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与启功同门 静谧安闲的民国才女——刘乃和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刘乃和(1918—1998),天津杨柳青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刘学谦曾点翰林,外祖父徐枋为著名藏书家,刘乃和自幼承继家学,笃好文史。1939年考入辅仁大学史学系,1943年留校,为1943级辅仁历史所研究生,后任辅仁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1952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自此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并先后担任历史系、古籍研究所副教授、教授,历史文献教研室主任,陈垣研究室主任等职,并曾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辅仁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全国妇女历史材料委员会委员、《中华大典》常务编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顾问、《续修四库全书》顾问等多项社会职务。著有《励耘承学录》《历史文献研究论丛》等。

刘乃和像

刘乃和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自1939年考入辅仁大学史学系后,为中国近代史学大家陈垣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所吸引,不断跟随陈垣先生。陈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对于宗教史、元代史、医学史、目录学、年代学、校勘学、避讳学、史源学、敦煌学均有很深的研究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史学宗师。1949年之前,国内史学界有“南陈北陈”之说,“南陈”即修水陈寅恪先生,“北陈”为新会陈垣先生,二人并称为史学

刘乃和致柴德赓书札之一

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励耘书屋收藏汪容甫先生临圣教序》,后有柴德赓、启功、周祖谟、刘乃和的题跋,其中刘先生题跋:“昔柴、启、周、余,人称陈门四翰林,今柴、启、周三人皆有题词,独阙余,盖余逊让之也,援庵吾师为词命书,一九六六年五月,受业刘乃和。”(笔者按,“陈门四翰林”应为柴德赓、启功、周祖谟、余逊,此处陈垣跟随老师问学,深得陈垣先生学术之精髓,积其一生之精力记录整理陈垣生平材料、总结先生的学术成果。陈垣病逝后,在她的倡导下,关于陈垣先生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注重和推崇。晚年,刘乃和努力于《陈垣年谱》和《陈垣评传》的撰写。

刘乃和、启功题跋《励耘书屋收藏汪容甫先生临圣教序》局部 首都博物馆藏

此外,刘乃和还开辟出中国古代妇女史的新研究领域。1984年,她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要注重古代妇女史的研究》一文,呼吁史学界应注重古代妇女史的研究,并身体力行地展开了关于古代妇女史的研究,考证了一些古代女性的生平和事迹,对她们的成就和思想进行分析和总结,如整理了清代女学者王贞仪的《德风亭集》,还组织人力编纂妇女辞典和妇女史研究材料在学术上,刘乃和承继陈垣“博大精深”“缜密科学”的治学风格和特点,总结先生一生的学术遗产和精神资源,可谓刘乃和逝世后,其同门启功特撰挽联“令誉流传,统战辛勤人共仰;长眠论定,平生业绩自无私”,刘先生之弟刘乃崇与其夫人蒋健兰悼念刘先生诗句“立雪陈门六十春,传其衣钵继其文”。挽联和诗句算是对刘乃和一生成就的公允评价。

刘乃和致柴德赓书札之二

陈垣先生不只可谓是陈垣书法的无力承继者,刘乃和更是先生书法的忠实传人。总体来看,陈垣服从清代学者的传统书学理念,受清儒影响很深,他喜爱米芾、董其昌一路的帖学书风,秉承着严谨求实的态度,体现着民国学人清新隽永的学风和独有的风范。

陈垣书学思想深深地影跟随先生时间很久,深得先生学术精髓,书法亦服从识。可谓学者中的典范。这几位先生,尤其承继了其师的治学和书学理念,将史学研究的深邃和艰深融入书法。

刘乃和致柴德赓书札之三

以柴德赓书法为例,柴先生早年受过传统的书学训练,后师从陈垣先生,书法上得其指点,并曾问学于著名书家张宗祥先生,因而柴德赓先生仅以书法而论,亦称师出名门,书风飘逸悠远、清新隽永,自成一格。据笔者看,其成就不逊于标榜帖学的书法名家沈尹默、白蕉、潘伯鹰等,甚至与以上书家相比,柴先生书法中孕育着更为深厚的书卷之气。

刘乃和书法在陈门中亦卓绝一时,可谓精美绝伦,笔者曾见刘先生早年书法,可知其早年的书法基本功颇为扎实,亦是米芾、董其昌书风的重要承继者。这位治学严谨的女性书家,其书法与如今标榜的诸多民国闺秀书法略有不同。刘乃和书法静谧安闲,用笔灵动而沉稳,细微之处亦处理得游刃不足念上,她受陈垣影响甚巨,终身标榜帖学,但未好像门启功那样以擅书名世,而是将书法视为陶冶性格的手段。刘乃和书法是民国闺秀学人书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刘乃和致柴德赓书札 局部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刊行刘乃和编《董其昌临天马赋》(并附刘乃和临《董其昌临天马赋》),刘先生在序中记:“一九四七年,援庵师指点余学书法,命习米书,后稍有似处,又持此卷命临。乃写成四屏,援师甚喜爱,为装裱之悬挂于励耘书屋,并持此卷以赠,在卷首题‘乃和收藏’四字,嘱余再接再厉,以期有成。”从中亦见刘乃和之书学渊源。诚然,刘先生的书法没有同时期以书法名世的书家的鲜明特点,但体现出了她本真的一面,从此卷临作中得窥刘乃和书法的不作修饰,不求惊世骇俗,同时也是那个时代学人书法的真实体现。

原文作者:邹典飞(作者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文章来源:《艺术品》2018年3月刊《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刘乃和》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艺术品》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