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明末给事中范士髦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范时髦(1603—1677)),换马店镇楼底村人,生于万历三十一年,29岁中进士,明清两朝在野为官,官至御史大夫,后来受人排挤,告老还乡。他为人耿直,清正廉洁,不贪钱不图财,特立独行,看不惯官场上的黑暗,同情劳动人民疾苦,所以,很受人们尊崇,在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

生逢乱世

范士髦,字誉华,别号丽野,又号韬庵,晚号槐斋。生于万历三十ー年(1603)。崇祯七年甲戌科(1634),二十九岁中进士,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畿辅通志》:“崇祯甲戌科刘理顺榜,范士髦,宁晋人,给事中。”

范士髦初任大理寺评事,继升任大理寺左评事,后调任工科给事中,继任兵科右给事中。

明代官制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另担任记录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册封宗室、诸藩或告谕外国时,充正、副使;受理冤讼等。品卑而权重。初定为正五品,后数改更其品秩。清代隶属都察院,与御史同为谏官,故又称给谏。省称给事,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之弊误,有驳正制敕违失之权。

崇祯十五年(1642),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大军横扫数省。崇祯皇帝朱由检下旨调范士髦赴山西,任汾州按察司副使,分守北南兵备道,以挡闯王南下。《寄园寄所寄》:“(崇祯)十七年,河东望风数溃,独汾州道范士髦斩叛待援,”崇祯十七年(1644),闯王兵围汾州,副将出城投敌,引闯王进城,范土髦由手下人掩护潜逃,暂避祸老家。

其父范一爵责其不忠,失地潜逃,有失臣子名份,命其进京向皇上请罪。当时,因正定西道和德州东道均为闯王截断,战事纷繁,无法进京。后因北京失守,崇祯自縊煤山,范士髦遂滞留家中。

明朝亡后,清朝入主中原,下诏让范土髦进京任职,士髦婉谢,在家颐养天年。于康熙十六年(1677)病逝家中,终年七十三岁。

范士髦父、范一爵,字君贵,救封文林郎大理寺评事,继封微士郎,工科给事中。生于隆庆元年(1567),卒于清顺治十年(1653),终年八十七岁。

范氏先茔坊,位于楼底村南,为范士髦病逝后所建,毁于1967年“文革”破四旧。

荐贤任能

崇祯十三年(1640)秋,给事中范士髦荐举鲁世任及临城生员乔己百、内丘大原通判乔中和于朝廷,称之为“德行醇儒”,认为承继了薛蠧、陈献章的学问道德,希望朝廷重用。但范士髦的举荐奏疏不知何故并未进呈于皇帝。《明史》:“崇祯十三年,给事中范士髦荐垣曲鲁世任、临城乔已百及乔中和于朝,称为德行醇儒,堪继薛瑄、陈献章之后,乞召试平台备顾问,不报。”

鲁世任、乔已百、乔中和在当时都是名震一方的大学问家,影响颇大。范士髦称中和为德行醇儒,且荐举为儒学名臣。《颜习斋集·颜习斋先生年谱》:“百,一名己百,临城人,明末给事范士髦尝荐于朝,已而国变,遂高隐。”乔中和,明顺德府内丘人,字还一。崇祯拔贡。累官至太原府通判。有《说易》、《图书衍》、《元韵谱》、《大易通变》等。《畿辅通志》中对乔中和作了简单引见,“中和,字还一,读书能参奥旨,官太原通判。辟书塾二馆,远近之来学者冱寒溽暑,编摩不辍。晚年易学,独出心解为《说易》一编。”

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馆藏,清乾隆间抄本《说易》十二卷,其中载有范士髦《三疏》,现在我们还能有幸看到崇祯十三年范士髦所上的疏,“敬昧死陈,一为原任山西太原府通判,今致仕。内丘县乔中和,系拨贡,谢事家居,学易二十余年……”在疏中范士髦称他曾见过乔中和等这三位德行醇儒。

激浊扬清

明末刑部尚书冯英,字钟华,为官忠君善政、恤命惜才,朝堂声名卓著,地方百姓祠祀,德高望重,口碑极高,世人皆尊称“冯尚书”、“大司寇”。崇祯八年(1635),冯英命长子冯道亨肇修《冯氏族谱》,由名人写序作志,其中范士髦作《大司寇钟华冯公传》,传文褒扬:“维公历事四朝,夷险一致,无亢激、无诡随,休休焉具大臣风。晚罹柄人中伤,身虽退,而生平之望欲彰。”冯英墓地坊所刻坊对为范士髦题写:“四朝元老炳青史,一代纯忠表后人”,楷书字体,清秀温润。

李凤翔,字汉仪,万历25年(1597)丁酉科举人,南京户部主事,素以廉洁耿直著称,与范士髦是同僚好友。李凤翔的儿子鸣珮,虽博学高才,但整日沉浸在诗酒中,与堂兄参政鸣珂、知州鸣环吟咏唱和,不问家事生产。后家道中落,他仍如以往,不改旧习。范士髦为鸣珮铭之曰:“橐则萧然,文则富有。”正是对他的真实写照。

范士髦一生文韬武略,经纶满腹,现在他的很多手书石刻仍然存世。山东崂山明霞洞旁发现范士髦手书石刻,刻于一块长约15米、高约5米的巨石之上,刻有《孙真人紫阳疏》、范士髦手书、乔己百“牢山道士歌”等等,落款年代“顺治拾年秋九月重立”。

参考文献:

1.(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之十九。

2.(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九。

3. (清)戴望颜:《颜氏學記》卷三。

4. 范士髦:《三疏》,载于《说易》十二卷,清乾隆间抄本,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馆藏,

5. 范室镛据《范氏家谱》整理材料

6.王瑞竹:《崂山诗刻今存》,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