上的庙(群),据传说始建于隋代,据庙内现存明朝隆庆二年碑刻记载: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建泰山行宫,明嘉靖乙丑年(1565年)重建。宋朝二郎山上就建有泰山行宫,这有历史确凿记载,能否还有比宋朝更早的建筑,无从考证。

现在二郎山上的庙群内有:山门楼,南天门,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三人的伟人宫,路神殿,财神殿,龙王殿,马师傅道场,赵师傅道场,十大名医馆,药王殿,钟楼,鼓楼,闫罗殿,地藏王殿,真武大帝殿,王母殿,王母池,月老庙,泰山行宫,二郎神殿,三元大帝殿,后土真君殿,玉皇大帝殿等三四十路神灵的道场和宫殿。

远望二郎山巅庙群,群筑雄伟,红墙黄瓦,庙宇林立,晨映夕照,金碧辉煌。

二郎山山门

山门上的对联,①三个雲,这个字字典上沒有,根据看门人解说念:“物”(借音用)。

②二个雲并排,这个字字典上沒有,看门人说念:“朱”(借音用)

③三个山,这个字字典上没有,看门人说念:“世”(借音用)

④二个山并排,这个字查不到,看门人说念:“深”(借音用)

⑤门上右联念:物朱雲中神仙府

门上右边联念:世深山上道人家

(物朱和世深都是借音用)

战友们在二郎山山门前合影

前排左起:李凤英,孙治华,赵其俊,谢家波,

后排左起:孙启敏,马学胜,田学胜,赵修红

(胡国忠拍照)

站在山门里边向外拍照

祭拜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

(伟人宫)

路神庙

站在庙内观山景

赵修红和孙启敏在交谈

站在二郎山上观望四周风景,视野开阔,一览无余,远处群山巍峩,山下淄河波光粼粼。

望南天门

悬崖绝壁

空中栈道

苍松树细,树龄够大

淄河中小岛,田园中是猕猴桃园

太险峻了

悬空庙宇

二郎神殿

顺天仙姑殿

栏杆外是悬崖绝壁

泰山行宫山门,泰山行宫始建于宋朝皇祐四年

泰山行宫大殿

阎罗殿

地藏王殿

财神殿

后土真君殿

玉皇大帝殿

武當殿

日本鬼子的炮楼被神仙大殿压住了

源泉地扼淄河上下游,是鲁中和沂蒙山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抗日和平期间日军在二郎山上建炮楼派兵把守。

鼓楼

钟楼

元始天尊殿

左为钟楼

远看鼓楼

远眺源泉村落

源泉分为四个村民委员会

山半腰还有庙宇

山半腰的庙宇山门

地方小,庙宇多

马师傅道场(洞穴)洞内幽静曲折,马师傅修道炼丹普施群众,其遗骨存尚,三百多年来不断享受人们香火供奉。

赵师傅道场(洞穴)有摩崖石刻镶嵌洞壁,赵师傅修道炼丹,为人治病,遭到群众爱戴,几百年来香火不断。

十大名医殿

药王庙

清道光二十四年碑刻

继续旅游

三元大帝殿

南天门

月老庙

龙王庙

王母殿

王母池

二郎山上无水源,乾隆初年凿一石池,容积27立方,存蓄雨水饮用,有碑刻《凿池记》,但字迹风化,已难辨认全文。

明朝隆庆二年原始碑刻

【本文选自博山的故事特此感激原作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