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因人制宜 城市“灯火通明”和“暗夜星空”同样精彩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旧事背景:

据近日《成都商报》报道,四川成都在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中提出一项新实践——划定“暗夜保护区”,这与近年来“国际暗夜协会”等公益组织提出的“暗夜保护”理念不谋而合。这些公益组织提倡的是在纯粹的大自然中寻觅纯粹的、没有工业照明痕迹的暗夜星空;而作为一座现代化的超大城市,成都在因地制宜划定需要“调暗”的区域,让静谧的归静谧,喧嚣的归喧嚣。

“暗夜保护”与发展夜经济并不矛盾

对于大自然中没有工业照明痕迹的“暗夜”,我们容易理解,日落之后的苍穹要么满天繁星,要么伸手不见五指。但提起城市里的“暗夜保护区”,很多人可能会一脸茫然:现代化的城市为什么需要保护“暗夜”?五光十色的城市如何保护“暗夜”?“暗夜保护”与眼下许多地方提出的发展城市夜经济矛盾吗?

灯光秀、夜景观的兴盛,制造了城市视觉奇迹,渲染了人类活动的成就,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与经济生活的改变,也带来了夜晚消失的遗憾。让夜成其为夜,应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人的自然乡愁的一部分。规划照明的同时,也规划暗夜区域,就是迅速发展的城市对人的自然乡愁的一种照应,体现出在天人关系上的平衡。

城市需要亮化,也需避免光污染

城市亮化工程一度大行其道,推进过程中也暴显露一些弊端,亮化沦为抽象工程劳民伤财,除了耗费资金与能源,形成的光污染也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包括影响人类本身的休息。测试表明,城市璀璨的灯光中只要5%的光线照到路面,其余95%的光线都射到天上去了,这种逸散实是浪费。

光污染问题是城市提出“暗夜保护”的次要动因。如今,在很多城市,每当夜幕降临,人们看见的不再是璀璨星空,而是摩天大楼灯火璀璨,街边霓虹广告流光溢彩,城市景观灯、LED显示屏等发光设备更是随处可见。整个城市在夜晚却亮如白昼,这不只侵蚀了夜空的美丽,还可能会影响动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而带来生态问题,更会对人类的睡眠、情绪等形成隐形危害。无效管理光污染、还公众以“暗夜”,成为许多市民的共同心愿。

城市需要亮化,也同时需要暗夜,这是以人为本,打造温馨的人居环境,又是尊重自然,给生态环境留一处可自在呼吸的空间,避免因光污染破坏了大自然的宁静。前不久,北京一家动物园为了夜经济,延长闭园时间,以投合部分客人的夜游需求,就遭到言论诟病,认为动物被迫加班,休息权益遭到侵犯,不利于身心健康。现实上,在一些“黑天空”保护区,灯具都会有一个不通明的灯罩,以防止灯光溢出,在4米以外就看不到灯具里的光源了,这是对大自然的应有关怀。

“让城市诗意地亮起来,优雅地暗下去”

眼下,夜经济正成为抢手,夜经济只是为了开发部分群体的夜间消费需求,不等于让城市成为不夜城,毕竟大多数人白天要工作,晚上是要休息的,生态环境也一样需要有个安静的独处。如此,“让城市诗意地亮起来,优雅地暗下去”,已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共识。这是发展理念的进步,无节制的亮化已显得老土了。

以人民为中心,在城市明暗主题的规划中,也应表现出来。城市之夜不只是经济时空,本质上是人们生存的时空。照明景观的适度,包括照亮部分的内容和质量,也包括绝对亮度规定、亮度时段控制,这些都是明与暗的对比调理。规划暗夜保留区,使明暗控制更符合城市人的自然需求。

微言大义:

@山东路8号:特别受不了某些地方连山体都设置大规模照明!

@Jumpjump:减少亮化工程,多看几颗星星。

@静思:支持管理灯光污染。有的地方夜深了还亮着灯,睡觉都睡不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发展城市夜间经济与施行“暗夜保护”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找准二者的平衡点。无节制的亮化工程不但会形成光污染,而且也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生态要求。为大众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打造灯火通明的夜景和保留星光闪耀的夜空同样重要。大众期待享受夜生活,也需要在文娱之余得以休整。毕竟,一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还是要以人为核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