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一下《三纲六纪》的由来。
话说建初四年,东汉章帝邀请群儒会于白虎观,议论五经异同,引用谶纬解读六经,由班固同学整理会议记录编成白虎通义。这次会议进一步把古今经学与谶纬之学糅合,成为了当时官方经学的最高学术标准。白虎通共四十四篇,几乎涵盖了整个汉代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礼俗等各个层面。从知识角度看白虎通可以说是汉代儒学的百科全书;从整个社会层面看它可以称之为是东汉时期的“宪法”。
白虎通中最为人所注重的就是它的《教化》与《三纲六纪》思想。汉儒主张教化,与他们对经典的理解是分不开的。人家学经的目的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教人成其德,况且六经本身就有这样的效用。教化还有一层含义,即教者、效也。按照白虎通的意思,“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而成。”也就是说,只需为上者守圣王君子之道,那么普通民众都会以他们为榜样成为好国民。
想要教化好国民,就离不开我们今天的主题“纲常理论”,纲纪是抽象的说法,意为人世的管理好像张网一样,纲举而目张。而人世管理的过程就是“纲纪为化”的过程。如果说五经的教化目的是为了个体的成人有德,那么“纲纪为化”的目的则是为了成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温情。
三纲法天地人,即君臣法天,取象日月屈信归功于天也;父子法地,取象五行转相生也;夫妇法人,取象人合阴阳有施化端也。其中“法”是法天地人关系之“理”。天地人之理实际上是一种相成之理,即三纲所有关系应该是相成的关系。
六纪法六合,六合就是四方上下,与三纲的天地人相婚配。六合的区位意义要以天地人为基础。即师长君臣之纪,为的是各自都能成为名实相符的人。父子兄弟之纪,为的是父子兄弟之间有慈爱孝悌。夫妇之纪,为的是夫妻能够相辅相成。
上一篇:汉镜上的“中国”铭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