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杭州是6个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今年初推出153项改革事项,以期率先建成便利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浙江旧事客户端联合杭州市发改委推出《浙里优商 杭州有招》栏目,聚焦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阶段性成果,及其带来的营商环境提升。敬请关注。
从国内大循环,走向国内国际双循环,营商环境,势必也要围绕国际化破题。
杭州作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国家队”成员之一,不断加快着本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步伐。
在杭州出台的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中,有多项改革都是为了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
如杭州将“数智”保税仓搬进“未来工厂”,协助企业实现单票通关申报时间由4个小时压缩至15分钟;又如,杭州将退货公用仓从综合保税区外搬进区内,让跨境电商领域的退货包裹直接寄回区内退货公用仓,大大缩短退货时间……
跨境贸易愈加便利了,杭州距离构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也更近了。
把保税仓“搬”进厂
进口通关缩至15分钟
进出口的通关效率,关乎企业生产。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无限公司主打的摄像头产品,部分生产物料需要从境外进口。
之前,这些进口物资需先进入公用型保税仓库,在完成物料申报后,才能出库运至生产线。整个过程的耗时,要按天计算。“特别在疫情期间,整个流程可能更长,生产线与供应链容易脱节。”大华股份相关担任人说。但现在,一批价值90万元的“非多元件集成电路”物料,从保税仓出库,到送至生产线,花费不到15分钟。
这是因为,钱江海关以大华“未来工厂”为试点,将保税仓“搬”进了厂区内。这个“搬”,也并非是将人事物搬进厂,而是引导企业按照海关规范要求进行数字化转型。钱江海关相关担任人引见说,“就是让保税物料进出库等流程,都能在线上办理。”
要想实现这一切,企业需要自建一个“数智”保税仓。这个保税仓除了具备存放保税货物的硬件功能外,还需具备集合原料采购、仓库、财务、客户、机器视觉等五大独立子系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完成智能申报、自动化入出库、智能盘库等,协助企业成功实现自主申报、智能申报。
钱江海关以政策红利为企业降本增效。还是以大华为例,通过“自主报关+智能申报”,可以协助企业实现保税仓报关零成本,据估算,一年将为该企业节约相关成本约600万元左右。
“这项创新试点选在了制造业企业‘未来工厂’,也是基于浙江块状经济发达、高端制造业集中、高资信企业较多的特点。我们希望借助‘未来工厂’的领先优势,打造出成熟的智能申报通道,进一步探索保税数字化监管创新,协助企业实现保管自动化、智能化,无效降低报关成本。”该担任人说。
产业阻力变助力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跨境电商产业,是杭州的重要产业之一。
而中国(浙江)自在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作为链接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其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打造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
因而,杭州围绕跨境电商的关键词,在自贸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攻坚,落地了一批创新成果,为跨境电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其中,“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监管模式”处理了跨境电商行业的一大痛点——退货难。
与国内销售商品退货相比,跨境商品退货链路相对复杂。
“一是退货商品需要批量退回保税区,无法一个个随时退回,这就需要企业在综保区外自建退货仓;二是消费者退货后电商平台或者商家退给消费者的钱款里,含有跨境电商税款,而这笔税款在商品退回到综保区前相当于是企业垫付的。”杭州市商务局制度创新处担任人说,这两大痛点大大添加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资金和管理成本。
为此,杭州将打造跨境电商进口退货中心仓,探索破解跨境电商企业遇到的进口商品退货难题。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综保区内设置退货公用仓,允许退货商品一个个退回保税区。这样以来,企业就无需在保税区外自建退货商品仓储中心,并能及时获得退货商品此前销售时缴纳的跨境电商税款。
除了在综保区内设置退货公用仓,杭州还围绕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原状认定难、超过30日规定退货时限无法重新上架销售等行业痛点,展开创新探索,最终摸索出具有杭州特色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监管模式”。
现实上,借助自贸区的政策优势,杭州在服务保障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探索还有很多,如创新全球中心仓模式,实现非保税货物与保税货物同仓存储,开展跨境电商产业三年倍增举动,创新跨境电商定点配送、数字清关和发展多元化领取清算服务等。
综上而言,杭州是在自贸区的试验田里,实现跨境电商从更简单的买卖全球到更便利的服务全球转变。
对标国际一流
打造宜商宜业之城
营商环境国际化,是杭州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全国最优营商环境,争创长三角金南核和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打造活力迸发的新天堂”。
在8月16日召开的杭州市营商环境建设推进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更高标准,要“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抓手,打造国内最优、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由此可见,杭州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一直对标国际。
对标国际,指的是对标国际市场的贸易规则,让进出口贸易更便捷;也指的是,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深化改革、创新举措,让国内国外双循环更畅通。
近年来,杭州抓住入列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国家队”的契机,不断走向国际化。
世行营商环境目标体系是创新改革之纲。该体系中聚焦的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产权登记、纳税、跨境贸易等领域,为杭州改革指明方向,进一步关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成长。
为此,杭州出台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举措。如在注册公司环节,杭州创新推进企业住所(运营场所)申报承诺制,申请人只需申报的登记地址不在负面清单内,只需要提交住所(运营场所)申报承诺书,无需再提供住所证明材料;又如在进出口退税环节,杭州以出口退税备案单证云端存储、在线实时核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服务。
创新改革举措无效落地杭州的同时,也被推广全国。其中包括了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测绘、畅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平等参与职称评审渠道,搭建“亲清在线”平台确保惠企政策精准中转,优化水电气报装等改革经验。
如今,杭州从追逐的形态,转向了领跑的姿势,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一入列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名单。杭州,在国家综合授权下,进一步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和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先行先试。
接下来,杭州将结合杭州产业发展特点和城市定位,重点聚焦退职业资质资历、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投标投标等方面,蓄力营商环境国际化建设,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努力建设全球最具活力的宜商宜业之城。
上一篇:龙岩启动大招商招好商举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