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学生需要名师还是良师?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跟小学生互动。(新华社记者 郭程/图)

前不久,我们沉寂了好久的师范同学群忽然变得热闹起来,缘由是有同学抛出了一个话题:学生需要的究竟是名师还是良师?过去,我不大关注这些名头,只觉得名师也好,良师也罢,都是以唤醒学生的内心为己任的,根本没无意识到他们之间原来是有区别的。

细思量,也确实是。名师,是在某个范围有知名度的教师,那是相对于芸芸教师而言的;良师,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师,那是相对于莘莘学子而言的。名师是考评出来的,有一系列的操作标准,得到官方的认可,存在学校的台账里,可以作为学校的名片,当然,也是名师本人晋级的一张颇为管用的通行证;良师不是考核出来的,衡量的标准是学生、家长心里那杆秤。良师得到社会的认可、文化的认同,“良师益友”“今生幸遇良师引,涌尽江河难报恩”“心存我良师,宛如崇山松”“良师谆谆用心苦,益友殷殷凤怀恩”等都是对良师的溢美词句。

学生需要名师还是良师?先不忙下结论,我们不妨来做个比较,看看他们是怎样上课的。以语文教师为例吧,看他们是怎样解析教材,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

某名师的《最初一头战象》教学流程:

揭示课题——学习生字新词——分段学习,列小标题——概括战象的质量——有感情朗读有关片段。

某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最初一头战象》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揭示课题——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大象为什么能预知本人的死期?如果遗传因子起作用的话,那么,现在的人类为什么不茹毛饮血?人类能进化,那蚕宝宝为什么不进化,还要玩火自焚?生命是不是都朝进化的方向发展?——讨论问题,得出结论——回到课文,从这头战象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建议阅读《狼图腾》或者《疯狂的进化》。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名师的教学是指向本人的教学预设的。名师一般会在教案中预设一个个“雷”,然后他在课堂上的全部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踩”这一个个“雷”,学生踩爆了,教学上的亮点就出来了,这堂课就成功了。

学生喜欢的老师,他的教学却是开放式的,是指向学生的,从学生疑处着手,再由这个疑扩散到另一个疑,就像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向外荡漾开去。这样,知识点和知识点发生碰撞,扩展成为一个知识面。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使他们的思维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有人说,名师成就的是本人现实好像也是如此。名师自从成了名师后,一般的路径是成立名师工作室,或是提拔到领导岗位,然后忙于讲座,忙于研磨公开课,忙于参加各种研讨活动,和学生渐行渐远,或者彻底脱离教学岗位了。这时候,名师就彻底演变成了一个头衔,他已经没有了与之对应的“生”了。

教育的立足点一直是学生,唤醒学生、培养学生、成就学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无数良师的辛勤付出。因而,我们做教师的,最大的理想就是努力成为这样的良师;我们的教育部门,最大的功绩不是评出了多少多少的名师,而是引导培养了多少教师成为这样的良师。

成就了学生的良师,对教育真正做出贡献的良师,才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名师,无需考评,无需审批,历史会记住,人民会记住,古代的孔子如此,现代的陶行知亦如此。

(作者为浙江嘉兴市小学退休教师)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