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将仲子》是一首描写热恋中的少女的“可怀”与“可畏”的爱情诗,只看字面意思是说女子害怕父母、兄长和邻里会晓得,提示心上人不要逾墙来会,体现了处于热恋中的少女那既痴情、又担忧的矛盾心理。
原文解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这首诗是以女子的口吻叙述的:我的心上人啊,你来我家的时候,不要翻越门户,也不要折了杞树。女子这样的一再叮嘱,似乎是在畏惧着什么。接下来女子就进行了解释:不是舍不得那几棵杞树才这么说的,而是害怕被父母看见。我虽然也想念你,但父母说的话也不能不担忧。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第二节基本是对第一节的反复,通过几个字的改动,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心中的“可怀”与“可畏”:我的心上人啊,你来我家的时候,不要翻越围墙,也不要折了桑树。女子这样的一再叮嘱,也担心男子误会本人的心意,赶紧说明了之所以会如此担忧的缘由:不是舍不得那几棵桑树,而是害怕被家中的兄长看见。我虽然也想念你,但兄长说的话也不能不担忧。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都说“人言可畏”,前两节如果担忧的还是家里的父母和兄长,第三节就提到了其他人的“多言”,邻里间的闲话让女子不得不有所顾虑:我的心上人啊,你来我家的时候,不要翻越菜园子,也不要折了檀树。不是舍不得那几桑树,而是害怕被左邻右舍的人看见了,虽然我也很想你,但我也实在害怕邻里间的闲言碎语。
少女的这种想爱却不敢爱,心中既挂念本人的心上人,又害怕别人说她轻浮不自重,这种矛盾也体现了热恋中的少女既痴情、又担忧的微妙心态。“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流言的威力是巨大的,即便女子心中充满畏惧,但依旧难掩对男子的思念之情,在女子对心上人的一再叮嘱中,可以感遭到女子矜持背后的绵绵情意。
其他解读
关于这首诗,也有其他解读,比如《毛诗序》中所说的“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认为这首诗是讽刺郑庄公的。郑庄公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所以不喜欢这个大儿子,后来又顺产生了一个小儿子共叔段,就很偏爱小儿子,不断希望丈夫能立本人的小儿子为太子,还好郑武公比较有主意,坚持让郑庄公这个长子继位。那句有名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郑庄公说的,出自古文名篇《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对于弟弟的行为不断很放纵,直到后来弟弟飘了,想要造反,结果就是自掘坟墓……
逾墙的引申义
这首诗中的“逾墙”后来也被用来代指男女之间的幽会、偷情、私奔,比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说的“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明朝诗人张羽就曾写过“愁颦西子怜倾国,心谢东邻绝踰墙”,清朝诗人赵显命更是在本人的诗中直接说出“持身常戒女踰墙”这样的告诫。
关于这首《将仲子》,你是怎样理解的呢?欢迎一起交流。喜欢请点个赞呗,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